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后,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热潮。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农民得到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3.1950年代初,政府在“前苏区”的土改中,对一批镇压过革命的人进行镇压。同时,满足了烈属们提出的给革命烈士分田的经济诉求。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
C.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D.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4.根据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探究变化原因是( )
农村不同阶级 1950年人口比例 1952年人口比例
贫、中农 85.3 91.9
地主、富农 14.7 8.1
农村不间阶级 1950年土地占有比例 1952年土地占有比例
贫、中农 45.2 91.4
地主、富农 54.8 5.6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B.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C.农民在农村中的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基本状况汇总表。由此可知,新中国在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军事方面 农村经济方面 党建方面 国际关系方面
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 全国57%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部分党员腐败 抗美援朝
A.创建新中国 B.巩固新政权 C.完成祖国统一 D.完成民主化改革
6.据统计,在旧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这一状况(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执行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三大改造 D.开展了土地革命
7.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方寸间铭记历史,下列邮票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A.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歌剧《白毛女》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的标志是( )
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0.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性质 C.过程 D.影响
11.下表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 D.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12.实行打击或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会使得中农因害怕而消极生产,不敢多种土地或种好土地,以致造成一些地区土地荒芜。材料意在说明,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 )
A.恢复农村经济发展 B.瓦解地主和富农的关系
C.实现农业合作化 D.扩大耕地面积
13.费正清《观察中国》一书提到“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这两种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 )
A.抗战胜利土地改革完成 B.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
C.抗战胜利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一大解放战争胜利
14.“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段话说明(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全国人民的购买力和人均消费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为工业机械的购买提供了资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业。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巩固了新生政权 B.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解放了全国人民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高频词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属于1949-1953年高频词汇的是( )
A.人民英雄纪念碑 朝鲜 五四运动 B.国歌 百团大战 志愿军
C.开国大典 最可爱的人 土地改革 D.新文化 西柏坡 抗日战争
17.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提高了国际地位
18.某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对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本质上反映出( )
A.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B.这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
C.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的贫农、雇农,仅占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摘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 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理解。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
——歌谣
材料二
材料三
(1)三则材料涉及的土地改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并请简要介绍三则材料所涉及的相应改革。
(2)三则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共同变化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B A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D B C C C D A
1.B
【详解】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材料反映了1951年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可知,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950年至1952年,我国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生产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我国三大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后,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热潮。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属于政治方面,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说明土改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农民得到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土地改革的意义,并不是题干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代初,政府在‘前苏区’的土改中,对一批镇压过革命的人进行镇压。同时,满足了烈属们提出的给革命烈士分田的经济诉求”及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代初的土改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对镇压过革命的人进行镇压,满足烈属的经济诉求,有助于赢得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因此,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开始的,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实行的,排除C项;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观察表格可知,1950~1952年,贫农和中农人口比重上升,富农和地主人口比重下降;而在土地占有率上,贫农和中农大大增加,富农和地主的土地占有率大大下降,这说明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根据所学可知,以上变化的原因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是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顺利实施是1953—1957年底,排除B项;农民在农村中的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是195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基本状况汇总表”可知,军事上,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军队,防止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经济上,需要开展土地改革,赢得人民支持,巩固新政权;党建方面,部分党员腐败,需要开展反腐倡廉,强化党的建设;国际关系方面,进行抗美援朝,从外部巩固人民政权。题干材料反映新中国在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B项正确;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新中国在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不是完成祖国统一、完成民主化改革,排除C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据统计,在旧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中国农民受到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为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对新解放地区实行土地改革,让多数贫农、雇农获得了土地,A项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与农村土地的改革关系不大,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村的土地的农民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目标是打土豪,分田地,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方所推行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坚持抗战,排除A项;1958年我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根据题意,C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1956-1976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的标志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A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B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我国农村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可见土地改革前,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富家手中,大部分农民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因此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项正确;土地改革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封建的性质,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继而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一过程,排除C项;项土地改革的影响是废除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并为新中国开展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1946年,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农民的土地占有量少,到1952年,农民占有的土地量大,地主仅占有少量的土地,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行,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项正确;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2年土地改革后,土地归农民私有,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排除C项;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是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时间是从1953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实行打击或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会使得中农因害怕而消极生产,不敢多种土地或种好土地,以致造成一些地区土地荒芜”可知,保存富农经济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恢复农村生产与发展,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提及地主,无从得知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瓦解富农与地主的关系,排除B现;材料主旨是保存富农,进而恢复生产与发展,与农业合作化无关,排除C项;耕地面积的扩大,会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保存富农经济产生的最深的影响应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据“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根据材料“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土改完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抗战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因此这段话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土地制度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并未体现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新解放区是否进行土地改革毫无关系,排除B项;题干中虽然提到土地制度不合理,但重点不是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而是从宏观角度指出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为工业机械的购买提供了资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企业。”可知,土地改革使农业得到发展,提升了人民的购买力,为工业发展开辟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也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所以,题干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强调土地改革对工业化建设的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与解放了全国人民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最可爱的人”是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呼。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结束。因此开国大典、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都是1949—1953年的高频词汇,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A项;百团大战(1940年)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抗美援朝提高了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轴可知,①对应的时间是1950年—1952年,此阶段实行的是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的政策,排除A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排除B项;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土地改革主要是针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的改革,旨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过程与工业发展无直接关联,因此不能说土地改革“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①错误;②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②正确;③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因此可以说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故③正确;④土地改革的成功实施,使得广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他们积极投身于生产劳动,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同时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极大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④正确。综上所述,对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②③④,D项正确;①土地改革本身主要关注农业领域,并没有直接涉及工业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不符合题意,①错误,ABC三项均有①,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和所学可知,土地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的完成,农业生产获得促进恢复和发展,其本质上反映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A项正确;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排除B项;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但是材料表现的是土地改革对生产力的影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但是材料当中没有涉及到农民身份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1.(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理解: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可知,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理解:根据材料二“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结合所学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的角度可知,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1)材料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略反攻的展开,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据此,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到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材料三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共同变化: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主要措施: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歌谣“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材料二“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则材料涉及的土地改革分别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相应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略反攻的展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2)共同变化:三则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共同变化是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在材料一中,红军到来后,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从而实现了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在材料二中,通过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也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在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样体现了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因此,三则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的共同变化是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