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7 08: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三衢道中
曾几
导入
三衢山
诗人简介
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人,陆游的老师。历任江西、浙江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谥号文清。
曾几(1084—1166)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子成熟时节他游览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的见闻和感受。
解题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道中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méi
梅花
梅子
走进生字


小溪
溪水
减法
减少
泛舟
泛滥

fàn

jiǎn
初读
自由朗读
三衢道中
宋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读
结合图片,
发挥想象力。
初读
节奏划分
节奏
三衢道中
宋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解诗意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再,又。
翻译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解诗意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翻译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时令天气
出行路线
归途所见
归途所闻
赏析
“晴”字赋予了全诗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赏析
“绿阴不减”既表明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来时路”将描写对象过渡到归程。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思考
梅子、小溪、山、绿阴。
黄鹂四五声。
心情愉悦。
2.“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思考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船登岸,沿山路步行。一个“却”字,表现了诗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主旨概括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诗人游览三衢山的所见景色和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再次朗读
三衢道中
宋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拓展积累
与初夏有关的古诗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拓展积累
译文:
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三衢道中》。
2.正确书写生字。
3.收集描写初夏的诗句。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时令、天气——梅子黄时日日晴
归途——绿阴、黄鹂
出游——泛舟、山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