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6 21: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2 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两幅图片反映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新课导入
采集、狩猎
农作物种植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学习任务一
  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定居生活的出现。
  活动 1
  通过以下示意图,初步了解我国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距今约 2 万年
距今约 1 万年
新课学习
我国南北方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南方栽培稻,北方栽培粟和黍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活动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
业起源地之一,结合图片说
明这一结论。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
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新课学习
该遗址距今约 1 万年左右,经考古学家考证为人工栽培。
  活动 3
  观察以下图片,思考不同时期的先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何不同。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半坡人使用的石锛
新课学习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活动 4
  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
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课学习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人们会磨制石器,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新课学习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学习任务二
  了解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遗址。
  活动 1
  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河姆渡遗址的具体位置。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新课学习
河姆渡遗址
区域:长江下游地区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时间:距今约 7000 年
新课学习
  活动 2
  观察干栏式建筑想象图,说说河姆渡人的房屋有何特点。河姆渡人为何要
这样建造房屋呢?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房屋特点:以木桩插于地下,把房屋架起来。
建造原因:长江下游地势低洼,潮湿多雨;可通风防潮、防蛇虫等。
新课学习
  活动 3
  想一想:河姆渡人为何选择种植水稻?他们会选择怎样的生产工具
来种植水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水稻喜高温、
多湿、短日照
  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在骨耜上加一个木柄,使
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
就可以推耜入土。
  从考古发现可以推断:河姆渡人会懂得使用天然漆,掌握了象牙雕刻技术,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
  活动 4
  观察以下图片,你还能获取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哪些信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木胎朱漆碗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
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
新课学习
  活动 5
  结合任务二中活动 1—4 内容,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种植 生产工具 手工业 家畜饲养
猪、狗
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
新课学习
  活动 5
  结合任务二中活动 1—4 内容,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种植 生产工具 手工业 家畜饲养
猪、狗
距今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干栏式
建筑
水稻
骨耜、
磨制石器
陶器、骨器、
漆器等
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学习任务三
  了解仰韶文化及其代表——半坡遗址。
  活动 1
  观察地图,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内容,
了解仰韶文化的分布及特点。
仰韶文化
区域:黄河中游
时间:距今约 7000—5000 年
代表:半坡遗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特点:种植粟、制作彩陶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新课学习
  活动 2
  观察地图,说说半坡遗址的
具体位置。
半坡遗址
区域:黄河流域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时间:距今约 6000 年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活动 3
  观察图片,说说半坡人房屋有何特点。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
新课学习
  特点:一半在地上,
另一半在地下,墙壁中间
用若干根木柱支撑屋顶。
  原因:黄河流域冬季
寒冷,风沙大,把一部分
深入地下,可防寒保暖。
两者房屋类型不同在于我
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
差异。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
复原想象图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
剖面图
新课学习
  活动 4
  观察下列图片,你还能获取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哪些信息?
石锛
骨箭头
骨渔叉
陶埙
陶纺轮
半坡遗址出土的器具
新课学习
  活动 4
  观察下列图片,你还能获取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哪些信息?
  半坡人种植粟、黍,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还会纺织、制衣,会制作乐器和彩陶。
陕西半坡出土的
人面鱼纹陶盆
  阅读教材《知识拓展》内容,仰韶文化彩陶分布范围广泛,在黄河
上游、下游以及长江流域均有分布,这说明了什么?
  
仰韶文化彩陶跨区域发展,中原文化对周边产生影响。
新课学习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种植 生产工具 手工业 家畜饲养
猪、狗
  活动 5
  结合任务三中活动 1—4 内容,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
新课学习
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种植 生产工具 手工业 家畜饲养
猪、狗
  活动 5
  结合任务三中活动 1—4 内容,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
距今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
房屋
粟、黍
磨制石器
彩陶
新课学习
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
新课学习
  学习任务四
  了解仰韶文化中期代表——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活动 1
  遗址中发现超过 200 平方米的大房子(如图所示),位于成组房屋的
中心位置,说说该建筑的主要用途。
新课学习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的大房子基址
  氏族举行大型公共活动、氏族首领处理公共事务的场所。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氏族是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材料,思考大房子的建造反映了这一时期什么社会现象。
  考古学家还原了大房子大体建造过程:挖成半地穴和门道,沿地穴边缘挖柱槽,填土夯实后再挖坑立柱;放置室内柱的柱础石,铺设居住面垫层;依托立柱建筑半地穴墙体;挖火塘,立室内柱;在居住面铺垫层顶部、半地穴墙壁内面和顶面、火塘内壁抹泥;烧烤抹泥面;填充半地穴墙体和半地穴坑壁间的缝隙,修筑地上部分和房顶。             
——摘编自李新伟等《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庙底沟类型两座大型房址的发掘》
说明这一时期房屋建造技术有了重大进步,反映了原始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课学习
  学习任务五
  了解大汶口文化。
  活动 1
  观察地图,说说大汶口文化大致分布范围。
新课学习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大汶口文化
区域: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时间:距今约 5900—4400 年
新课学习
  活动 2
  观察下图,说说这一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同一
墓地,陪葬品数量的很大差异反映了什么史实?
成套玉器
成套陶器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随葬品
  制陶、制玉技术有较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较高水平;贫富分化明显。
新课学习
  活动 3
  观察地图,说说新石器
时代重要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人工栽培农作物
和定居生活
距今约 1 万年
原始农业发展,人口增加
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氏族社会兴盛,
贫富分化明显
距今约 5000 年
仰韶文化晚期
大汶口文化晚期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课堂小结
  拓展作业:
  历史短剧创编:查阅资料,以自己感兴趣的新石器时代某一遗址的原始先民为原型,编写短剧“某某居民的一天”,字数不限。 
课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