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说
精彩开篇词
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解“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4.领会文章主旨,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当金黄的油菜花在江南的田间竞相绽放时,当乡间小路夹杂着春雨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时,无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同时也会让人又无限的遐思。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丝缕(lǚ) 喧(xuān)嚷 帘(lián)子 耸(sǒng)立
蓑(suō)衣 斗笠(lì) 油膏(gāo) 襁褓(qiǎng bǎo)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很多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4.背景链接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①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 齐读全诗。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交流点拨】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3.分析诗中雨的形象。
(1)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它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交流点拨】“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四.板书设计
一、(1—3):雨的到来
二、(4—5):雨的邀请
雨说 三、(6—8):雨的来意
四、(9):雨的祝福
五.拓展延伸
1.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交流】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交流】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梳理了诗歌的结构,理解了雨的形象,领悟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理解。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朗读中再次感悟雨的温柔可亲的形象。
2.结合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并做适当的点拨。)
(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交流点拨】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交流点拨】①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2、3、4节)
②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7、8节)
③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赏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
【交流点拨】生甲: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化。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生乙:如“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能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看到中国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4)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5)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学生之间谈体验。)
【交流点拨】①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体现了这一特色,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
②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③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板书设计
雨说
雨的到来——景物对比:田圃、牧场 自由
鱼塘、小溪 幸福
雨的邀请——亲一亲,跟着走
传递自由、幸福
信念的使者
雨的来意——勇敢的笑
雨的祝福——孩子们嘴里苹果的甜味
四、拓展延伸
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交流】示例: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小草说:“这是一场欢快的雨,它落在泥土上,我就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燕子说:“这是一场送信的雨,我们一收到信,就立刻返回美丽的家乡。”
农民伯伯说:“这是一场催我播种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始了繁忙的耕耘。”
课件16张PPT。Q
Q
q
q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雨 说郑愁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解“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4.领会文章主旨,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作 者 链 接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预习与交流写作背景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田圃( ) 禁锢( )
枯黄( ) 喑哑( )
留滞( ) 襁褓( )
蓑衣( ) 喧嚷( )pǔsuōqiǎng bǎo jìn gùyīn zhì rǎng kū给下列生字注音。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禁锢:
寒浅:
留滞:
喑哑:
喧嚷:
蓑衣:
润如油膏:
安息: 束缚,强力限制。
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很多人)大声地叫或说。
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整体感知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探究文本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3.分析诗中雨的形象。(1)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它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一、(1——3):雨的到来
二、(4——5):雨的邀请 雨说 三、(6——8):雨的来意
四、(9):雨的祝福
形象:美丽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感情:殷切的希望,诚挚的祝福 板书设计拓展延伸1.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第二课时
合作与探究
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①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2、3、4节)
②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7、8节)
③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赏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
☆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化。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如“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能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看到中国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4.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5.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雨说
雨的到来——景物对比:田圃、牧场 自由
鱼塘、小溪 幸福
雨的邀请——亲一亲,跟着走
传递自由、幸福
信念的使者
雨的来意——勇敢的笑
雨的祝福——孩子们嘴里苹果的甜味
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小草说:“这是一场欢快的雨,它落在泥土上,我就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燕子说:“这是一场送信的雨,我们一收到信,就立刻返回美丽的家乡。”
农民伯伯说:“这是一场催我播种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始了繁忙的耕耘。”
2雨说
名校讲坛
1.写作背景
《雨说》写于1979年,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长。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2.主题解说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乐观、温柔、亲切、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爱的使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3.重点突破
师:这首诗以“雨说”为题,诗中的意象“雨”究竟说了什么?
生甲:“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生乙:“雨”说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这是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4.结构图解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禁锢( ) 油膏( ) 襁褓( ) 喧嚷( )
田pǔ( ) suō( )衣 留zhì( ) yīn( )哑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象征坚强和纯洁,与松、竹并列为岁寒三友。
B.那郁郁葱葱的绿叶里躲着七、八朵细小的黄花,香味浓郁,如裹满了蜜糖一般。
C.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D.叶诗文的启蒙教练魏巍透露:“这个小姑娘从来不吵不闹,你给她多少任务,她都会完 成”。
3.(丹东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今年起,全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
B.新合约将有望使球星梅西成为薪酬最高。
C.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D.2014丹东港鸭绿江国际马拉松比赛于5月25日上午在滨江大道召开。
4. 品味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3)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5. 下列关于《雨说》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亲切感人,切合儿童心理,易于打动孩子们的童心。
C.这首诗语言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
D.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诗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满足的心情。
6.“雨”,作家笔下的爱物。同样是对雨的刻画,但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各有不同。“雨”让作家______触景生情,她在____________中写下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赞美了母爱的博大。而“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那是作家老舍笔下的夏日暴雨,烘托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痛苦。
7.某中学九(3)班举行“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雨的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打一自然现象)______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_______
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_______
(2)【活动二:赏一赏雨的身影】雨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听一听雨的声音】雨声是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请把你听到的或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大家听。
我的描述:
阅读《雨说》(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8.选文的一二两节都有“教你们勇敢地笑”,怎样理解句中“笑”的内涵?
9.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1)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10. 节选的诗句描述的意象有: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苹果。描述这些意象,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长沙中考)
天外财富
①雨,从天外飘来。
②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③“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④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⑤“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⑥“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⑦“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⑧“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⑨“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⑩“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11. 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①______
小街路上
②________
兴奋
③________
与“我”告别
④_______
12.文章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13. 文章第自然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
14. 请在《天外财富》一文中第23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一个关于“女孩”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
15.诗人笔下的春雨就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与孩子们亲切地交谈,娓娓道来,仿佛好友一般,使诗歌具有了一种人性美、人情美。这些美都源于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gù gāo qiǎng bǎo xuān 圃 蓑 滞 喑
2. C(解析:A项“岁寒三友”应加上引号;B项“七、八朵”应为“七八朵”,去掉顿号;D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3.A(解析:B项句子不完整,应在句尾添加“的球员”;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将“而”改为“而且”;D项搭配不当,可将“召开”改为“举行”。)
4.(1) 形象地描绘了白云堆积的情状。(2) 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把白云比作雨的襁褓,这是对雨从云孕育而来的巧妙而形象的想象,读来颇具诗意。(3) 逼真地写出了小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轻盈舞姿。
5.D (解析:D项不恰当,应为“表现了春雨愿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甜蜜的心情”。)
6. 冰心 《荷叶母亲》 为生活所迫在暴雨下拉车
7.(1)①下雨②贵阳③大雨倾盆 (2)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 (3)我的描述:你听!雨落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就像奏着打击乐。雨下到水塘里“叮叮叮”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地跳舞……
8.“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
9.(1)只要孩子们能勇敢地表达出自由、幸福的声音,大地就有了希望。 (2) 孩子们一定能够享受得到自由、幸福的成果。
10.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这些意象具有亲切感人、形象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特点。
11.①欣慰小街路上②给“我”财富兴奋③一个车站与“我”告别④感动
12.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
13. “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理解:点明文章主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和理解。感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别人需要时,积极伸出援手,并带领身边的人都拥有“财富”。
14. 示例:淡淡的眉毛里满含着笑意,而两只大眼睛里盛满了纯洁和感激。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雨丝浸润着我的心,说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溶化,又像在凝结。
15.【例文】我叫雨,字水。世界离不开我,但人类却要将我毁灭。他们把我的“根”砍光,他们把我“家”污染,我开始感冒,透明的我已愈发污浊,纯洁的我却已“酸酸甜甜”;我开始代谢失调,东边日出西边雨,需要我的地方我没去,不需要我的地方我却反复光临;我的脾气也变得捉摸不透,时而滴雨不下,时而倾盆而至;我与风狼狈为奸,我与雷沆瀣一气……其实,这不能怪我,我已开始神志不清,人类的医术十分发达,期望有一天能把我彻底治愈,我将还自然碧水蓝天,我将让世界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