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筑基提能 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 筑基提能 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5 17:26:57

文档简介

9.1《电荷》 筑基提能 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一、单项选则题(一)
1.(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下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无法判断
2.(2024高一下·黔西月考)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3.(2024高一下·怀化期末)如图所示,起初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且均不带电。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但不接触,把A、B分开后,A带上-1.0×10-8C的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得到1.0×108个电子 B.B失去1.0×108个电子
C.B带-1.0×10-8C电荷 D.B带+1.0×10-8C电荷
4.(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
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
5.(2024高一下·乐平月考)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就是点电荷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一)
6.(2023高二下·云南月考)关于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为某些值
C.电子的电荷量为
D.安培首先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
7.(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地方牛顿运动定律也一定适用
B.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C.一个物体带电时,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流所受安培力会做功,运动的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也会做功
8.(2024高二上·长春期末)对于以下几幅图片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该女生和带电的金属球带有同种性质的电荷
B.图乙中,库仑使用过的扭称装置利用了微小量放大原理
C.丙图中,燃气灶中电子点火器点火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D.丁图中,超高压作业的电力工人要穿绝缘材料做成的工作服
三、单项选择题(二)
9.(2024高一下·汨罗月考)大小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相隔一定距离时,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现在用另一个跟它们大小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个小球接触后再移开,这时A、B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  )
A.一定是 B.一定是 C.一定是 D.可能是
10.(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电荷量为+Q,则(  )
A.丝绸带负龟,且电荷量绝对值大于Q
B.丝绸带负电,且电荷量绝对值小于Q
C.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D.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11.(2023·浙江模拟)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可为加速离子提供高电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金属球壳由绝缘支柱支持着,球壳内壁接电刷F的左端,当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便将电荷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使球壳电势不断升高。关于这个起电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摩擦起电
B.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C.工作中,电刷F的右端感应出负电荷,但它的电势不断升高
D.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也能不断增多
四、多项选择题(二)
12.(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关于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创生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创生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
D.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13.如图所示,擦亮的锌板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相连,验电器上的铝箔原来是不张开的.现让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铝箔带负电
B.此实验可以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若改用X射线照射锌板,则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会张开
D.若改用激光器发出高亮度的红光照射锌板,则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也有可能会张开
E.若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14.(2024高二上·密山期末) 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的右侧有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A、B、C均放在绝缘支座上。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均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状态中,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在图示状态下移走带电体C,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C.无论是移走带电体C还是将导体A、B分开,导体A、B上的总电荷量始终为零
D.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仍带电,该过程创造了电荷
五、实验与探究
15.(电荷守恒定律++++++++3 33)如图,一对对置的枕形导体A和B分别安放在两根绝缘支柱上,AB彼此接触,操作如下: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   (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   (有或无)瞬间电流,撤走导线.
第三步: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   (有或无)瞬间电流.
16.(2023高二上·南山月考)某同学做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手戴绝缘的手套拿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如图甲;将其中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如图乙箔片张开;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如图丙箔片闭合。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 , 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 两板分别带上了    电荷;
(2)如图乙 ,箔片张开的实验现象 , 说明     ;
(3)如图丙 , 箱片闭合的实验现象 , 说明    ;该研究性实验能验证    .
六、应用与解答
17.(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18.(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图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气球相排斥,则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气球一定带负电荷。
故选C。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分析:气球远离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说明气球带负电。
2.【答案】A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当A靠近导体时,a端带负电荷,b端电荷被地面移走,当开关断开时,移走A时,则B导体带上负电荷,所以A对,BC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分析】利用静电感应可以判别导体所带电荷的电性。
3.【答案】D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B、由静电感应可知,当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时,导体A聚集负电荷,导体B聚集正电荷,导体A得到电子,导体B失去电子,电子数为 ,故AB错误;
CD、A带上-1.0×10-8C的电荷,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B带+1.0×10-8C电荷,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感应起电的原理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结果是A、B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且近端带上异种电荷,远端带上同种电荷。
4.【答案】A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解析】【解答】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A符合题意;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但不是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C不符合题意;
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比荷不相等,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电荷是由密立根最先通过实验测得的,是物体最小的带电量,其值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的绝对值;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利用静电感应可以使导体带电,但不能使绝缘体带电。
5.【答案】D
【知识点】元电荷
【解析】【解答】ABC、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是与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不是电子,不是实物粒子,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BC错误;
D、元电荷e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是与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e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6.【答案】B,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元电荷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值,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B符合题意;
C.电子的电荷量为,C符合题意;
D.密立根首先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摩擦起电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密里根最先测出了元电荷的大小。
7.【答案】B,C
【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产生;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元电荷
【解析】【解答】A.动量守恒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而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B符合题意;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一个物体带电时,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符合题意;
D.因为洛伦兹力与速度方向总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由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分析;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分析;任何带电物体的电量都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8.【答案】A,B,C
【知识点】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放大法;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A.根据接触起电的原理可知,女生接触金属球,与金属球带同种电荷,A符合题意;
B.库仑使用过的扭称装置利用了微小量放大原理,提高了测量精确度,B符合题意;
C.燃气灶电子点火器应用了尖端放电原理,C符合题意;
D.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可知,电力工人进行高压带电操作时一定要穿含金属丝的工作服,通过静电屏蔽来防止静电对人体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接触起电的原理分析;根据微小量放大法的特点分析;燃气灶电子点火器应用了尖端放电原理;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分析超高压作业的电力工人要穿含金属丝的工作服的目的。
9.【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假设A带电量为+Q,则B带电量为+Q,两球之间的相互斥力的大小是
第三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后,A和C的电量都为,C与B接触时总电荷量平分,则C、B分开后电量均为,这时A、B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初始时两球之间的库仑力的大小,再根据接触起电的特点,确定分别与C球接触后,A、B两球所带电荷量,再结合库仑定律进行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带负龟,且电荷量绝对值等于Q,C正确。
故选C。
【分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11.【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A.由于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便将电荷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两者没有接触,可知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感应起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考虑到当带电的物体接触金属容器内侧时,由于静电平衡,容器将获得所有电荷,并且使物体成为电中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静电感应的“近异远同”规律知,工作中,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的右端(近端)感应出负电荷,电刷F的左端(远端)感应出正电荷,由于球壳内壁接电刷F的左端,即球壳内壁接电刷F电势相等,在电刷F将正电荷不断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球壳电势不断升高,即电刷的电势也不断升高,故C符合题意;
D.电刷F的右端与传送带之间会发生尖端放电,若传送带不运动,尖端放电结束后,不会再发生感应起电,只有传送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尖端放电,才能够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断增多,即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能不断增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感应起电;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是使物体成为电中性;工作中,电刷F将正电荷不断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球壳电势不断升高;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能不断增多。
12.【答案】C,D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生了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故选CD。
【分析】大量实验事实表明,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电荷守恒定律。
13.【答案】B,C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A. 紫外线照射到锌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溢出,锌板带正电,则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锌板上,验电器带正电,A不符合题意;
B.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符合题意;
C. X射线比紫光频率高,故也会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铝箔会张开,C符合题意;
D. 用红光照射,频率变低,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D不符合题意;
E. 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照强度有关,只与光的频率有关,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利用光电效应的规律,结合题意可得出结论
14.【答案】A,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故A正确;
B、若先移走C,此时导体A和B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无论是移走带电体C还是将导体A、B分开,导体A、B上的总电荷始终为零,故C正确;
D、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仍带电,该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是电荷的重新分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熟悉掌握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实质。无论是何种起电方式,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5.【答案】A;无;有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
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由于此时的导体是等势体,AB两端的电势相等,导线中不会产生瞬间电流;
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有瞬间电流产生.
故答案为:A,无,有
【分析】当导体A、B放在带正电的附近时,出现感应起电现象.电荷周围有电场存在,从而导体A、B处于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是等势体.
16.【答案】(1)等量异种
(2)插入验电器上端空心金属球内的起电板带上了电荷
(3)两板所带总电荷量为零;电荷守恒定律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和感应起电原理可知,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两板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2)如图乙中金属球与箔片组成的整体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根据感应起电原理可知,与插入空心金属球中的起电板相距最远处(两箔片)将带上与起电板电性相同的电荷,故箔片张开;
(3)如图丙中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总电荷量为零,不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故箔片不张开;
(4)该实验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和感应起电原理,分析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两板带电量的关系;(2)根据静电感应原理说明箔片张开的原因;(3)两块板的总电量为零,不发生静电感应;(4)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验证的内容。
17.【答案】(1)解: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 = 个=5×107(个)
(2)解:实验的时间t= s=5000s
【知识点】元电荷
【解析】【分析】(1)用金属瓶上的电荷量除以一个电子的电荷量即可。
(2)利用第一问求得的电荷数,除以单位时间内射出的电荷数即可。
18.【答案】解: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
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
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 =
解得q′=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典型题型,比较简单,考查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只有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才会平分电荷量,而此时是形状、大小不等的两个小球,故先设定一个电荷量分配的比值,从而得出小球的最终电荷量。
1 / 19.1《电荷》 筑基提能 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一、单项选则题(一)
1.(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下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图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气球相排斥,则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气球一定带负电荷。
故选C。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分析:气球远离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说明气球带负电。
2.(2024高一下·黔西月考)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当A靠近导体时,a端带负电荷,b端电荷被地面移走,当开关断开时,移走A时,则B导体带上负电荷,所以A对,BC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分析】利用静电感应可以判别导体所带电荷的电性。
3.(2024高一下·怀化期末)如图所示,起初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且均不带电。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但不接触,把A、B分开后,A带上-1.0×10-8C的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得到1.0×108个电子 B.B失去1.0×108个电子
C.B带-1.0×10-8C电荷 D.B带+1.0×10-8C电荷
【答案】D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B、由静电感应可知,当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时,导体A聚集负电荷,导体B聚集正电荷,导体A得到电子,导体B失去电子,电子数为 ,故AB错误;
CD、A带上-1.0×10-8C的电荷,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B带+1.0×10-8C电荷,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感应起电的原理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结果是A、B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且近端带上异种电荷,远端带上同种电荷。
4.(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
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
【答案】A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解析】【解答】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A符合题意;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但不是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C不符合题意;
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比荷不相等,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电荷是由密立根最先通过实验测得的,是物体最小的带电量,其值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的绝对值;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利用静电感应可以使导体带电,但不能使绝缘体带电。
5.(2024高一下·乐平月考)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就是点电荷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答案】D
【知识点】元电荷
【解析】【解答】ABC、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是与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不是电子,不是实物粒子,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BC错误;
D、元电荷e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量,是与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e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一)
6.(2023高二下·云南月考)关于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为某些值
C.电子的电荷量为
D.安培首先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
【答案】B,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元电荷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值,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B符合题意;
C.电子的电荷量为,C符合题意;
D.密立根首先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摩擦起电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密里根最先测出了元电荷的大小。
7.(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地方牛顿运动定律也一定适用
B.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C.一个物体带电时,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流所受安培力会做功,运动的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也会做功
【答案】B,C
【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产生;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元电荷
【解析】【解答】A.动量守恒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而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B符合题意;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一个物体带电时,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符合题意;
D.因为洛伦兹力与速度方向总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由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分析;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分析;任何带电物体的电量都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8.(2024高二上·长春期末)对于以下几幅图片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该女生和带电的金属球带有同种性质的电荷
B.图乙中,库仑使用过的扭称装置利用了微小量放大原理
C.丙图中,燃气灶中电子点火器点火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D.丁图中,超高压作业的电力工人要穿绝缘材料做成的工作服
【答案】A,B,C
【知识点】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放大法;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A.根据接触起电的原理可知,女生接触金属球,与金属球带同种电荷,A符合题意;
B.库仑使用过的扭称装置利用了微小量放大原理,提高了测量精确度,B符合题意;
C.燃气灶电子点火器应用了尖端放电原理,C符合题意;
D.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可知,电力工人进行高压带电操作时一定要穿含金属丝的工作服,通过静电屏蔽来防止静电对人体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接触起电的原理分析;根据微小量放大法的特点分析;燃气灶电子点火器应用了尖端放电原理;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分析超高压作业的电力工人要穿含金属丝的工作服的目的。
三、单项选择题(二)
9.(2024高一下·汨罗月考)大小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相隔一定距离时,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现在用另一个跟它们大小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个小球接触后再移开,这时A、B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  )
A.一定是 B.一定是 C.一定是 D.可能是
【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假设A带电量为+Q,则B带电量为+Q,两球之间的相互斥力的大小是
第三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后,A和C的电量都为,C与B接触时总电荷量平分,则C、B分开后电量均为,这时A、B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初始时两球之间的库仑力的大小,再根据接触起电的特点,确定分别与C球接触后,A、B两球所带电荷量,再结合库仑定律进行解答。
10.(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电荷量为+Q,则(  )
A.丝绸带负龟,且电荷量绝对值大于Q
B.丝绸带负电,且电荷量绝对值小于Q
C.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D.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带负龟,且电荷量绝对值等于Q,C正确。
故选C。
【分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11.(2023·浙江模拟)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可为加速离子提供高电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金属球壳由绝缘支柱支持着,球壳内壁接电刷F的左端,当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便将电荷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使球壳电势不断升高。关于这个起电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摩擦起电
B.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C.工作中,电刷F的右端感应出负电荷,但它的电势不断升高
D.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也能不断增多
【答案】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解析】【解答】A.由于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便将电荷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两者没有接触,可知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感应起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考虑到当带电的物体接触金属容器内侧时,由于静电平衡,容器将获得所有电荷,并且使物体成为电中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静电感应的“近异远同”规律知,工作中,带正电传送带(橡胶布做成)经过电刷F的近旁时,电刷F的右端(近端)感应出负电荷,电刷F的左端(远端)感应出正电荷,由于球壳内壁接电刷F的左端,即球壳内壁接电刷F电势相等,在电刷F将正电荷不断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球壳电势不断升高,即电刷的电势也不断升高,故C符合题意;
D.电刷F的右端与传送带之间会发生尖端放电,若传送带不运动,尖端放电结束后,不会再发生感应起电,只有传送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尖端放电,才能够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断增多,即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能不断增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电刷F与传送带之间是感应起电;把电刷F放于金属球壳内部,主要是使物体成为电中性;工作中,电刷F将正电荷不断传送给与它相接的导体球壳上,球壳电势不断升高;传送带不运动,金属球壳上的电荷量不能不断增多。
四、多项选择题(二)
12.(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关于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创生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创生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
D.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答案】C,D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生了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故选CD。
【分析】大量实验事实表明,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电荷守恒定律。
13.如图所示,擦亮的锌板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相连,验电器上的铝箔原来是不张开的.现让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铝箔带负电
B.此实验可以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若改用X射线照射锌板,则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会张开
D.若改用激光器发出高亮度的红光照射锌板,则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也有可能会张开
E.若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答案】B,C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A. 紫外线照射到锌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溢出,锌板带正电,则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锌板上,验电器带正电,A不符合题意;
B.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符合题意;
C. X射线比紫光频率高,故也会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铝箔会张开,C符合题意;
D. 用红光照射,频率变低,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D不符合题意;
E. 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照强度有关,只与光的频率有关,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利用光电效应的规律,结合题意可得出结论
14.(2024高二上·密山期末) 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的右侧有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A、B、C均放在绝缘支座上。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均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状态中,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在图示状态下移走带电体C,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C.无论是移走带电体C还是将导体A、B分开,导体A、B上的总电荷量始终为零
D.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仍带电,该过程创造了电荷
【答案】A,C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故A正确;
B、若先移走C,此时导体A和B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无论是移走带电体C还是将导体A、B分开,导体A、B上的总电荷始终为零,故C正确;
D、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仍带电,该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是电荷的重新分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熟悉掌握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实质。无论是何种起电方式,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五、实验与探究
15.(电荷守恒定律++++++++3 33)如图,一对对置的枕形导体A和B分别安放在两根绝缘支柱上,AB彼此接触,操作如下: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   (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   (有或无)瞬间电流,撤走导线.
第三步: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   (有或无)瞬间电流.
【答案】A;无;有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
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由于此时的导体是等势体,AB两端的电势相等,导线中不会产生瞬间电流;
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有瞬间电流产生.
故答案为:A,无,有
【分析】当导体A、B放在带正电的附近时,出现感应起电现象.电荷周围有电场存在,从而导体A、B处于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是等势体.
16.(2023高二上·南山月考)某同学做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手戴绝缘的手套拿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如图甲;将其中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如图乙箔片张开;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如图丙箔片闭合。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 , 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 两板分别带上了    电荷;
(2)如图乙 ,箔片张开的实验现象 , 说明     ;
(3)如图丙 , 箱片闭合的实验现象 , 说明    ;该研究性实验能验证    .
【答案】(1)等量异种
(2)插入验电器上端空心金属球内的起电板带上了电荷
(3)两板所带总电荷量为零;电荷守恒定律
【知识点】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和感应起电原理可知,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两板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2)如图乙中金属球与箔片组成的整体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根据感应起电原理可知,与插入空心金属球中的起电板相距最远处(两箔片)将带上与起电板电性相同的电荷,故箔片张开;
(3)如图丙中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总电荷量为零,不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故箔片不张开;
(4)该实验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和感应起电原理,分析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两板带电量的关系;(2)根据静电感应原理说明箔片张开的原因;(3)两块板的总电量为零,不发生静电感应;(4)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验证的内容。
六、应用与解答
17.(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答案】(1)解: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 = 个=5×107(个)
(2)解:实验的时间t= s=5000s
【知识点】元电荷
【解析】【分析】(1)用金属瓶上的电荷量除以一个电子的电荷量即可。
(2)利用第一问求得的电荷数,除以单位时间内射出的电荷数即可。
18.(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答案】解: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
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
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 =
解得q′=
【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典型题型,比较简单,考查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只有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才会平分电荷量,而此时是形状、大小不等的两个小球,故先设定一个电荷量分配的比值,从而得出小球的最终电荷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