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22张PPT)+音频文件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22张PPT)+音频文件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21:39:29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导入新课
播放《哆来咪》。
这首歌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曲目,
《音乐之声》是一部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的电
影,我喜欢里面七个和同学们一样纯真可爱的孩
子,也喜欢他们的家庭教师玛丽亚修女,今天我
们就学习《音乐之声》剧本的节选,来认识这位
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的修女玛利亚。音乐之声节选勒 曼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把握主要人物玛丽
亚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2.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音乐
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1938年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冯·特拉普
上校和他的七个孩子及妻子,在纳粹德国吞
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
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
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
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
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故事背景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 伫立( ) 山麓( )
众说纷纭( )嬷嬷( ) 按捺( )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
通宵达旦:
遐思:
肃穆:
款步:
虔诚:zhìzhùlùyúnmó monàzhēng rónglián yīchànqiántiào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从天黑到天亮。悠远的思索或想象。严肃安静。缓慢地步行。恭敬而有诚意。按捺:
窥视:
老成持重:
不动声色:
固执己见:
忍俊不禁:
众说纷纭:抑制。暗中察看。阅历多,办理稳中。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忍不住笑。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1.本文写了哪两个画面?整体感知
2.文中突出的戏剧矛盾是什么?

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二、细读课文,品味人物
1.在第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玛丽亚的?在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玛丽亚什么性格?
她“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通过这些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天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大声朗读玛丽亚的唱词,从这些唱词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玛丽亚?
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情感丰富、心灵美好;自由活泼。
3.众修女和院长眼里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天性活泼、热爱唱歌;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4.在众人对她议论纷纷时,玛丽亚出现了,作者对她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玛利亚什么性格?
描写了玛丽亚的一系列动作,如“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又用双手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再捡起衣服,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突然,她发觉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地注视着她的举止,连忙放慢砰然作响的脚步。立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窥视身旁的修女们,看到大家都以严厉的眼光看着她,便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了。”
性格特点:风风火火、活泼可爱、懂事。
5.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爱”。爱音乐、爱生活,无处不快乐,无处不放歌,这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三、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剧本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变化
形成对比。课文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各有什么作用?
景色的对比:阿尔卑斯山山坡上对比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语言节奏的对比: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对比:院长嬷嬷对比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对比: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对比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2.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 这些使得剧本具有了音乐美,展示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排比
比喻
夸张《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却又不适合做修女。 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皎洁的光”“天
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利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四、延伸阅读,个性表达
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握有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 以说是一个好修女。留下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不愿看到她活泼的天性受到约束。 2.《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她的理由是什么呢?
示例:(1)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2)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倒。 小 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我们品读节选的部分,已经感受到了影片明快的节奏、幽默的情趣,认识了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领略了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还有玛利亚迷人的歌声。让我们再次倾听电影中的插曲,让美妙的歌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些美好!(播放歌曲《雪绒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