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宇宙的边疆
>>>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
导入新课
1
课堂导入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求,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神奇浪漫的传说。早在战国时代,屈原在他的《天问》中就对时空源起、宇宙诞生、天体运行、自然奥秘等发出了一连串提问。几千年来,无数人为揭开宇宙奥秘前赴后继。直到今天,人类依然对头上的星空抱有极大热情,汲汲以求宇宙的真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卡尔 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看看这篇文章将告诉我们哪些宇宙的奥秘……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
2、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
3、了解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4、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选自该书。20世纪末,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学科技、用科技,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成果,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在这种背景下,《宇宙的边疆》被翻译介绍到我国,后被收入教材中。
题目解说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节选自卡尔 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
新知探究
2
文体知识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他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 特征、 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实物相结合,它在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文体知识
解说词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顺序性: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
文体知识
(3)扩展性: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4)整体性与独立性: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说明顺序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先后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产品制作、历史发展、人物成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核舟记》就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从概括到具体,或从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思考: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请从文中划出提示性句子,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各层主要内容?
7、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10、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11、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15、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16、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17、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划分层次
一(1-6)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及宇宙的广阔。
二(7-11)解说星系的组成。
三(12-14)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等内容。
四(15-16)解说彗星、太阳系的构成和热量来源。
五(17-18)回归到人类的家园,赞美地球和人类。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1—6
7—11
12—14
由大到小
15—16
17—18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光年
《宇宙的边疆》概念关系图
由远到近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1)跳出宇宙之外,将宇宙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自己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文章开头引用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1)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2)不仅介绍宇宙的知识,而且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一定的事理,即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3、宇宙是什么?
(1)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2)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物质表现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的统一。
4、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说明方法 举例 作用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方法 举例 作用
列数字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清晰的了解。
举例子 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说明方法 举例 作用
打比方 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亲身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作比较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人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本文巧用修辞,善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请结合实例进行赏析,填写下面的表格。
手法 举例 作用
比喻
拟人
手法 举例 作用
比喻 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拟人 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亲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示例1:(第1段)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开头连用三个“这样”突出宇宙的永恒
示例2:(第1段)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宇宙最深的奥秘。 表达探索宇宙时的激动心情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2段)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表达了对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掌握自己未来命运的肯定和热切期盼。
(第4段)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表达了对崇高、广袤宇宙的深深敬畏。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6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 分之一(10 ,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及对生命的感慨。
(第9段)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启发人类更深刻地思考生命本质和人类未来。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17段)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表达了对地球的珍视,对地球对于人类意义的思考。
(第18段)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对宇宙的探索、对存在意义的追寻,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传递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想象和无尽思索。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
课堂练习
3
(1)内容的科学性。科普文的内容必须合乎科学,一是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二是语言表达上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需要:一是要善于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等多种表现手法。
(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科普文风格
就像文学作品讲究文学性、
艺术性、思想性一样,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有哪些异同?请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两篇课文简要分析。
(1)相同点:都强调科学性、严谨性。《自然选择的证明》中,作者观察、概括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证明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论辩逻辑严密;《宇宙的边疆》通过介绍宇宙、星系等,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在论证中使用了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论证方法,科学而严谨。
(2)不同点:
①表达方式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是学术论著,列举大量例子来论证观点,学术性强。
《宇宙的边疆》是科普作品,除说明以外,还运用了较多的议论与抒情,作者情感更强烈,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2)相同点:
①语言风格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学术著作,用词准确,表达严密,表述严谨。《宇宙的边疆》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其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毫无干涩、枯燥、板滞之感,语言通俗浅显,语气轻松愉快:
①生动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说明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
②感情充沛。如文章的最后一段用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富有哲理。如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这些句子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
拓展延伸
4
主旨归纳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浩瀚、它的深奥令人类惊叹不已,人类在它面前显得更加渺小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类已知的宇宙最远的地方时距离地球80亿光年。更多未知事物有待我们一起去探索。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期待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秘,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太空授课天团”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宇宙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