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课件+word版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课件+word版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21:51:21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爱国的情怀
6 黄河颂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 澎(péng)湃(pài) 九曲(qū)连环
diān(巅) 峰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wǎn (宛) 转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激情朗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点拨】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二)整体感知
1.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交流点拨】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点拨】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交流点拨】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三)深层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交流点拨】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交流点拨】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语言品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交流点拨】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交流点拨】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交流点拨】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交流】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课件13张PPT。向 着 黄 河 ,唱 出 我们 的 赞 歌!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 ) 障( ) 狂澜( )
哺( )育 澎( )湃( ) 九曲( )连环
diān 峰( ) 流 xiè( ) 发 yuán( ) wǎn转( )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
(2)滋长:
(3)起源:
(4)澎湃:
(5)狂澜:
(6)宛转:
(7)屏障:
píng zhàng lán
bǔ péng pài qū
巅 泻 源 宛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
弯弯曲曲地流过。
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 ,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张光年《黄河大合唱》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激情朗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整体感知 1.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深层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语言品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语言品析 3.品析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泻”字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语言品析 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第二单元 爱国的情怀
6 黄河颂
名校讲堂
1.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主题解说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鼓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重点突破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提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2)师:“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反复出现了三次,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难点攻克
诗人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提示: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5.拓展延伸
有关黄河的诗句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
③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⑤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杜甫)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  浩荡(  )
浊流(  ) 哺育(  ) 扮演(  )  屏障(  )
2.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嶂。____改为____
(2)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____改为____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____改为____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4.(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1.39米左右。
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6.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 (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
几近断流) 工厂,还他们草原)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你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类文阅读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8.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智慧背囊
中考作文精美语段
1.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伐檀”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2.我有一颗心,我有一颗中国心。这颗心装载的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心血。我,一个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的一切都是我美丽的祖国给的。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永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昨天已经成为今天的历史,而明天又将成为今天的延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昨天,好好把握住今天,才能延续明天的美好生活!
参考答案
1.pò diān péng pài dàng zhuó bǔ bàn zhàng 
2.(1)嶂 障 (2)泄 泻 (3)原 源 
3.B(解析:B项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C(解析:A项成分累赘,“大约”与“左右”重复,删除其一;B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和健全”;D项语义混乱,应删去“改善”。)
5.B(解析:B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6.D(解析: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7.(1)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示例: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8.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9.(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10.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1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