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7 00:25:44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九年级下册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原因:   和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领导者(常考点):   和   ,被誉为南美的
“   ”。
西班牙
葡萄牙
美国独立战争
玻利瓦尔
圣马丁
解放者
5.概况
(1)南美洲北部地区:1819年,   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地区:   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6.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7.结果:胜利,拉美大多数国家获得独立。
玻利瓦尔
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
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   和   ,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
经济掠夺
政治压迫
2.经过(常考点):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以“土兵”为主力、封建王公为领导、各阶层共同参加的全民族大起义。
3.代表:年轻的   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至壮烈牺牲。
章西女王
4.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   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意识
民族解放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1.拉丁美洲今天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B.拉丁美洲盛产黄金
C.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D.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
效果评价·提素养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废除黑奴贸易制度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A
3.“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一次次地举起革命的大旗,终于在南美洲人民的支持下将西班牙殖民者赶出了南美洲大陆,还南美洲人民以独立。”“他”就是( )
A.哥伦布
B.章西女王
C.麦哲伦
D.玻利瓦尔
D
4.“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英国的殖民统治
D.美国的殖民统治
C
5.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封建王公参加了起义。这说明这场起义( )
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以反对殖民统治为目标
D.消除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C
6.下面内容是某同学在学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课时的笔记。人物①应该是( )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杰斐逊 D.章西女王
A
7.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D
8.印度各处有很多以章西女王的名字命名的军队、街道、女子学校、社团组织等;美国有以“华盛顿”命名的州、市、县、镇、大学等;拉丁美洲有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的国家、城市、街道、广场等。之所以纪念这些人物,是因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 )
A.领导国家取得了独立
B.都体现了工人阶级革命精神
C.领导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D.对国家的建立贡献突出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析原因]
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16—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千克,白银1亿千克。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材料二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及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西方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和压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分)
[历史解释·齐抗争]
材料三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结合材料三所示人物的主要历史事
迹,分析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4分)
答案:①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获得解放,体现了他具有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忧国忧民的精神。(2分)②章西女王领导军民抗击进犯的英军,最后壮烈牺牲,体现了她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捍卫民族尊严、勇于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
[唯物史观·察不同]
材料四 到19世纪30年代,除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全部结束。
材料五 英国殖民者承认:“如果波悌亚拉和棉德的土王不是我们的朋友,如果锡克人不参加我们的队伍,如果旁遮普不保持平静,我们围攻德里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同样是民族解放运动,为什么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4分)
答案: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领导者个人的才能和斗争策略正确;各个地区的联合斗争和互相支援;西班牙、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的力量日渐衰弱。(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②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被英军各个击破;领导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立场不坚定;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在印度之上。(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
可,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尤其在帝位唾手可得之际,他更是视权力如草芥。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材料二 他发誓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他义无反顾地投身独立运动,与殖民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他”分别是谁 材料一中的“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请写出他的一个事例。(4分)
答案:华盛顿;(1分)玻利瓦尔。(1分)主持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2分)
(2)材料二人物成立了哪个国家 他被誉为什么 (2分)
答案: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分)南美的“解放者”。(1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写出1点即可)材料三中的章西女王是哪次起义的领袖之一 这次起义对本国有什么意义 (6分)
答案:都领导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或都反抗英国殖民者)。(2分)印度民族大起义。(2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
(4)以上三个人物领导的斗争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答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
谢谢观赏!(共20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
2.内容
(1)政治: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2)军事:彼得一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   军。
(3)经济:彼得一世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自主学习·探新知
富国强兵
中央集权
新式常备
手工工场
(4)文化教育:彼得一世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社会生活:彼得一世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   。
3.影响
(1)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
(2)局限:   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常考点)
1.根本原因:   严重制约了19世纪中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2.时间、人物:   年,   。
生活方式
近代化
农奴制
农奴制
1861
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1)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   。
4.评价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
(3)局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身自由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出钱赎买
农奴制
资本主义
效果评价·提素养
1.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使用野蛮的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仿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向西方学习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
2.下面漫画体现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某个情景,其对应的改革内容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农奴制度
C.提倡西式生活 D.创建新式军队
彼得一世剪胡子
C
3.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材料反映出彼得一世( )
A.强迫贵族服役 B.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C.强制农奴劳动 D.推行西方生活方式
B
4.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A
5.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这里的“种子”是指( )
A.废除农奴制度
B.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C.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
6.“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较量。俄国只能用帆船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导致俄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B.沙皇政府腐败软弱
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A
7.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地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变革俄国的专制制度
D.改变农奴命运,提高农奴社会地位
A
8.(2024云南腾冲期末)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
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D
9.“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重大转折点”指的是俄国( )
A.农奴获得解放
B.土地重新分配
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废除奴隶制度
C
10.“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两面神雅努斯,一张脸孔望向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
A.打击了俄国守旧势力
B.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C.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兼具进步性和局限性
D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得一世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工场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场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场。
材料二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被称为“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俄国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舰
材料三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授予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1)材料一中彼得一世“允许工场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场做工”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从当时来看,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长远发展看,这一政策的实施实质上强化了农奴制,对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答案:反映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2分)
答案: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赎买份地支付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资金);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2分)
(4)结合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影响,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增强了俄国的综合国力,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4分)
谢谢观赏!(共18张PPT)
第3课 美国内战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2.矛盾焦点(常考点):   的存废问题。
3.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   当选为美国总统。
二、过程(常考点)
1.开始:   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
“   ”。
自主学习·探新知
奴隶制
林肯
1861
南北战争
2.初期形势: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3.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了《  .
 》。
(1)内容:《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意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   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解放黑人
奴隶宣言
黑人奴隶
4.结果:   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三、评价
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  。
2.意义(常考点):美国维护了   ,废除了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林肯评价(常考点):林肯领导北方在   中取得胜利,为维护   和解放   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865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奴隶制
美国内战
国家统一
黑人奴隶
效果评价·提素养
1.“到1860年前后,美国南方制度不仅与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理念格格不入,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材料中“美国南方制度”指的是( )
A.农奴制 B.奴隶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征兵制
B
2.战争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引发战争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成为美国“内战”焦点的是( )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B.北方企业设备陈旧
C.南方缺乏技术人才 D.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林肯当选总统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南部同盟”成立
D
B
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10万军队,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这说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
A.解放了全国黑奴
B.阻止了美国内战爆发
C.消除了种族歧视
D.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D
5.《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宅地法》颁布的直接作用是( )
A.避免了美国分裂
B.扩大了美国国土面积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
6.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
A.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废除封建农奴制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实现农业集体化
C
7.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B.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A
8.1787年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涉及4个没有参与叛乱的蓄奴州(即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特拉华州)的奴隶解放问题,而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仅给了奴隶人身自由,却没有给他们土地和选举权。上述材料说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
A.具有正义性 B.具有进步性
C.具有多元性 D.具有局限性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3年美国反奴隶制协会成立,到1838年该协会已有1 346个分会,会员人数达10万。北部社会自由劳动生存方式和废奴主义者的思想宣传上,确立了“自由劳动”观念在北部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出于自己经济发展考虑反对奴隶制扩张。
——王金虎《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
材料二 林肯政府在战争开始后奉行的基本政策是反对分裂……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颁布《宅地法》等文件,并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还利用政权,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
150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北部兴起废奴运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是如何废除奴隶制的。(4分)
答案:原因:北部社会主流思想是自由劳动,反对奴隶制(或北部社会确立了“自由劳动”观念的思想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2分)方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所采取政策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政策演变的根本出发点。(4分)
答案:演变: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2分)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北战争对美国崛起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强化了联邦权力,促进了政治制度的完善;解决了农业土地问题;为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或推动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推行锁国政策,日本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   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3.前提: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结束了幕府统治。
二、开始(常考点)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   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
自主学习·探新知
美国
倒幕运动
1868
西方
明治维新
三、内容
领域 改革内容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上 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四、评价(常考点)
1.意义: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    .
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   的道路。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资本主义
军国主义
侵略扩张
效果评价·提素养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掌握统治实权的是(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中下级武士 D.资产阶级
2.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大门。19世纪中期最先敲开日本大门,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B
A
3.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民族大起义
4.1868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这表明日本将要( )
A.学习唐朝进行大化改新 B.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 D.在美国扶植下进行社会改革
B
C
5.明治政府一方面廉价抛售官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进口优先、发放巨额补贴和企业贷款、减免企业税和出口关税等办法保护新兴资产阶级的经营活动。这些措施旨在( )
A.殖产兴业 B.对外扩张
C.文明开化 D.教育兴国
6.下图是19世纪日本学生在学堂接受教育的情景。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新式军队
C.提倡“文明开化” D.推行“殖产兴业”
A
C
7.现代日本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提倡西方技术与日本方法相结合,而拒绝了西方的精神特质,结果给国家带来1945年的灾难。这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殖产兴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保留军国主义
D
8.1858年,日本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规定:美国人享有民事治外法权和刑事治外法权。到了1899年,美国放弃治外法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B.西方列强与日本结成同盟关系
C.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成就
D.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C
9.19世纪中期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两国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10.明治时代,日本出版的《笔算题丛》《化学书》《万国史略》《万国地志略》等众多教科书取代了来自中国的“汉书”,同时向学生灌输历代天皇的古训,围绕战争忠勇进行教育。这说明当时日本( )
A.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迅猛
B.新时代糅合了旧制度残余
C.教育成为发动战争的工具
D.完全抹去中国的历史影响
B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材料三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曲折又宽敞,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不过,百年之后我们再回眸那段“明治维新”的岁月,在感叹清末“百日维新”失败的同时,也将意识到,国与国最大的差距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精神。
——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19世纪后期的亚洲通过“调整和适应”成功抵御西方侵略,并逐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个国家。这一“调整和适应”是通过该国的哪次改革实现的 (3分)
答案:日本。(1分)明治维新。(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日本在学习西方时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2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又是怎样“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的。(4分)
答案:好处: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分)灾难: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清政府学习西方以图富强的运动。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认为国与国最大的差距在于什么。(3分)
答案: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2分)精神。(1分)
(5)通过学习日本的改革之路,请结合清政府的改革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在学习他国优秀成果的同时,要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要想改革成功,必须在改革前扫清障碍,改革派掌握实权;国家是不断发展的,要坚持改革创新;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