(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常考点)
1.根本原因: 的基本矛盾。
2.爆发: 年10月下旬, 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 世界。
3.表现:股市崩溃、企业破产、生产过剩、工人失业。
4.特点:破坏力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二、罗斯福新政(常考点)
1.背景: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 ,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自主学习·探新知
资本主义制度
1929
美国
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
2.特点:采用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稳定农产品价格。
国家干预
全国工业复兴法
限制产量
(4)推行“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评价
(1)积极: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 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法
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制度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导致“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的是( )
A.巴黎公社成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十月革命
C
2.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美国股票价格的跌落
C.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D.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A
3.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材料最能反映经济大危机的哪一特点
( )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比较猛烈
A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为了拯救市场,罗斯福采取的办法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而是用一种能“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国家。材料体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政府干预指导经济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D.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A
5.罗斯福新政包括“复兴”“改革”“救济”三个主要内容。其中,体现“救济”的举措是( )
A.调整农业
B.“以工代赈”
C.整顿银行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6.据下图,可知“新政”( )
A
蓝鹰标志
★NRA:国家复兴管理局。职能:改变生产和管理上的无序状态
★“MEMBER”:成员
★齿轮代表工业、闪电代表能源
★“WE DO OUR PART”:人尽其职
A.加强对工业的管理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D.加强了社会保障
7.下图为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自1933年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出现较大增幅,这一变化得益于( )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胡佛政府扭转了经济困局
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D.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复苏
D
8.“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A
9.下表为美国政府1935—1938年颁布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
C
法规名称 内容
《紧急救济 拨款法》 政府提供就业机会,但惠及人数从未超过失业者总数的40%
《社会 保障法》 提供工人退休金,但农场工人、妇女、黑人等被排除在外
《公平劳动 标准法》 确定工人最低工资,但零售业、运输业、农场等雇员被排除
A.消除了性别和种族歧视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工人权益受到一定维护 D.克服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析新政背景]
材料一 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让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绝望,而扭转时局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动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力挽狂澜,稳健而富有建设地、有序而又紧锣密鼓地颁布一项又一项法令,将脱轨的社会经济强行拉入国家可操控的正常轨道中运行。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全面而有效的,但更是有节制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2分)
答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2分)
[历史解释·议新政举措]
材料二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3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
《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结果,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是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理解。(4分)
答案:罗斯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4分)
[唯物史观·评新政实效]
材料三 1929年,美国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4分)
答案: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谢谢观赏!(共21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常考点)
1.全面爆发
(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 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 。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
场等。
3.战争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
的胜利,粉碎了 。
自主学习·探新知
1939
波兰
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常考点)
(1)标志: 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
(2)意义: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珍珠港
1942
联合国家宣言
2.战争形势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同德军展开激战,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 ,开辟了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常考点)
1.雅尔塔会议
(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转折点
诺曼底
欧洲第二战场
(2)召开:1945年2月, 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3)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 ;决定战后成立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波茨坦会议
(1)召开: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2)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美、英、苏
分区占领
联合国
波茨坦公告
3.战争结束
(1)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事结束。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战争评价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欧洲
日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 的瓦解。
(3)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殖民体系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该行动(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标志着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
2.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德军面临持久的两线作战的局面。这场战役是
( )
A.阿拉曼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柏林战役
B
3.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获悉本国“黎明前在西太平洋与美国和英国进入战争状态”。导致“战争状态”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进攻苏联 D.盟军登陆诺曼底
4.“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
B
5.这场战役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如图所示,该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B
6.1944年6月6日,郭成森等21名留学英国的中国海军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这一“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是( )
A.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
7.如图描绘的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商议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C.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决定三国一致对德宣战
B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胜利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B.德国投降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日本签署投降书
D
9.据统计,二战前夕,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
7 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人口降至1.6亿,面积缩至 2 550万平方千米。据此可知,二战的胜利(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
C.带来了世界人口自由流动
D.标志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A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世界各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和英勇奋战,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国际社会没有退缩,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在第73届
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两年后,美、英等盟国军队的哪一行动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和英勇奋战”
(2分)
答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分)诺曼底登陆(或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2分)
答案: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2分)
答案: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起来。
3.内外政策:对内实行 ,对外醉心于 。
4.对外扩张: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自主学习·探新知
墨索里尼
独裁统治
领土扩张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常考点)
1.背景
(1) 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大肆活动,势力迅猛发展。
2.标志:1933年, 出任德国总理。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1)对内: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
经济大危机
希特勒
欧洲
国会纵火案
(2)对外:1935年,公开撕毁《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3月,又吞并了 。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常考点)
凡尔赛条约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捷克斯洛伐克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效果评价·提素养
1.“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是( )
A.1922年、希特勒
B.1933年、墨索里尼
C.1922年、墨索里尼
D.1936年、广田弘毅
C
2.“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材料中的“和约”是指( )
A.《国际联盟盟约》
B.《慕尼黑协定》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C
3.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 )
A.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国家建立
B.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
4.纳粹二号头目戈林于1942年在庆贺希特勒生日的午宴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蓄意制造的,它是为了( )
A.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驱散德国国会
C.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D
5.1938年以前,纳粹党对犹太人实行限制政策,如取消公民权,禁止与德国公民通婚,禁止担任公职、律师、大学教师等。1938年起,实行没收财产和公开屠杀犹太人的恐怖政策,约600万人被害。材料反映了
( )
A.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C.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D.协约国的暴行
B
6.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A
7.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通过民选上台执政
B.维护民主制度,国家干预经济
C.迫害犹太人
D.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D
8.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 )
A.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种族主义
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C.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
9.下表可用于研究( )
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C
项目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 (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 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0.20世纪3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大危机 B.宗教纷争
C.殖民掠夺 D.法西斯势力
D
11.某同学复习某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如下归纳,他归纳的内容应当属于
( )
A.一战的过程 B.二战的背景
C.一战的性质 D.二战的影响
B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对外扩张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资本主
义世界
工业产 量下降 超过 40% 40% 33% 1/3
以上
贸易额 缩减 70% 70% 50% 2/3
失业 人数 1 500万— 1 700万 600万— 800万 300万 3 000
万以上
材料二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德、日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威胁。
(1)据材料一表格,说明此次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4分)
答案: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4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不同。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答案: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4分)罗斯福新政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范例,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威胁了世界的和平。(2分)
(3)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突发危机和挑战,从上述国家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我们能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2分)
答案: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2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