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大单元教学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大单元教学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7 11: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大单元教学 新课程理念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部编版初中2024年
单元综述
在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022课标要求
1.通过金字塔,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和佛教的创立,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02
03
为什么会出现国家?文明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科素养·立德树人
01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人类早期文明为何诞生在大河流域?
四大文明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先后。
人类出现
16世纪初
20世纪初
①世界古代
②世界近代
③世界现代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今天

古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第二环节:法治观念新月沃地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1.尼罗河的赠礼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2.王朝兴衰
出现小国
实现统一
灭亡
达到强盛
公元
前3100年
公元
前3500年
古王国
时代
中王国
时代
新王国
时代


公元
前525年
文明中断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现在,埃及这个国家还在,但是古埃及文明却已经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古埃及的语言和文字已经难以知晓,宗教被人遗忘,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也都不复存在了。
2.王朝兴衰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全国最高统治者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猜一猜,这幅画是什么意思?
太阳神
法老守护神:荷鲁斯
法老具有无上权威,
人们对法老绝对崇拜。
法老与神灵交流,法老代表神的意志来统治人间。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法老“死而复活后永世”的城堡。《金字塔铭文》中说,“为法老建造起通向天堂的阶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原塔高146.5米,由230万块巨石组建而成,每块巨石重达2.5吨。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如此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金字塔的典型代表:胡夫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木楔法采石
滚木法运输
堆沙法建造
金字塔建造之谜
借水的浮力运送石头
用工具让石头浮起来
用多道闸门开关运送到高处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如何评价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如何评价金字塔?
“法老勒令一半人到阿拉伯去搬石块……另一半人把石头从尼罗河运往工地……一次动员的人,便达好几十万。每三个月一轮班,如此工作10年之久。”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哈夫拉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五位法老门卡拉金字塔
俯瞰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来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权力。
如何评价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第一环节:见证岁月的金字塔
3.法老的统治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只要保住躯体,灵魂就能依附于它而万世长存。为了把尸体保存下来,他们千方百计把尸体脱水变干,制成木乃伊。
消失的“伊甸园”
“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还有一条“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圣经·创世纪》
传说中的“伊甸园”在哪?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1.文明诞生之地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今伊拉克境内)
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2.文明形成之初
(1)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形成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小国创造了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当属
苏美尔文明;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1.
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教育
(2)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
2.文明形成之初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1.
2.文明形成之初
楔形文字的发明,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便利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第一个根据月相设计日历
创造60进制
苏美尔
星象盘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3.王国诞生
古巴比伦文明时期,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对两河流域南部的统一,建立了庞大的古巴比伦王国。
阶段 文明 政权 时间
(公元前)
第一阶段 苏美尔 文明 (公元前4000-2006年) 苏美尔早期王朝 2900-2334
阿卡德帝国 2334-3193
古提王国与拉格什第二王朝 2193-2120
乌尔第三王朝 2112-2006
第二阶段 巴比伦 文明 (公元前2006-539年) 伊辛-拉尔萨 2006-1763
古巴比伦王国 1894-1595
加喜特王朝 1595-1157
伊辛第二王朝 1157-1025
巴比伦第五王朝 1025-732
亚述帝国 732-627
新巴比伦王国 612-539
汉谟拉比青铜像
(1)巴比伦王国: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2)汉谟拉比的统治: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法律上:加强法制建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3.王国诞生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1902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西南部的苏撒古城旧址上发现一块黑色玄武岩石,几天后又发现了两块,拼合起来后,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该石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4.《汉谟拉比法典》
(1)发现:
(2)组成:
石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刻着两个人的浮雕像:坐着的人像(图右)是太阳神沙马什,站着的人像(图左)是国王汉谟拉比。石柱下方下方用楔形文字垂直书写记录的法律条文。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4.《汉谟拉比法典》
“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君权神授
结合材料分析这一举动有什么含义?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4.《汉谟拉比法典》
事件一:阿某与维某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佣了穆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阿某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不慎导致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
我是小法官
人物介绍: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三人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社会生活: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显示出古巴比伦繁荣的商品经济。
依据:
第99条: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第237条: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判决一:维某赔偿阿某全部损失。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原始观念: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法。
依据:
第196条: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毁其眼。
判决二:损毁阿某的眼睛;
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依据:
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牙齿,则应赔偿三分之一明那。
判决三:阿某赔偿穆某三分之一明那。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事件二:上次判决之后,穆某向鲁某借了一大笔钱赔偿了阿某的经济损失并且答应3年后一定按时还钱。但是3年之后穆某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他只好把其妻子、儿女卖给鲁某,妻子不从,状告穆某将自己与子女买为债奴。
我是小法官
人物介绍: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这一次,你会做出怎样的判决,为什么?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盛行,男性家长拥有绝对权威。
依据:
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
判决结果:穆某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事件三:穆某妻子申诉被驳回之后,成为了鲁某的奴隶图某,他的儿子成为了鲁某的男奴瓦某。某次瓦某和鲁某的儿子玩耍,不慎打了鲁某儿子的脸。阿某正好路过,看到之后非常生气,以为图某在欺负弱小,便上前教训图某,结果图谋的肋骨被折断。
我是小法官
人物介绍: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女奴图某,男奴瓦某
你会做出怎样的判决,说出你的理由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法典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
依据: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颊,则应割其耳。
第199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判决结果:一:割掉图某耳朵
二:阿某给鲁某赔偿图某买价的一半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评价: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4.《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环节:法治先例新月沃地
空中花园遗址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为入侵的外族波斯帝国所灭,与它一同陨落的还有那座为后世向往的空中花园,至此璀璨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中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5.王国灭亡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地形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地理位置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气候
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文明诞生流域
印度河、恒河
1.自然地理情况
古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形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2.文明发展进程
哈拉帕文化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个别遗址的分布西达伊朗东界,东至贾木纳河,北迄古勒姆河流入印度河的河口一带,南抵坎贝湾沿岸。年代约当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哈拉帕文明遗址
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
(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 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2.文明发展进程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公元前1500年,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后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发源地
印度河、恒河
时间
公元前23世纪
鼎盛
孔雀王朝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3.文明代表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梵 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婆婆杀了狗  脑袋(首)拖着走
(1)种姓制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3.文明代表
(1)种姓制
等级名称 社会成员 权利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宗教) 贵族 掌管祭祀,属特权阶级
刹帝利 国王、武士 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居民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3.文明代表
(1)种姓制
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职业世袭;
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 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
释迦牟尼佛祖像
3.文明代表
(1)佛教
第三环节:等级差与众生平等
产生背景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基本教义及主张
传播
种姓制度使社会矛盾尖锐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摩尼)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BC
1世纪
中国
朝鲜、日本
泰国、柬埔寨、缅甸
3.文明代表
(1)佛教
课堂小结
九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亚非(东方)文明,都产生于肥沃的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同时,不同文明在不同的区域发展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早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