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别了 “不列颠尼亚
0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 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 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新而重要事
实的体裁。
狭义 一 → 消息
新闻 消息
通 讯
广
报 告 文 学
特写
>新闻:
知识回顾
新闻本身:真实
叙述:客观性
内容本身:新鲜、有价值
报道:及时
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
1.真实性
2.时效性 3.准确性 4.简明性
>新闻的基本特点
“WHO” 何人
“WHAT”何 事 “WHEN” 何时 “WHERE”何地
“WHY” 何故
五 个“W”和 一个“H“
工 →
新闻六要素
“HOW”如何
五 个 w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起补充作用
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阐明所述事实的意义,比较发人深思
是新闻的躯干,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释
是新闻的眼睛,可以只有主标题,也可以包括引标、正标、副标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背
景
导
语
结
语
主
体
标
题
新闻的结构
②导语(第1段):
总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③主体(第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重要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④结语(第11段):
概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结构
①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部 分割让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 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62座, 为期九十九年。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 主权归还中国
背景链接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揭开序幕。
1841年1月26日,英军战舰正式占领该岛,宣布香港为自由港。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香港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决定在1997年7月1日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
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
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
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日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
《青岛时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权
《仙桃日报》永载中华史册的民族盛事——香港回归祖国
《齐鲁晚报》历史,将铭记这一刻——中英两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大公报》回归了,开新篇
《新报》今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
《工人日报》洗雪国耻百年企盼成一瞬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新篇
香港今日回归祖国
——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新华社《别了,不列颠尼亚》(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 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标题
思考:对比其他新闻报道,本文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何独特之处
写英国撤离香港,既不能喧宾夺主,只写 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 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作者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标题直接、明确、客观。
从中方接管香港事务的角度记叙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含蓄,耐人寻味。
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角度
标题
有何独特之处
(1)主谓倒装
(2)运用借代
(3)巧用双关
(4)视角独特
标题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 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时代的到来,既有对侵略 者的嘲讽,又有民族自豪之情蕴含其中。
对比其他新闻报道,本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
文本赏析
作为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别了,不
列颠尼亚》还有哪些独特之处 结合文本小组讨论。 提示:
1. 在选材与组织材料上有哪些匠心独运的安排,有何好处 2.新闻报道讲究真实、客观,但本文作者态度鲜明,情感 浓烈,请找出至少2处词句赏析。
3.作者是如何营造新闻的现场感的
段落 现实场景
历史背景
第一场景 (2-4段)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拓展、发展
第二场景 (5-7段) 6点15分至7点45分,添马 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 次降旗)。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治香 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第三场景 (8-9段)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 接 仪 式 ,米字旗落下(第三 次降旗),五星红旗冉冉升 起。
英国对香港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第四场景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 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 尼亚”号离港。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 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文本赏析1.在选材与组织材料上有哪些独特的安排,有何好处
(1)选材 ①现场与历史交织
1.在选材与组织材料上有哪些独特的安排,有何好处
( 1 ) 选 材 ①现场与历史交织
①特写镜头。历史和现实镜头交错出现,补充了新闻事实, 画面感、丰富度、厚重感更强。
②既保持了事件的完整性,又形成今昔对比,让人产生强烈 的历史纵深感。
③加强了表现主题的力度——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与自豪感。
段落
现实场景
第一场景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场景
6点15分至7点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场景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第三次降旗)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场景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
离港。
1.在选材与组织材料上有哪些独特的安排,有何好处
(1)选材 ②国旗升降场景重点、反复写
段落
现实场景
第一场景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场景
6点15分至7点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场景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第三次降旗)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场景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 离港。
①真实细腻地记录历史事件。
②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③精确时间,庄严郑重,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 的民族自豪感。
1.在选材与组织材料上有哪些独特的安排,有何好处
(2)材料组织 按精确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文本赏析
2.新闻报道讲究真实、客观,但本文作者态度鲜明,情感 浓烈,请找出至少2处词句赏析。
文本赏析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 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神态细节描写;“日落余音”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 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今昔对比;自豪感,喜悦之情
——细节描写;对比;象征
景。
文本赏析
“最后”一词的多次出现。(第1、3.8段)
——强调耻辱被洗雪
“日不落”→“日落仪式”( 第 5 段 )
殖民地人类命运改变的自豪感。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 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文本赏析
3.作者是如何营造新闻的现场感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
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
①清晰的可视性。
精彩的特写镜头、典型场景,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给予了形象的再现,令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本赏析
◆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
◆ ②生动的可听性。
◆ 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增强了新闻的可听性,令读者受到 强烈的感染。
◆“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广场上灯火渐 暗”“绿树丛中”“白色建筑”“南海的夜幕”“悬挂的 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
◆ ③鲜明的色彩感。
◆ 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
④丰富的动感。
数字的变化、升降的变化、来去的变化
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实在的、具体的新闻事实。
特写镜头切换,背景材料穿插对比。
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动态的信息。
文本赏析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场景,记
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 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 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1.独特的角度和巧妙的标题;
2.现场与历史的交织,事实与情感的辉映; 3.简短的报道文字不发入微的细节描写; 4.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手法。
总结
主题
艺术小结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