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测试卷(苏科版)(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测试卷(苏科版)(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7 10: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第17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君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A.取食行为 B.节律行为 C.防御行为 D.迁徙行为
2.在2023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中国队斩获三金。关于拳击手打拳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打拳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
B.肢体的运动与神经系统有关
C.躲避对方攻击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听到哨声后作出出拳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的结构包括()
A.骨膜、骨松质、骨密质 B.骨松质、骨膜、骨髓
C.骨密质、骨髓、骨松质 D.骨膜、骨质、骨髓
4.举重运动员在举杠铃时,当杠铃完全举起的那一刻,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各处于什么状态()
A.都收缩 B.都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和肱三头肌收缩
5.“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壁虎断尾 B.章鱼喷出墨汁
C.蜜蜂跳“8”字舞 D.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
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受限,且运动时疼痛剧烈。通过植入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可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据图推测,植入的假体替换的结构是()
A.关节囊和关节软骨 B.关节软骨和韧带
C.关节头和关节窝 D.关节腔和关节囊
7.“春蚕到死丝方尽”常用来比喻老师奉献自己的精神,实际春蚕的这种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是()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奉献行为D.取食行为
8.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质、关节、肌腱 B.骨骼、骨骼肌、关节
C.骨、韧带、肌肉 D.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9.下列动物群体中,没有社会行为的是()
A.鱼群 B.象群 C.狮群 D.蚁群
10.孔雀开屏,蜻蜓点水属于动物的()
A.攻击行为 B.生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捕食行为
11.在关节的结构中,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
A.关节囊和韧带 B.关节头和关节腔
C.关节软骨和韧带 D.关节面和关节囊
12.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是由()
A.骨骼和肌肉B.骨和关节C.肌肉和关节 D.骨和骨骼肌
13.运动的动力是()
A.骨骼肌的收缩 B.骨连结的收缩 C.骨的收缩 D.神经的支配
14.下列关于先天性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15.马蜂遭受攻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进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分别属于()
A.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16.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A.蟑螂的昼伏夜出 B.蜜蜂的圆形舞
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 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
17.冰雪运动魅力无穷。下列关于这项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的结构基础是骨、关节和肌肉
B.大脑中有协调滑雪动作平衡的神经中枢
C.肌肉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所需能量产自线粒体
D.迅速调整方向来躲避其他滑雪者属于条件反射
18.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可以包含()
A.生来就有的行为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与遗传物质有关 D.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19.哺乳动物能够依靠复杂的运动系统,快速移动并适应复杂的环境。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B.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能够缓冲震动
C.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
D.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摩擦
20.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之间的通讯
C.昆虫的学习行为 D.昆虫之间的斗争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10分。
21.识图作答: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运动中⑥不慎从⑦滑脱出来的现象叫__________。因此,运动前要加强适当的热身运动,并注意安全。
(2)使关节即具有牢固性又具有灵活性的结构是( )。
A.关节面、关节软骨 B.关节囊和关节软骨
(3)屈肘时(图甲)肱二头肌__________;伸肘时(图丙)肱三头肌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4)结合上面的知识回答: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增强体质加强自身的健康?
22.甲母猪生下了一窝小猪,但因故夭折了 7 头,只剩下 3 头。乙母猪生下了 12 头小猪全部存活,但乳汁分泌不足。人们为了让甲母猪代替乙母猪喂养几头小猪,往往先往这几头小猪身上抹些甲母猪的尿液,这样这几头小猪就能吃到甲母猪的乳汁了。某同学为了证明甲母猪这种代育行为的确与涂抹它的尿液有关,他决定用小猪做这一实验。
(1)实验过程:
①取 10 头刚出生的大小、形态__________的小猪,平均分成 A、B 两组,并做上标记。
②将 A 组的小猪全部涂抹上甲母猪的尿液,B 组__________。
③将 A、B两组小猪一起放进甲母猪的猪舍内。
④观察甲母猪的哺乳现象。
(2)实验现象及预测:甲母猪让__________组小猪吃它的奶,原因是__________。
(3)该同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
1.A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A.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张良先用蚂蚁爱吃的糖溶液在地上写下“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蚂蚁去取食糖,自然就排成了这六个字,因此,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蚂蚁的取食行为,A正确。
B.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B错误。
C.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C错误。
D.迁徙行为: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B.肢体的运动,如打拳的过程等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B正确。
CD.躲避对方攻击和听到哨声后作出出拳动作,都需要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参与,是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位于骨髓腔中。
【详解】长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的,骨膜中有血管和神经,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有营养作用,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长骨的结构组成。
4.A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还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共同调节。
【详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举重运动员在举杠铃时,当杠铃完全举起的那一刻,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A错误。
章鱼释放墨汁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B错误。
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C正确。
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是一种拟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错误。
6.C
【分析】关节的结构:
【详解】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膝关节置换通过植入假体改善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植入的假体替换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和关节窝。
故选C。
7.B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划分,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春蚕吐丝就是蚕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选B。
8.D
【分析】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结起支点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详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9.A
【详解】鱼群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A正确;蚁的群体有工蚁、兵蚁、蚁后、雄蚁之分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有等级现象,因此具有社会行为。象群、狮群也具有社会行为。B、C、D错误。
点睛: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10.B
【详解】孔雀开屏属于求偶,蜻蜓点水是要产卵,都属繁殖行为。
11.A
【详解】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将两骨牢固地连在一起。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12.A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在运动中,肌肉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骼、肌肉,A正确。
【点睛】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是本题解题关键。
13.A
【分析】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引,骨绕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过程中肌肉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A正确。
故选A。
14.A
【详解】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错误。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学习行为,错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错误。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5.B
【分析】1.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4.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一方认输,胜者则立刻停止攻击。
5.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详解】马蜂遭受攻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进攻,表明蜂群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群行为,马蜂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小鸡的鸣叫是通过声音来交流,蝶类通过释放性外激素来交流,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蟑螂的昼伏夜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A。
【点睛】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7.B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
【详解】A.人运动系统的结构包括骨、骨连接和肌肉(骨骼肌)三部分组成,A正确。
B.协调滑雪动作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小脑,小脑具有调节身体运动,维持平衡的作用,B错误。
C.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为运动产生动力,所需能量产自线粒体,C正确。
D.迅速调整方向来躲避其他滑雪者,属于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B。
18.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此部分可以表示为与遗传因素有关,C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9.C
【详解】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0.B
【分析】动物通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做动物语言。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发生在不同动物之间,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昆虫的交配,从而既可控制害虫又可环保,这属于动物的通讯,所以B正确。
故选B。
21.脱臼 B收缩收缩建议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左右,可以选择慢跑或者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营养要均衡,荤素搭配等。
【解析】(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图乙中的⑥关节头,⑦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⑧关节囊,⑨关节腔,⑩关节软骨。①肌腱,②肌腹,④骨,⑤关节。
(2)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③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
【详解】(1)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所谓的脱臼就是⑥关节头从⑦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2)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所以使关节即具有牢固性又具有灵活性的结构是关节囊和关节软骨。
(3)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红色)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建议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左右,可以选择慢跑或者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营养要均衡,荤素搭配等。
【点睛】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相似不涂抹甲母猪的尿液 A 喂奶母猪闻到了这些小猪身上的气味是它自己尿液的气味,认为这些是它的孩子,于是就给它们喂奶实验
【分析】(1)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语言有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
(2)喂奶期的母猪是通过气味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后,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详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所以,实验过程可以是:①取10头刚出生的大小、形态相似的小猪,分成A、B两组,并做上标记,A组5头小猪,B组5头小猪。②将A组的小猪全部涂抹上甲母猪的尿液,用作实验组,B组不作涂抹,用作对照组。③将A、B两组小猪一起放进甲母猪的猪舍内。④观察甲母猪的哺乳现象。
(2)喂奶期的母猪是通过气味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后,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甲母猪让A组小猪吃它的奶。因为喂奶母猪闻到了这些小猪身上的气味是它自己尿液的气味,认为这些是它的孩子,于是就给它们喂奶,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3)单一变量原则就是在对照实验中只保留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把10头刚出生的大小、形态相似的小猪,分成A、B两组,并做上标记,将A组的小猪全部涂抹上甲母猪的尿液,B组不涂抹,其变量是尿液,观察甲母猪的哺乳现象,故该同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并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