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白鹭
白鹭是一种水鸟,体型优美,精致可爱。它信步田园,把恬淡的田园勾画得生趣盎然;它望哨黎明,看似孤单,却散发着一种悠然的美,难怪作者会将其称为“一首韵在骨子里散文诗”。阅读本文,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个水上精灵,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鹭长什么样子吗?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1.会写,会认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产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著作丰富,涉及许多领域。
主要作品:诗集《女神》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会认字
会写字
会写词语
适宜
白鹤
镜匣
恩惠
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忘却
流线型
清晨
孤独
安稳
悠然
黄昏
形象化
美中不足
嫌弃
朱红
镶嵌
框定
哨位
韵味
近义词
精巧—精妙
适宜—合适
悠然—悠闲
恩惠—恩德
安稳—沉稳
孤独—孤单
(孤寂)
反义词
安稳—动荡
恩惠—仇恨
悠然—忙乱
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学法导读
学习时,先通读全文,边读边想,文章围绕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然后想
象文章所描写的画面。最后通过对结尾段的理解,
感受白鹭那平凡常见的美,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解读:作者将白鹭说成是一首精巧的诗,并以此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探寻“这首诗”的神韵。
第一部分(1)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解读:从整体上写白鹭身体色素的配合、身段的
大小都很适宜,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其每处都显得非常
和谐。
3.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色的朱鹭或
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解读;运用对比,与白鹤、朱鹭、苍鹭的身段作
比较,突出了白鹭身段恰到好处。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
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解读:这一句是仿照战国时期赋加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写法来写的,说明白鹭身体的每个部位仿佛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忽:计量单位名
第二部分(2~5)
作者从白鹭身体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
方面谈起,说明白鹭身体的每个方面都十分精巧,
它的身体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6.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解读:运用比喻,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白鹭捕
鱼的情形好像是一位垂钓高手在钓鱼,而整个水田
就像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那些垂钓者—白鹭,
无疑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7.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
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解读: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显得那么悠然恬静,这简直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8.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
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解读:作者将黄昏时偶见的白鹭低飞的
情景,说成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一个
“更”字使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溢
于言表。
第三部分(6~8):生动描绘了白鹭钓鱼、
望哨、低飞的3个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0.—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解读:破折号起到转折的作用,说明白鹭
胜过优美的歌,它象诗一样,没有铿锵的曲调,
却富有音乐美。
1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
骨子里的散文诗。
解读: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回扣开
篇,进一步表明白鹭本身就含蕴着一种美,
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四部分(9~11):表明白鹭本身就是
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本文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
个主题,通过对比的写法,描绘了白鹭颜
色配合、身段精巧的和谐之美,细致地勾
勒出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及生活的热爱之情。
主题概括
1.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示例:“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先概括白鹭的大小、颜色都很适宜,接着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比较,具体表现了白鹭大小的适宜。
2.课文6~8段描绘了3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
示例:水田垂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3.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拓展积累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感悟心语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
缺少发现。”郭沐若先生的《白鹭》让我们发现了自然之美,也感受了
郭沐若先生的语言之美。白鹭也好,山水也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
会发现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