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导学案+课件+word版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导学案+课件+word版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21:53:03

文档简介

10 木兰诗
精彩开篇词
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的巾帼英雄形象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溅溅(jiān) 胡骑(jì) 啾啾(jiū) 朔(shuò)气
金柝(tuò) 十二转(zhuǎn) 百千强(qiáng) 姊(zǐ) 霍霍(huò)
著(zhuó) 云鬓(bìn) 傍(bàng)地
2.掌握下列多音字。
骑:jì 胡骑 转:zhuǎn 转向 贴:tiè 昨夜见军贴
qí 骑马 zhuàn 转动 tiē 张贴
强:qiáng 百千强
jiàng 倔强
qiǎng 勉强
3.作者链接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4.文体链接
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积累词语。
(1)重点实词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辞:离开,辞行。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戎机:战争。
关山度若飞:越过。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赏赐百千强:有余。
出郭相扶将:外城。
傍地走:并排跑。
(2)通假字
对镜帖(tiē)花黄:“帖”通“贴”,粘贴。
(3)古今异义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户(古义:门;今义:指人家、门第)
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十二(古义: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4)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5)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登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战马。
(6)成语
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3.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特别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1)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2)同行十二年: 一起在军队里那么多年。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集市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一条长鞭。(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了。(这是互文的写法,不能理解为将军身经百战之后死了,壮士十年之后回来了。)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文: 打开我东边绣楼的门,坐在我西边内房的床上。(表现木兰荣回故里时的激动心情)。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文:对着窗户梳理我乌云般的鬓发,照着镜子在我额头上贴上花黄。(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的欣喜情态。)
4.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第5段)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第6~7段)辞官还家。
5.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旨。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深层探究
赏析第一部分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交流点拨】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军事统帅,她当是第一位巾帼英雄。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统帅“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秋瑾,孙中山赞她:“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还有武则天、佘太君、杨门诸位女将等等。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合作, 分析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后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赏析第二部分
赏析第三部分
赏析第四部分
(二)分析形象
学生再读课文,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中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交流点拨】木兰既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更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的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三)写法探究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2.凝练生动的语言。
【交流点拨】《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三、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情怀)
木兰形象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拓展延伸
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
【交流点拨】1.任长霞: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朴今淑: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她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服务!
3.英迪拉·甘地:印度政治家、首位女总理,她出身名门望族,曾四次出任印度总理。
4.克莱拉·蔡特金: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特金是著名的德国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领袖,同时她也是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发起人之一,一九一五年在伯尔尼组织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反对世界大战。她曾被选入第三国际主席团。
课件22张PPT。木兰诗谁说女子不如男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唧唧(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辔( )头 溅溅( ) 胡骑( )
啾啾( ) 朔( )气 金柝( ) 十二转( ) 百千强( ) 姊( ) 霍霍( )著( ) 云鬓( ) 傍( )地 2.掌握下列多音字。
骑: 转: 贴:

强:

jī 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jiān jì
jiū shuò tuò zhuǎn
qiáng zǐ huò zhuó
bìn bàng
jì 胡骑 zhuǎn 转向 tiè 昨夜见军贴
qí 骑马 zhuàn 转动 tiē 张贴
qiáng 百千强
jiàng 倔强
qiǎng 勉强 作者链接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 ,选自宋代 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
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民歌郭茂倩《孔雀东南飞》文体链接 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朗读节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积累字词惟: 何: 忆:
爷:
辞: 旦: 但闻:
胡骑:
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出郭相扶将:
傍地走: 只 什么 思念,惦记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离开,辞行 早晨 只听见
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战争。 越过 北方
记很大的功。
有余。
外城 。
并排跑 。积累字词▲通假字
对镜帖(tiē)花黄: ▲古今异义





迷离
十二
“帖”通“贴”,粘贴。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古义:跑;今义:行走
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古义: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积累字词▲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愿为市鞍马
愿驰千里足 ▲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
扑朔迷离:
集市

愿意
希望
名词作动词,登记。
动词作名词,战马。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翻译句子(1)军书十二卷:
(2)同行十二年: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一起在军队里那么多年。
到集市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一条长鞭。(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了。(这是互文的写法,不能理解为将军身经百战之后死了,壮士十年之后回来了。)
打开我东边绣楼的门,坐在我西边内房的床上。(表现木兰荣回故里时的激动心情)。

对着窗户梳理我乌云般的鬓发,照着镜子在我额头上贴上花黄。(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的欣喜情态。) 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第5段)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第6 ~ 7段)辞官还家。
概括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历史上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军事统帅,她当是第一位巾帼英雄。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统帅“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秋瑾,孙中山赞她:“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还有武则天、佘太君、杨门诸位女将等等 。木兰诗第二课时分析形象 我从课文中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

木兰既是一个勤劳善良女子,更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的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写法探究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详: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略: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写法探究 凝练生动的语言。
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板书设计 木 兰 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情怀)
木兰形象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
1.任长霞: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朴今淑: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服务!
3.英迪拉·甘地:印度政治家、首位女总理,她出身名门望族,曾四次出任印度总理。
4.克莱拉·蔡特金: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特金是著名的德国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领袖,同时她也是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发起人之一,一九一五年在伯尔尼组织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反对世界大战。她曾被选入第三国际主席团。 10 木兰诗
名校讲堂
1.关于《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2)古今异义
①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②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⑤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指确数)
⑥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3)一词多义
【市】①东市买骏马(集市);②愿为市鞍马(买)
【愿】①愿为市鞍马(愿意);②愿驰千里足(希望)
【帖】①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②昨夜见军帖(文告)
3.主题解说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重点突破
(1)如何理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提示:这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困难了。从而表现木兰机智聪慧又充满豪情的神态表情。
(2)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既是中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重返家园。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而又机敏活泼、爱亲人也爱国家,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
5.难点攻克
(1)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回家后家人的欢乐,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作者都写得细致入微。而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却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
提示: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2)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提示:诗中对木兰的塑造即借助对他人(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来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6.结构图解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可汗(  )(  )  机杼(  )  燕山(  )  朔气(  )
金柝(  ) 胡骑(  ) 傍地走(  ) 鞍鞯(  )
理云bìn(  ) pèi(  )头 雄cí(  ) 阿zǐ(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旦辞爷娘去(    )  (2)惟闻女叹息(    )
(3)出郭相扶将(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
(5)朔气传金柝(    ) (6)策勋十二转(    )
(7)军书十二卷(    ) (8)赏赐百千强(    )
3.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正确的意义。
(1)将军百战死(    )  出郭相扶将(    )
(2)不闻机杼声(    )  万里赴戎机(    )
4.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2015感动中国人物”于敏(氢弹之父)的颁奖词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上联:木兰替父从军显忠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阳中考改编)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践行这种传统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好娃娃,想捐钱给你!
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
热爱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课内精读
阅读“归来见天子”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当 窗 理 云 鬓,对 镜 帖 花 黄。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味选文第二段中“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类文阅读
新木兰辞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
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
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暮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
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在怎样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两句中,你能揣测一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写作创新
18.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欢快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爱美、爱生活的木兰。请你也运用这种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智慧背囊
名著导读——《昆虫记》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作品简介】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充满爱意地描绘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记录了在昆虫世界的漫游历程。这部作品面世以来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昆虫记》中洋溢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法布尔的观察研究是严谨的,他的著作是严密自成系统的,但绝不是呆板冷酷的。他曾声称,自己对昆虫解剖学没有太大兴趣,平生酷爱的是“情感昆虫学”。他尊重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以人类的情感去关爱这些虫类。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才使《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有了灵魂,使它从严肃、严谨的研究成果变成了趣味盎然的科普读物。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著作。当他照顾喂养那些生动活泼的昆虫时,他是它们的朋友和家人;当他认真观察它们奇怪的习性本能时,他又成了它们当中的一分子。所以,法布尔在描述他的朋友们时,笔下充满了生动的情趣,同时他能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的错误,并劝诫人们不要想当然地褒贬任何一种昆虫。
【写作特色】
(1)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2)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
文言文对照翻译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织布机发出唧唧、唧唧的响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忽然间)织布机的声音听不见了,只听到木兰姑娘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 汗(hán)问姑娘想什么,问姑娘思念什么。姑娘也没想什么,姑娘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君主大规模地征兵,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市鞍马,从此替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便代替父
爷征。
亲去出征。
[实词]唧唧:织布机的声音。户:门。织:织布。杼:织布梭子。思:想。忆:思念。军帖:军中的文告。大点兵:大规模征兵。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长兄:哥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征:出征。
[虚词]当:对着。惟:只。何:什么。亦:也。为:为此。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sù)黄河边,不闻爷娘
到集市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一条长鞭。早晨辞别了爹娘,晚上住在黄河边,(再也)听不到爹娘呼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唤女儿的声音了,只听见黄河溅溅的水流声。早晨离开黄河向前进发,傍晚到了黑山头,(再也)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
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声音了,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阵阵嘶叫。
[实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早晨。辞:辞别。去:离开。宿:住。溅溅:水流声。辞:离开。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马叫的声音。
[虚词]但:只。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
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着战士的铠甲。将士和壮士们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了。
[实词]赴:奔赴。戎机:战争。度:过。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寒光:清冷的月光。铁衣:铠(kǎ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 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木兰)回来了去见天子,天子高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接见木兰。记最大的功,(天子)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千里马,送回到故乡。
[实词]策勋:记功。强:有余。不用:不愿做。千里足:指千里马。还:回。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ɡ);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ɡ);小弟闻姊来,磨刀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外城去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把刀
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 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ɡ),当窗理云鬓(bìn),
磨得很锋利去杀猪宰羊。打开绣楼的门,坐在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在家时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我乌云般
对 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的鬓发,照着镜子在我额头上贴上花黄。走出门看望同伍的士兵,士兵们个个都诧异惊惶:并肩作战了多年,不知道木兰
是女郎。
原来是个大姑娘。
[实词]闻:听说。郭:外城。扶将:扶持。姊:姐。理:整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开:打开。著:穿。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女郎:女孩。
[虚词]相:互相。皆:都。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
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实词]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并排跑。
[虚词]安:怎么。
参考答案
1.kè hán zhù yān shuò tuò jì bàng jiān 鬓 辔 雌 姊 
2.(1)早晨 (2)只 (3)外城 (4)不愿做 (5)北方 (6)记功 (7)很多卷 (8)有余
3.(1)将领 (2)扶持 (3)织布机 (4)战争 
4.A 
5.B(解析:“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反问、比喻讴歌赞颂了木兰的谨慎、机敏。) 
6.(1)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7.于敏专攻氢弹表志向
8.(1)17岁孝子背着父亲上学 (2)示例: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负压力;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你的行动温暖了亲人,感动了世人!——叶富源,没有困难能难倒你!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1)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2)走出门看望同伍的士兵,士兵们都很吃惊。 
11.表达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感。 
12.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13.拟声词“霍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14.木兰女扮男装,只身闯深圳,大获成功。
15.因为木兰是女儿身,各个单位都不接收她;在用工制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 
16.女士: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不想被木兰比下去;男士: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力争赢得木兰的好感、青睐。 
17.“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18.【例文】我在惶恐中与茉肩并肩地站到讲台上,等待老师的冷嘲热讽和同学善意却刺目的同情。老师冷冷地让茉给大家“展示”一下她的艺术作品,明知道这是故意的揶揄,但茉却骄傲地朝老师微微一笑,而后打开校服的一侧,又像鸟儿一样,铺展开另一侧。台下一片惊叹,我小心地顺着老师愤怒的视线朝茉看过去,这才吃惊地发现,她右边的校服内侧,竟然开满了大朵大朵绚烂的山茶花。而当她背过身去,将衣领内侧也翻开来,我们竟然看见一条长长的绿色的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