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金色花》
泰戈尔
1.了解散文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能通过揣摩、品味精彩段落和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能领悟人间至深至爱的母子亲情
学习目标
目录
一 认识作者
二 初读感知
三 深入探究
四 总结拓展
走进作者
一
新课导入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个小男孩,他每天晚上都害怕黑暗和孤独,因为妈妈也害怕。但他听说家里有狗的话,鬼就不敢来了。于是,他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保护她不再害怕。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金色花》,也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诗歌。不过,这次的孩子没有变成狗,而是变成了一朵美丽的金色花。他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呢?他又做了哪些事情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真而深沉的母子之情。
走进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知识链接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此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认识文体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初读感知
二
字词注音
嘻笑( ) 匿笑( ) 嗅( )
倒戈( ) 祷告( ) 敷衍( )
膝盖( ) 棚( )
péng
xī
dǎo
yǎn
xī
nì
xiù
gē
词语解释
罗摩衍那:
匿笑:
祷告:
沐浴:
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向神祈求保佑。
多音字辨析
绿荫 ( yīn )
荫庇 ( yìn )
悄然无声 ( qiǎo )
静悄悄 ( qiāo )
形近字辨析
祷( 祷告 )
踌 ( 踌躇 )
膝 ( 膝盖 )
漆 ( 漆黑 )
深入探究
三
课文精讲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事件:
“我”(一个孩子)和妈妈。
人物:
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课文精讲
2.揣摩下列语句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课文精讲
2.揣摩下列语句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2)“孩子,你在哪里呀?”
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课文精讲
2.揣摩下列语句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课文精讲
2.揣摩下列语句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课文精讲
3.再读课文,从散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孩子 妈妈
快乐、调皮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总结拓展
四
思考探究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2.“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因为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思考探究
3.“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沐浴后做祷告时
中饭后读书时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时
思考探究
4.结合第④至⑦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④段写第一次嬉戏,这是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思考探究
⑤段写第二次嬉戏。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第⑦段写第三次嬉戏。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思考探究
5.为何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我”真的是个“坏孩子”吗?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象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思考探究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
6.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子呢?
思考探究
7.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发现这首散文诗美在哪里?
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亲情美,人性美。“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和“美妙的表达”。
课堂小结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文章主旨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课堂小结
这首散文诗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习惯于在母爱中沐浴,很少去回报。学了本诗后,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到行动上。
写作特点
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当母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托物” 是手段,“言情” 才是目的。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热的氛围中,使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子之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映射着母爱的光辉。
托物“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