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棋源中学 董晋右图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军警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什么是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社会习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即习惯和风俗。(1) 剪发辫 易服饰
(2) 改称谓 废跪拜
(3) 禁缠足 倡女权剪辫子西服
中山装
旗袍大人老爷少爷鞠躬
脱帽
握手缠足走向社会男子头饰的变化剃头留辫民国男子流行头饰 长袍马褂 西服男子服饰的变化中山装 跪拜 鞠躬礼 礼节的变化“三寸金莲”缠足陋习“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妇女穿的小鞋清末出洋女子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女学生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倡女权我会玩游戏一:1、将下列词语归类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
剃头留辫 长袍、马褂 跪拜
缠足 剪辫子 自由恋爱
老爷 包办婚姻 先生
禁止缠足 中山装 鞠躬
2、将上面的词语两个一组辛亥革命前和后的变化分为六组?(按照发饰,服饰,称谓,礼节,脚型,女子义务等)
游戏二:辛亥革命前后归类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我来问你来答
1、剪发辫有什么好处?
答:改变了落后的旧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 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2、这些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称谓上的变化,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礼节上的变化,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说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缠足延续千年它的实质是什么?禁止缠足对于女性的地位有何影响?
答:古代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思想。
提高了女性地位,对有利于妇女解放,顺应了男女地位平等的时代趋势。
4、对于变化前的社会习俗和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变化后的。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平等文明等思想的传播,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趋势,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1.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 )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我会做C2.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C 3.下列服饰,属于沿用西式服装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习惯和传统服装的样式而创制的新服饰,并且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特色服装的是 ( )
A.西服和中山装
B.西服和唐装
C.中山装和连衣裙
D.中山装和旗袍
D
4、阅读材料: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年。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向溥义鞠了一躬。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溥义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朱启再鞠躬,然后离开。
(1)溥义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宣布退位是在那一年?1913年时的袁世凯担任什么职务?
(2)朱启、绍英分别行的是什么礼?
(3)上述材料反应了哪些问题?封建残余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旧习俗的废除并非一帆风顺。1912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鞠躬礼;跪拜礼。习俗之变剪发辫倡女权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易服饰小结归纳: 辛亥革命以后,社会风俗的变化是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是近代文明的标志,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例证。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必然会有阻力,但改革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还有疑问?你呢? 你认为我们当今生活中有那些习俗需要改进或者应该废除?为什么?又应该怎么改呢?再见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案
教学设计:棋源中学董晋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知道发型服饰变化、称谓变化、礼节变革、提倡女权等知识。
2.方法过程: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讨论与分析,得出这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类,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重难点
重点: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变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难点: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右图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军警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
清末民初,人们不仅剪掉了长辫子,社会生活方面还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日常的穿戴都在除旧布新,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思考讨论】 除此之外,清末民初,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教材精华
(一)主干知识
1.辛亥革命在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促使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其突出表现是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剪辫深入城乡各地。
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山装日渐成为中国男子的礼服。旗袍样式不断更新,深得女性的青睐。
2.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称谓与礼节的改革,使人们人格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禁缠足、倡女权是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
(二)互动探究:
1.对比完成表格 我会学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型
义务
辛亥革命前
剃头
留辫
长袍、马褂
大人老爷少爷
跪拜
作揖
请安
拱手
缠足
男主外女主内
辛亥革命后
剪辫子
西服
中山装
旗袍
先生某君
同志
鞠躬
脱帽
握手
禁止缠足
走向社会
2. 我会玩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
游戏一:(1)将下列词语归类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
剃头留辫 长袍、马褂 跪拜
缠足 剪辫子 自由恋爱
老爷 包办婚姻 先生
禁止缠足 中山装 鞠躬
(2)将上面的词语两个一组辛亥革命前和后的变化分为六组?(按照发饰,服饰,称谓,礼节,脚型,女子义务等)
游戏二:辛亥革命前后归类 对图片的分类略
3.我来问你来答 提升所学
(1)、剪发辫有什么好处?
答:改变了落后的旧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这些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称谓上的变化,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礼节上的变化,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说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缠足延续千年它的实质是什么?禁止缠足对于女性的地位有何影响?
答:古代男权社会造成的男女地位不平等。
提高了女性地位,对有利于妇女解放,顺应了男女地位的平等的时代新趋势。
(4)对于变化前的社会习俗和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变化后的。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也就是近代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4.你来问我(们)来答 把课堂教给学生
我会做 巩固所学练习要跟上 习题略
我会总结 回到主干知识复习巩固 归纳能力
我还有疑问 拓展延伸从问题到问题
板书设计:
禁缠足 倡女权 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封建化 近代化( 进步)曲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