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逼狭( ) 险峻( ) 崎岖( )
阻抑( ) 平坦( ) 愈能( ) 2.解释下面词语。
(1)逼狭:
(2)崎岖:
(3)阻抑:
(4)雄健:
(5)险峻:
(6)回环曲折:
(7)亦复如是:
xiá jùn qí qū
yì tǎn yù
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阻止,抑制。
强健有力。
(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曲折,环绕。
也像是这样。如:像。是:这样。 李大钊(1889-1927),字 ,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 和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 了解作者守常学者诗人革命史上的丰碑”背景链接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整体感知 1. “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作者的乐观主义革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语言品析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技巧?请举例说明它的作用?
运用比喻说理。
例: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语言品析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⑧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体验反思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
板书设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人类历史的道路 崎岖不平
民族生命的进程 曲折坎坷 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
人类历史的生活 冒险的美趣 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
中华民族的史路 崎岖险阻 乐观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的精神 勇往直前 爱国主义感情 拓展延伸1.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但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日本对钓鱼岛虎视眈眈,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变成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到艰险,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国民”。 拓展延伸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可以屹立于世界。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是,我们只要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挫折不能经受呢?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名校讲堂
1.词语辨析
阻抑 阻挡
【同】都是动词,都含有拦挡使不能发展或前进的意思。
【异】“阻抑”比“阻挡”程度深,含有“抑制”的意思。“阻抑”多与力量强大的事物搭配,而“阻挡”使用范围则较为宽泛。
2.走近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以寻求“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己任,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3年。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陷于迷惘之中,在十字路口徘徊。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只有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当前所逢的史路,号召人民在艰难困苦中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的信念。全文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重点突破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什么内容?
提示:“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雄健的国民”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人民。
5.难点攻克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提示:中华民族的历史道路,有如长江大河、征人的旅途,它正处于险峻崎岖、充满坎坷的道路上,它需要我们以雄健的精神去开创历史的新纪元,在奋斗中去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体会壮美的趣味。
01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逼狭( ) 险jùn( ) 崎岖( )( ) 浊流滚滚( )
一xiè( )万里 丛山叠岭( ) 绝壁断崖( )
2.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1)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
(2)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
(3)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仰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
3.(曲靖中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全国再次掀起了路遥热潮。
C.罗平迷人的油菜花,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随着“净网2015年”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必将越来越干净。
4.文中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坦荡平原”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崎岖险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C.本文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目的是号召国民抓住时机,去开创国家的新纪元。
D.“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为纪念改变艰难国运的雄健国民,发扬中华民族雄健国民的优良传统,学校将开展“争做最美中学生”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开展“红歌唱响校园”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吧。
(1)所谓红歌,即赞扬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红歌的喜欢程度,学校对50名同学做了调查,并制成如下统计表:
类别
划记
人数(人)
百分比(%)
红歌
正
9
18
流行歌曲
正正正正
21
42
民歌
正正
14
28
摇滚乐
正
6
12
请你根据上表,提炼出一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参加学校“唱响红歌”的合唱比赛,你准备推荐哪一首“红歌”作为班级的参赛曲目?写出推荐的理由。(可在以下曲目中选择,也可以另外推荐。)
备选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走进新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中考链接
(金华中考)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
8.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iá 峻 qí qū zhuó 泻 cóng yá
2.(1)挡—荡 (2)状—壮 (3)仰—抑
3.C(解析:C项“油菜花”与“旅游胜地”搭配不当,句子可改为“罗平因迷人的油菜花而成为……”。)
4.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5.C(解析:本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
6.示例:学雄健之国民,做最美中学生。(符合标语形式,紧扣活动内容即可)
7.(1)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和民歌,喜欢红歌的同学较少。 (2)示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理由:此歌能培养同学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不怕困难,争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品质。
8.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
一九三六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9.“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10.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11.示例:这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这也是张伯苓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精彩开篇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义勇军进行曲》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正如歌词所言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进行了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则进行了深情地颂赞和鼓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所提倡的雄健精神。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
阻抑(yì) 平坦(tǎn) 愈能(yù)
2.解释下面词语。
(1)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3)阻抑:阻止,抑制。
(4)雄健:强健有力。
(5)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6)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7)亦复如是:也像是这样。如:像。是:这样。
3.作者链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4.背景链接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
【交流点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
【交流点拨】“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作者的乐观主义革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深层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交流点拨】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交流点拨】“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交流点拨】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语言品析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技巧?请举例说明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说理。
示例: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⑧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体验反思
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
【交流点拨】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三、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人类历史的道路 崎岖不平
民族生命的进程 曲折坎坷 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
人类历史的生活 冒险的美趣 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
中华民族的史路 崎岖险阻 乐观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的精神。 勇往直前 爱国主义感情
四、拓展延伸
1.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但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日本对钓鱼岛虎视眈眈,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交流点拨】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变成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到艰险,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国民”。
2.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可以屹立于世界。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是,我们只要拿出这种雄健的精神,那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挫折不能经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