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4课《叫三声夸克》课件》(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4课《叫三声夸克》课件》(6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4 20:43: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69张PPT。叫三声夸克卞毓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第14课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2、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能体会科学家的创新精神。问题: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是由什么构成?检查预习
丁___ (zhào) 中 ___( jìn )闭
泄( )气 隧( )道肇 禁 xiè suì 一、整体感知 ⒈速读课文,本文主要说明什 么? 文章主要介绍物质最小结构是什么。⒉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了解,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文章重点介绍又是哪些?.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答:(1)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

原子——原子核—— 强子——夸克。

(2)最新成果 — 夸克

3、请你给这些重点介绍的粒子排队,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物质结构模型4、说明它们时有顺序吗?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和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5、思考: 文章第一、二段有什么作用?以礼品盒为喻,引出说明话题,总领
全文二、深入了解结合图片及课文谈谈你对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的了解。什么是原子?原子结构图原子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图一图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 原子的了解。什么是原子核?原子核简介 原子核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原子核本身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原子核的能量极大。 什么是强子?强子是指某一个单一的粒子吗?你能说说哪一个粒子属强子吗?什么是夸克? 夸 克
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首选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陆续发现。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于1995年初才被发现。   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U)和下夸克(D),奇异夸克(S)和粲夸克(C),以及顶夸克(T)和底夸克(B)。 夸克之迷  人们一般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了,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而基本粒子则是由比基本粒子更基本的亚粒子组成的。亚粒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夸克”或“层子”。 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人们不仅通过实验找到了,而且已经在实际应用。而夸克(或层子)自从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这一设想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设计出了多种夸克模型,建造高能电子对撞机。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夸克(或层子)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或层子)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因为夸克(或层子)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1996年2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天津大学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夸克存在吗》,向“夸克说”提出了质疑。其后,八位资深记者致书中央领导,建议中央慎重考虑是否实行基础科学理论的转移,暂缓或减少对“层子说”研究的拨款。 1996年8月6日,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有关科学家的会议,研读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和八位资深记者的信件。而并未邀请这些人参加。会议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主持。会上许多科学家都作了典型的发言。并批评崔君达教授是“病态科学家”。其后便不断有争论。崔君达教授也发表了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同时,在《科技日报》发表崔君达教授的文章的同一天,《中国科学报》也发表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的讲演稿。特别指出“所有强作用的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单个夸克分离出来。”李政道把夸克(或层子)是否存在称作一个至今未解开的謎。   在中国展开的这场争论,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注意。崔君达教授的文章《SU3理论中夸克假设是不需要的》一文,发表在1999年第4期的美国《强子》杂志上,并被收入《本千年中悬而未决的科学基础问题》文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原子结构图原子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一类是轻子,(电子、中微子) 一类是强子。(质子、中子等)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夸克模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夸克的了解。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答:“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 “三”特别有缘 ,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 ”科学家盖尔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核电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1976 年,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 粒子。1994 年4 月6 日,在费米实验室发现了第三代顶夸克 顶夸克(T) 底夸克(B)上夸克(U) 下夸克(D)奇异夸克(S) 粲夸克(C)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丁肇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 的研究。1966年开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进行了一连串关于量子电动学和矢量介子 (vector meson) 的实验工作,不但加深了人类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1972-74年,小组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实验,发现了第四种夸克 (quark),由于「J」和「丁」字形相近,丁肇中将其命名为J粒子,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1992年7月4日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获1996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99年6月28日,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江泽民主席会见了他。 1999年11月,应邀来中国科学院参加学术活动,朱镕基总理会见了他。
?

?
???? ????
三、心智启发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
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答:发现夸克 花了近一百年。
启发: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 坚持不懈,能够吃苦。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答:提出假想——研究——证实。敢于怀疑、敢
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归纳总结:最里面是什么?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基本粒子模型中国的重离子加速器:原子模型:中子模型:夸 克:四、思维链接你能否说出具有这些可贵精神的其他的人和事吗?
答: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
  哥白尼敢于怀疑宗教的外理邪说,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常见说明方法:1、打比方
2、分类别
3、作比较
4、列数字
5、举例子
课上思考一材料1:古希腊认为:物质不可以无限分割。
材料2:古代中国认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请同学们思考:物质可以无限分割吗?有一天,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答案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认为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可能并不存在,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理学界倾向与把基本粒子改称粒子,把基本粒子物理学改称为粒子物理学。小 资 料一九七四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和美国人里希特分别发现了一种新介子,后来被称为J/ ψ粒子,这种粒子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即它的质量很大,寿命较长。因新粒子导致了新夸克的引入,推动了强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荣获一九七六年诺贝尔奖。(基本)粒子分类 光子
轻子
(基本)粒子分类 介子
强子
重子 粒子按相互作用分类表原子小史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按希腊语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后来,罗马人卢克莱修用这样的诗句表达:
物体或者说物质要素,
都是由原始粒子集合而成;
虽有雷霆万钧之力,
要破坏物质元素也不可能。课后思考为什么把(基本)粒子分成光子、轻子、强子这三类呢?还有其它分类法吗?
展望:
20XX年时,瑞典的斯德哥尔,我们中的一位将在那儿领取诺贝尔奖章……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1、说明事物特点和说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2、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引用等。写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份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如植物主要分为四个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双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再如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待。
下定义:通过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氐族: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再如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但这种情况不属于下定义,如……把这些叫做“基本粒子”,这就不是下定义。说明文的阅读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地提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性。例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来看,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这段说明的第一句,不是下定义,因为这一句没有揭示沙漠的本质特性。不过,它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对沙漠的一种解释。
画图表:有的说明对象难以用文字说清,可以借助绘图和列表的方式进行说明。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主要指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说明事物的变化,常用时间顺序,写建筑物的结构,常用空间顺序,说明整理,常用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如“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以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的话,一天24小时,当然可以吃2400只蚊子。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正确的,却忽略了晴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说明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说明文的阅读探究练习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2、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遥,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
假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部分作如下改动,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a,原句说“大约”,改后的句子缺少了这个限制,便没有原句准确,因为这是一个估计的说法,并不是精确的比较。b原句说“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改后的句子直接说成“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前后的内容不是一回事。C原句是“相当于”,改成了“等于”,前者是大概估计,后者是肯定的说法。——加横线的部分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仅是“感觉”,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产生的一种想像,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明,改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似乎是已进行了科学的证明,显然不妥。课后作业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
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和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段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