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弑其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2).训练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3).分析晏子不死君难,了解晏子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学生利用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络资源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还需加强,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教师的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要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因此,本课在学校机房上。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训练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晏子不死君难,了解晏子的精神。
4、教学过程
【导入】
质疑导入
(播放视频,播后质疑)你能相信这就是那个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楚国聪明睿智从容不迫的晏婴吗?他怎么跟疯了似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这位齐国三朝元老如此失态,我们来学习《崔柱弑其君》。(板书课题)
【讲授】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2.训练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3.分析晏子不死君难,了解晏子的精神。
【活动】介绍《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简要介绍《左传》。打开桌面上的学习提示,按住ctrl点击以下网址
http://baike.baidu.co ( http: / / www.21cnjy.com )m/link url=iQABzBEGK8Yy6RX1TJvfH9twUWYQyTEhL6n6K2rFjgt3KR0l0GC5sjCZsoeZQue-_Y_64yYhUpX4pNb0CvB9NrH24fl4eJ3w63STtcKpb50U78otwzPpuLo3VtFOOGfaDiBQ24b1c5i2og9wWFCue_
(学生阅读资料后归纳概括)《左传》: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丘明
【测试】预习检测
过渡: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请你打开桌面上《作业》文件夹,点击预习检测,完成练习。
1.字音
弑君(shì ) 飨诸北郭(sūn ) 逾墙(yú ) 且于( jū ) 莒( jǔ )
私呢( nì ) 三踊(yǒng ) 大宫(tài ) 歃血(shà ) 大史(tài )
2.通假字:
①遂取之 “取”通“娶”
②反队,遂弑之 “队”通“坠”
③干掫有淫者 “干”通“捍”
3.古今异义:
(1)君之臣杼疾病 (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4.词类活用:
(1)东郭偃臣崔武子 (名作动,做……家臣)
(2)见棠姜而美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公鞭侍人贾举 (名作动,鞭打)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5)死乎 (为动用法,为……而死)
5. 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判断
(2)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被动
(3)社稷是主。宾语前置
(4)将庸何归?宾语前置
步骤:先把作业发送到学生的电脑桌面,在学生完成后机器统一收上来,而后任意选取一份作业,集体对改
【活动】阅读赏析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1~3段,思考:晏婴为什么要狠劲地砸崔柱家的门。
晏婴想让全国人都知道国君被人杀死了,同时也让杀人者有所忌惮,不敢再乱杀无辜。那国君是被谁所杀?为何被杀?
指名回答,答后总结:崔杼,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国权臣,见棠公寡妻美,遂取之。庄公,齐国国君,私通大臣之妻,羞辱崔杼。崔杼借机杀了庄公。《古文观止》对此事也有定论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2.谈论探究:晏婴不死君难。
崔杼弑杀齐庄公一事中涉及到许多人物,他们在齐庄公死后也做出了不同的反映。请把他们的表现进行大致归类并评价他们的行为。
本文有节选查阅左传原文
http://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1487.aspx
明确:人物分为四类
被杀——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祝佗父、鬷蔑
殉死——申蒯、(申蒯其)宰
逃亡——卢蒲葵、王何、闾丘婴、申鲜虞
不死不逃——晏子
怎样评价这些人物?
明确:
①逃亡的卢蒲葵、王何、闾丘婴、申鲜虞,是大难临头“树倒弥狲散”,可能是怕死也可能想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②殉死的申蒯、(申蒯其)宰两人以身殉道,忠诚正直;
③聪明睿智的晏婴却不死不逃,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先看看晏婴是怎么说的?谁来把这段翻译一下。
指生翻译:晏子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他的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人说:“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去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逃走?”手上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也就是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个人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而且别人有了君主反而杀死了他,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指生点评:首先三问三答,表明立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庄公被杀他不死不逃,但不知归向何处?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
启发:有人说晏子这是怕死在故意找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有人说他不为私利而死机智圆滑,你怎么看?我们来比较一下殉死的申蒯和不死不逃的晏婴。申蒯为国君殉死可谓忠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忠臣,忠于国君的官吏。魏征也说过“使自己深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使自己身受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传,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二者的区别在于“忠臣不事二主”“良臣择主而事” (板书)。可见申蒯虽忠,却是愚忠。齐庄公因偷情而被杀,死得下贱,为这样的国君而死,不值。晏子在春秋时期,在讲究忠君的年代,能有一种超然于上的态度,明确忠君的界限与尺度,具有进步意义。
出示灯片:忠臣:忠于君主的官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P1766)
“使自己身受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传,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深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魏征
【课堂总结】
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于天地之间”,有了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当然无所畏惧而独立于天地之间,这种“浩然”之气就是人的独立精神,这才是我们要继承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有这种独立精神的人就会一身正气,晏子不仅聪明睿智,而且用自己的行为写了一篇“浩然之气”的赞歌,这样的人就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典范。我们要与一切奴才哲学势不两立,我们要与一切皇权思想势不两立,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具有了独立精神,我们才是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人。
【布置作业】
①对比阅读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加深理解“不死君难”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7539622172
网上有金圣叹《左传》评点研究
http://max./html/2014/1218/10716699.shtm
②完成课后练习、积累文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