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4贞。
教材分析
日本位于东亚,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主体民族为大和族。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1世纪到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到了2世纪后半期,各小国内战频繁,直至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较大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天皇”,大王依靠贵族统一全国。从646年开始,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其后百余年,武士集团开始形成。12世纪后期,天皇皇权旁落,日本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代。教材介绍了日本由诸多小国直至幕府统治时代的这段历史,分为三部分,分别从日本的早期文明、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及幕府统治的形成来介绍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核心素养
通过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教学目标
1.制作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时间轴,了解古代日本发展的概况。(时空观念)
2.利用课本内容以补充相关史料,知道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联系密切。(史料实证)
3.通过日本大化改新背景和内容的学习,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唯物史观)
4.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感受唐朝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对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推动乍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
幕府与武士集团、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突破
幕府是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的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政治统治。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三个幕府历史时期。教材介绍了武士形成的原因及发展成集团的过程,以及幕府统治的开始,介绍较为简单,要使学生了解当时武士、幕府、天皇的关系,需要补充相应的资料,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对日本武士的了解,鼓励他们去畅谈对日武士道精神的看法,帮助他们梳理当时的日本政治局势,
教学设想
在教学6世纪前的日本时,要对“相关史料”中中国古籍对日本的记载稍加介绍,使学生了解当时中日两国的交流情况,感受当时日本的发展程度,并对奴隶社会中的部民制进行详细介绍,为理解后面大化改新对田地的改革,乃至武士的形成打下基础。关于大化改新,要强调这是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说明了日本对于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运用。其改革的内容,在政治上主要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土地分给了公民使用,统一赋税,这些措施使日本成了—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关于武士和武七集团要让学生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其形成的背景、人员组成、发展历程等,从而理解武士与幕府、天皇的关系,知道在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是掌握实权的阶层,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古时候的哪些国家 它们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史事或著名的文化遗产?
生: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印度的佛教和种姓制度、《罗马民法大全》……
2.师:看看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
出示反映日本特色的图片,如樱花、和服、武士等。
学生观察后明确:日本。
3.师:日本这个国家我们都不陌生,它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四座大岛和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从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又是怎么回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日本。
二、教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对照地图讲解: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和七千多个小岛组成。根据我国文献记载,1世纪到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1世纪到2世纪我国处于什么时期
生:汉朝。
2.师;请大家读读“相关史事”中的材料,看看那时我国文献对于日本的记载,从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资料,梳理其中的信息。
3.师:日本与中国最早的官方交往可追溯到汉朝。中国史书《汉书》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从中可以知道当时日本有一百多个国家,会定期带着礼物到天国来朝见,《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作为“百余国”之一的倭奴国派遣使节带着供品到洛阳朝贺,献奴隶百六十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三国志》又记载,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公 元238年,女王派使者朝见魏帝曹睿。魏帝赐予女王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
指导观察倭王印。
倭王印
4.师: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生:大王。
5.师:大和国是怎样管理国家的
生: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等。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6.师:部民制是日本大和国时期实行的一种奴隶制。“部”是王室或贵族所有的奴隶的集体称谓,一般按照不同的工种和所属的主人不同,会用不同的称谓来区分。除了教材中介绍的,还如,负责警卫工作的人被称为韧负部,负责看守山林的被称为山部,负责 做饭的膳部,负责饲养的豚养部、马饲部等。很多部民名字之前会带有一些贵族的姓氏, 以表明自己所属的主人是谁,比如其中一些比较大的部有大仲部、苏我部等。
(二)大化改新
1.师:我们知道,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大王,什么时候起改成了天皇 请大家从“相关史事”中去寻找答案。
生: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称自己为“东天皇”。
2.师:由此可见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流十分频繁,没有中断过。在隋朝不到30年的时期里,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特别是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入隋学习。这些人在隋学习时间很长,有的在唐建国之后,仍留唐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十年。他们对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治法令的颁布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在6世纪到9世纪日本积极地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政治改革。这时,大和国皇族中发生了什么事
生:改革派发动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
3.师:大和国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在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失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地理环境,内部开始了争夺。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想独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在政变以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的大兄皇子联合贵族发动政变,刺杀了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皇室夺取了政权,孝德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大化。在大化年间,天皇做了什么
生:大化改新。
4.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梳理下列问题
(1)大化改新的时间和人物是谁
(2)大化改新是仿照什么来进行改革的
(3)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
(4)大化改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行梳理上述问题。
5.师:大化改新的时间和人物是谁
生:从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6.师:大化改新是仿照什么来进行改革的
生: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
7.师: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8.师:在大化改新之前,王室和贵族都有自己的私领地,部民也是贵族的私有民。从改革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这一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二)幂府统治
1.师: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日本武士,感受到所谓的武士精神。你们知道日本武士是一种什么身份地位 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吗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第三部分,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
2.师:武士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 他们原来是什么人
生:地方豪强自己家族中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
3.师:地方豪强为什么要把这些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武士集团
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4.帅: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中央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把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武士集团的形成是和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司制的发展分不开的。由于庄园的普遍建立,庄园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增多。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开始时还是亦农亦武,以农为主,后来则成了职业的武士。武士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平时会做些什么
生: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5.师: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镰仓设立了幕府。镰仓幕府有什么权力
生: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6.师:镰仓幕府的设立标志着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和天皇的关系如何
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7.师: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生: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8.师:关于日本武士,我们平时从影视剧中看过不少。你觉得在他们身上有些什么
学生阐述。
9.帅:武士集团的结合有家族和宗主两种关系,都是以严格纪律和绝对服从为第一要务,渐渐形成了尽忠、献身等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伦理观念。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1.教材第54页“课后活动”第1题:查阅资料,了解日文是怎样产生、成熟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讲评】日本最早没有完整的文字,最早的文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一开始,他们也完全就是使用汉字,后来慢慢地把汉字简化,从而演变出来了一些特殊的符号,就是现在 日语里的平假名。到了近代,由于欧美进入了日本.带来大量新的事物、文化,是本来汉字里边没法表达的,所以,又产生了片假名,好像拼音一样,片假名是通过直接发外语的音来表音。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
【答案】对外来先进文化要有创造性地吸收。(从其他方面谈也可)
2.教材第54页“课后活动”第2题:想一想,在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答案】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并无实权。
(二)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讲评】幕府首领只是形式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并无实权,选项A是错的。
【答案】A
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讲评】大化改新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将农民紧缚在土地上,农民有生产资料,虽受经济剥削,人身不自由,但仍有人格,表明其已属封建农民,而不再是以前近似奴隶的身份。
【答案】D
3.由大化改新中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讲评】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唐朝典章制度来进行的改革,这说明日本很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来改变本民族中不合适社会发展的地方
【答案】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然而在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天皇只是一个傀儡,并无实权。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促使了日本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统一|
大化改新:
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建立、武士道
教学探讨与反思
关于古时候的日本,学生有较大兴趣,尤其是本课教学中的幕府、武士等,学生从影现剧中都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的形成和实质并不清楚。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内外资料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武士,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其忠实的只是自己的主公,而不分是非。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在日本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 1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