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内容
课本第33~35页例1、例2,第37页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
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课文讲解
在数学基础理论中,自然数乘法的定义有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式。用“同数连加”定义乘法,相对于其他各种定义,比较直观,容易描述,所以一直被小学数学教材所采用。既然是同数连加,那么“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就是客观存在的,非人为的,至于分别叫做被乘数、乘数,还是统称为乘数或因数,则是人为的,它们的书写位置也是人为的。因此,尽管在引进乘法时,不再规定两个乘数的书写位置,但同数连加的定义本身与其他定义一样,都没有包含乘法的交换律,所以在这里正式概括乘法交换律还是有必要的。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除了从形式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抽象地加以证明之外,也可以依据“同数连加”的定义,借助直观作出说明。例如对于乘法交换律,可以通过直观说明b个a连加与a个b连加的结果相等。又如关于乘法分配律,可用a个c加b个c等于(a+b)个c加以解释。
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的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主题图,植树活动。同学们有的挖坑、种树,有的抬水、浇树。为整个章节的学习提供知识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到乘法交换律的实例,并概括得出乘法交换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2,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辅导精要
主题图,让孩子读一读图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如: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要浇水多少桶?过渡到例1。
例1,让孩子在主题图里选择有效的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整地说一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先列出加法算式,4+4+…,加25个。再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4×25=100(人),25×4=100(人)。
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因数相同,积相等,但因数的位置不同。积相等,推出算式相等,即4×25=25×4。
让孩子计算负责抬水、浇树的人多少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2×25=25×2。然后,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最后,写出一个式子代表上述所有的式子,即a×b=b×a。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式的规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给这个规律命名:乘法交换律。
例2,让孩子先根据问题试着从主题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找到所需的条件,然后自己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如2×5×25=250(桶),2×(5×25)=250(桶)。
引导孩子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而因数的位置相同,积也相同,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即(2×5)×25=2×(5×25)。
让孩子自己编出几个类似例2这样的算式,以积累更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a×b)×c=a×(b×c)。
引导孩子先读等号左边的式子,再读右边的式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先读右边的式子,再读左边的式子。进行概括: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并命名: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阅读课文,进行补白,对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作下划线。用手做一个交换两个因数的动作。把“先乘前两个数、先乘后两个数”分别与算式连线。在两个字母式子分别注“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不同”。
读一读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孩子比较第28页例1和第34页例1,得出:交换律重在调整加(因)数的位置。
再比较第29页例2和第34页例2,得出:结合律重在改变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括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做一做”。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第1题,交换位置验算时出现了三位数的乘法,多数孩子有能力类推。对于有困难的孩子,可给予必要指导。让孩子各自独立尝试。
第2题,让孩子用两种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2×24×5=240(元),2×(24×5)=240(元)。计算时,有的孩子自觉进行简便运算,2×24×5=10×24=240(元),教师要好好地表扬。
习题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第1题,让孩子直接把得数填在算式后,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一说这些题有什么特点,即它们的积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24×5=120和25×4=100要进行对比,防止混淆。这些口算题,是为后面学习简便运算做准备的,可以让孩子把它们识记起来,特别是25×4=(5×2)×(5×2)=100,125×8=(5×2)×(5×2)×(5×2)=1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第2题,让孩子独立填写,边填数边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完成后,可让孩子比较等式的两边,想一想计算哪边的算式更简便一些,为学习简便运算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