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7 09: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地球上的红飘带
第17课
此处添加标题
Add the title here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长度:25000里(转战11个省)
河流:跨越河流近百条(大河24条)
雪山:翻越了十八座大山
战斗:三天一次大战(遭遇战380多场)
敌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与围堵
战略转移
——探究长征之因
01.
此处添加标题
Add the title here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斗争》
材料二: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1933年4月10日
国民党发动“围剿”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此处添加标题
Add the title here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时间 国民党军 红军兵力 比例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毛泽东 灵活战术: 积极防御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慎重初战 运动战 速决战 游击战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约4∶1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00万 18万 约5.5:1 博古、李德 “左”的错误: 冒险进攻、分兵御敌 失利
失利
原因:
①客观:敌我力量悬殊
②主观:博古、李德犯了左的错误(根本原因)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目的: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长征路线与经过
——“图”走长征路
02.
江西瑞金
广西
云南
广东
四川
湖北
江西
贵州
河南
宁夏
甘肃
山西
陕西
西康
安徽
福建
浙江
湖南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瑞金
●遵义
遵义会议
广西
云南
广东
四川
湖北
江西
贵州
河南
宁夏
甘肃
山西
陕西
西康
安徽
福建
浙江
湖南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会宁●
●延安
●吴起镇
●将台堡
●腊子口
●遵义
吴起镇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瑞金
●遵义
遵义会议
会宁●
●延安
●吴起镇
●将台堡
11个省
长征胜利的意义
——艰苦卓绝谱史诗
03.
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阅读以下材料,总结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此处添加标题
Add the title here
薪火相传代代吟——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知识线索


原因
过程
意义
军事行动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长征精神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突破腊子口
吴起镇会师
易错易混点
1.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的甘肃会宁会师。
2.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谢谢
授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