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7 09: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冰心曾经说:“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是脑海中的真,也是现实背后的梦。鲁迅先生在人到中年时再回味曾经的童年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程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学习默读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通过分析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梳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内容,概括大意。
3.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章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书信集《两地书》,杂文集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
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第二章
认字识词
认字识词
认字识词
认字识词
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
缠络:缠绕。
攒: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鉴赏: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多音字
( )拗断( )执拗
( )拗口
( )攒动( )积攒


ǎo
niù
ào
cuán
zǎn
第三章
课文鉴赏
初读课文,分层归纳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
(1-8段)
第二部分
(9-24段)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百草园
三味书屋
(1—8)
(10—24)
空间顺序
(9) 过渡
告别百草园
(总结上文)
到书塾读书
(引起下文)
介绍三味书屋环境
介绍寿镜吾先生
询问“怪哉”虫,遭拒绝  
园内偷玩,被叫回   
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趁先生读书入迷做游戏、画画
百草园的景物
美女蛇故事
雪地捕鸟
(2)
(3-6)
(7-8)
(10)
(11)
(12-16)
(17-20)
(21-24)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能得到哪些信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3.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能得到哪些信息
“百草园”是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小园子,是鲁迅儿时的乐园;
“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题目用“从……到……”既点明了作者所回忆的童年、少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又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
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通过第⑨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
3.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
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
乐闻(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乐事(抓虫子、捕鸟的乐趣)。
1.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推测语气,表示不确定,因为毕竟时隔已久;“确凿”表示肯定,表明作者对百草园印象深刻。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精读文本
仔细精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思考:
(1)本段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精读文本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
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光滑的石井栏
碧绿的菜畦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斑蝥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低到高写静物
高到低写动物
由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01
条理分明
02
详略得当
03
活泼多姿




碧绿、紫红、黄
高大、肥胖、拥肿、小球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视觉
听觉
味觉
植物到
动物
动物到
植物
生机勃勃
富有趣味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表现出百草园景物的丰富多彩。
拟人:“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表现出昆虫鸣声的悦耳。
比喻:“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表现出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景物描写写法小结
1.抓住特征,描写有序。(整体到局部,上到下,远到近)
2.观察细致,角度多样。从颜色(视觉)、形状(触觉)、声音(听觉)、味道(味觉)来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3.语言准确、生动。多修辞、多修饰、多形容词、多动词。
这个故事对于童稚的孩子非常有吸引力,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写雪地捕鸟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捕鸟过程
通过动作描写,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心情变化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兴奋
跑去一看
失望
却什么都没有
沮丧
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期待
走进三味书屋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告别乐园
依恋不舍
“也许……也许……也许……”
迎接未知
忐忑不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表明作者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走进书屋,发现乐趣
带着问题默读第10-24段: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苦”还是“乐”?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
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
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
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乐”:
神态+语言描写:“‘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外貌描写: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质朴,博学
神态+动作描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热爱读书 陶醉读书
动作+语言描写: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宽容 和蔼 严而不厉
教学方式比较守旧、迂腐
作者如何写寿镜吾先生?
你认为小鲁迅是否喜欢寿镜吾先生呢
喜欢。
原因:
①寿镜吾老先生是本城中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寿镜吾老先生让我学到有用的知识。
③寿镜吾老先生严而不厉。
④寿镜吾老先生知识渊博,热爱读书。
比较:百草园之“乐”与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
相同:
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花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自由快乐的追求等。
不同:
百草园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庄重的学堂;
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中只有片刻的逍遥。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课堂小结
文章结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有趣的景色
迷人的传说
捕鸟的乐趣
自由快乐
三味书屋
陈设及行礼
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中玩耍
偷偷画画
汲取知识
美好的回忆
成长的乐园
第四章
知识拓展
关于寿镜吾
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他教学认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长。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诗经》等经典之外,他还经常给学生讲荆轲、聂政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知识拓展
鲁迅名言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同学们下课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