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1课艾青我爱这土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GUO JIA XING WANG PI FU YOU ZE课前热身我爱这土地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关于艾青【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饱含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象征手法和意象。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听读音,划出诗的节奏。 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2.理解象征和意象:我爱这土地 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初析全诗——土地我爱这土地初析全诗——土地 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我爱这土地初析全诗——土地 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房,产生共鸣。3.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4.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爱? 课文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的真挚而深沉的爱。 诗中出现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教学指导1.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鸟” 象征诗人自己
“悲愤的河流” 象征人民心中郁结的悲愤
“激怒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 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诗的第一节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现了国土的沧桑、人民的悲愤,抒发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的热爱和奉献之情。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爱。2.把握结构: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
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
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合作探究: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圆润”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圆润”,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圆润”比用“嘹亮”好。土地河流风黎明遭践踏的国土满腔的悲愤愤怒的反抗光明的未来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明确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拓展延伸我爱这土地当堂训练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能否把“嘶哑”一词换成“圆润”?为什么? 3.“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怎样的感情? 4.仿写诗歌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仿写诗歌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
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
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仿写诗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倡的那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当代青少年理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创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新明天!!小结小结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黎明????我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见课件35张PPT。乡 愁
余光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静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初读感受:这首诗形式上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提示:节奏、押韵、句式、语言等)?品读:作者都借用了哪些意象(融入作者情感的景或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诗人流沙河的描述 他小小年纪,便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绷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字迹。多次失望之后,他收到了一封信,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在恭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都背熟了。后来,他仔细观察了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还盖着邮戳----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他看也能看见,摸也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小时候—邮票长大后—船票新婚不久夫妻离别后来—坟墓现在—海峡—对母亲的思念—对妻子的依恋—对母亲的怀念和哀痛--对故土的眷恋
期盼祖国统一求学在外母子分别母亲离世生死隔绝游子与大陆分离忧思绵绵个人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情四个人生阶段,作者都因什么而愁? 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这个意境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领悟到的,这些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1、找意象:作者在诗中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的呢? 诗人分别选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感情。 2、描画面: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请根据你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四节诗写了四个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的变化,富有结构美。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 3、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象次第放大,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而深,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乡愁当我死时
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是海峡两岸的啼血呼唤
浅浅的海峡
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台湾必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例如 。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1)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上,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乡愁(节选)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以上两首作品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物象上,乙曲则寄托在( )、( )、( )等物象上。[甲][乙]2、甲、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同:甲、乙都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异:甲诗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了家国之情。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深情朗读:
席慕蓉
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 老去分析、解读课文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3 、第二节 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 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的效果?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一、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
二、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三、故乡的面貌 ----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
四、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比较阅读: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 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 笛 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故乡的 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
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
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
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作业一、背诵余光中《乡愁》二、课后作业第四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