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 北伐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
A.“东北易帜”B.北伐战争 C.“宁汉合流”D.南京政府成立
2.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
A.发动了反帝反时建的五四运动 B.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C.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D.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3北代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城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国民党一大召开
4.之所以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主要依据是( )
A.蒋介石建立反动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5.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有( )
A.北伐战争一国民革命军 B.长征一中国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一一八路军,新四军 D,抗美援朝一中国人民志愿军
6.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被捕
B. 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牺牲
C. 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 小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员
7.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道:“……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指的是( )
A. 晚清政府 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 北洋军阀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8. “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这段话中“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的最大成果是 ( )
A. 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 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9.说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10.北伐战争的最伟大意义是( )
A.在中国消灭了帝国主义势力
B.在中国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在中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国民政府的建立
11、1927年制造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右派有( )
① 张作霖 ② 蒋介石 ③ 汪精卫 ④ 吴佩孚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④ D. ②④
1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3、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根本表现是( )
A. 被独裁者篡夺了革命果实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 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4、“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 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 ② ③ B. ① ③ C. ③④ D. ①④
15、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导致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 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斗争 D.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6.北伐胜利进军时,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武汉
B.南昌
C.南京
D.长沙
17.“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片再现的是( )
A.辛亥革命时期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9.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民国十五年是( )
A.五四运动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0.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21. 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指向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其主战场是( )
A.福建、浙江 B.湖南、湖北 C.江西 D.东北
22. 下列不属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是( )
A.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由于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C.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左”倾错误
2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②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③北伐军官兵的英勇奋战 ④国民党得到了英法等国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人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 )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5. 叶挺独立团在两湖战场上的进攻方向是 ( )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
C.汀泗桥------武昌--------贺胜桥D.武昌-------贺胜桥------汀泗桥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大会中孙中山以感理身价担任主席并数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改组国民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材料二:得到全国工农群众支和苏联助的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江流域打到长江流,直指黄河流城,并且沉重打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材料三: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家建立“国民政府”27年7月,注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羅“宁可杠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材料一中的“此次大会”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历史性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可看出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足什么 除材料中提及的促进北伐胜利进军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
(3)材料三中所发生的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不良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历史上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27.材料一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三 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说北伐的原因。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3)材料三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指的什么?
(4)北伐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8、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1)图1是一次战争出发前的誓师大会场面。请你说出这是哪次战争?出师的时间是何时?这次出师的目的和讨伐的主要对象各是什么?
(2)图2所展示的是这次战争的形势图。联系所学知识,此次战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观察图3,列举这次战争的主战场及其著名战役有哪些?
(4)这次战争在国共两党合作下取得了胜利,请你说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建立战功的史实。
答案
1-5ADBCA 6-10BBCAC 11-15B D B A D 16-20ABCCA 21-25BDBDA
26、(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主要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原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等。
(3)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4)因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启示: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27、(1)中国人民的一切困苦,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其工具反动军阀统治的结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辛亥革命的成功;
(4)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8、(1)北伐战争。1926年7月。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2)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
(3)战场:湖南、湖北;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
(4)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