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上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上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7 14: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上第一章
一、单选题
1.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  )
A.味精 B.食盐 C.白醋 D.芝麻油
2.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A. B. C. D.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7N B.4N C.3N D.1N
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关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增加水的利用率
C.防治水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D.利用明矾和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5.为了“翠湖”的干净美丽,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结晶
6.现有一组物质:盐水、汽水、碘酒,下列物质中不能跟它们归为同一类的(  )
A.泥水 B.糖水 C.雪碧 D.食醋
7.列各种措施中会影响硝酸钾在水里溶解度大小的是(  )
A.加水 B.搅拌 C.加硝酸钾 D.升温
8.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C.净化天然水常用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D.目前人类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资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10.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11.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1.1×103kg/m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 B.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
13.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且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
B.物体静止时,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一样大甲
C.物体静止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乙对桌面的压力大
D.物体在甲容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比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小
14.学习浮力时,张老师利用一杯水和一只空牙膏袋,给同学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他取-只空牙膏袋,第一次把它挤瘪,第二次将它撑,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牙膏袋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因此两次牙膏袋的平均密度ρ甲=ρ乙
B.甲图中浸没,乙图中只有部分浸入,因此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V乙
C.甲图中浮力小于重力,乙图中浮力等于重力,因此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D.甲、乙两图浸入体积相等,因此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p乙
15.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和木四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情况如图所示,已知这四个小球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ρ水>ρ木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铝>G铁>G木头>G铜
B.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铜>F木头>F铁=F铝
C.铝球、木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m木头
二、填空题
16.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地得到   。
17.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人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
18.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⑥   ;
(2)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图乙),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海绵城市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   中的 (填名称)。
19. 将冰块投入某足量液体中:
(1)冰块放在水中,漂浮,熔化后,液面   ;
(2)冰块放在盐水中,漂浮,熔化后,液面   ;
(3)冰块放在煤油(或酒精)中,沉底,熔化后,液面   。
20.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 A、B(VA(1)若把 AB 看成整体,在甲液体中 AB 所受的浮力   乙液体中 AB 所受的浮力。
(2)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均选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是小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已知B中天平最小砝码为5g,在操作时食盐放于右盘,砝码放于左盘,则称得食盐实际质量为   g,所幸后期发现操作错误,立刻更正。
(2)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读数时,视线在游码偏右侧进行读数
F.砝码磨损
G.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2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克,向其中加入   克水可配得5%的氯化钠溶液。
22.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 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 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Δ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   (选填 “上移” “不动”或“下移”)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
23.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装水的容器是   (选填“甲”或“乙”)。
(2)小明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 / m3
b.将其放入酒精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酒精密度值0.8g/cm3
c.将其放入密度为1.2g/cm3盐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盐水的密度值:1.2g/cm3
①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是为了   。
②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 ,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请你推导出h与ρ 的关系式:ρ3-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
(3)小军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请选择其中可行的 ,
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适当增加密度计的配重
四、解答题
24.现有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15%。求: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多少克硝酸钠固体?(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5. 测定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铁制品中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3g铁屑,缓慢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直到过量(假设除铁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铁制品中的铁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保留到0.1%)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的过程)
26.如图甲所示,将一长方体物块通过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缓慢下降,让长方体物块从盛满水的溢水杯上方缓慢下降至水下一定深度。长方体物块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随下降高度h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 103kg/m3。回答下列问题。
(1)长方体物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
(2)计算长方体物块的密度。
(3)将长方体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求长方体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参考答案
1.D
A B C.溶于水后形成的是溶液,而D芝麻油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符合;
2.B
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蔗糖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故B正确,而A、C、D错误。
3.D
已知G=4N,F′=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4N-3N=1N。
4.A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增加水的利用率,故B说法正确;
C、水资源如果遭到污染将无法被人类利用,因此要防止水的污染,故C说法正确;
D、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明矾或活性炭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故D说法正确;
5.C
河道管理人员利用网兜打捞河道漂浮物,通过网兜实现了固液分离,该种方法最接近过滤;
6.A
泥水由不溶性的泥沙和水组成,为悬浊液;糖、雪碧和食醋,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7.D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是否搅拌不影响硝酸钾在水里溶解度大小,故选项错误.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正确.
8.C
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9.C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故B错误;
C.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故C正确;
D.目前人类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资源有湖泊水、河水、浅层地下水,故D错误。
10.C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则溶液的质量=60g﹣60g×(1﹣10%)×=33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A不正确;
B、加入6gNaNO3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B不正确;
C、把溶剂蒸发掉30g,则溶液的质量=60g﹣30g=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即蒸发溶剂质量为原溶液质量一半时,由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一半,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故C正确;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3.3%;故D不正确;
11.B
A.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
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即浮力小于0.55N,故A错误;
B.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鸡蛋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故B正确;
C.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故C错误;
D.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所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D错误。
12.D
A.放入铁块后,排出部分水,但是溢水杯内水面的高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即p甲=p乙,故A错误;
B.甲中,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杯。乙中,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排+F浮力+G杯,因为F浮力=G排,所以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即F甲=F乙,故B错误;
C.甲中测力计的示数为铁块的重力,那么铁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F1-F2,故C错误;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则G=F浮力,因为F浮力=F1-F2,所以G=F1-F2,故D正确。
13. C
物体在甲中漂浮,那么ρ<ρ甲;物体在乙中悬浮,那么ρ=ρ乙;因此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A错误;
两种液体的液面相平,那么容器底部液体的深度h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因为ρ甲>ρ乙,所以p甲>p乙,故B错误;
物体在甲中漂浮,那么F浮甲=G;物体在乙中悬浮,那么F浮乙=G;因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故D错误;
根据F浮力=G排=G可知,物体排开两种液体的重力正好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即相当于没有这个物体,全部是甲溶液或乙溶液。根据G=mg=ρVg可知,当液体的体积相等时,ρ甲>ρ乙,则G甲>G乙。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G液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乙容器,故C正确。
14.C
牙膏袋的形状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即m甲=m乙;
根据图示可知,V甲<V乙,
由 可得,两次牙膏袋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故A错误;
甲下沉,F浮<G;乙漂浮,F浮=G,所以两次所受的浮力关系:F甲<F乙,故C正确;
由F浮=ρ水gV排可得,两次排开水的体积关系:V甲<V乙,故B错误;
因为原来水一样多,所以放入甲乙后水面高度h甲<h乙,由p=ρ水gh得,p甲<p乙,故D错误。
15.A
由图可知,铜和铁的密度都大于水,如果实心的肯定在水中下沉,而铜球漂浮、铁球悬浮,二者一定是空心的。铝球下沉、木块漂浮,可能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C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排铜<V排木<V排铁=V排铝,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F铜<F木<F铁=F铝,故B错误;
铜球、木球漂浮,铁球悬浮,铝球沉底,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知:F铜=G铜、F木=G木、F铁=G铁、F铝<G铝;
则重力G铜<G木<G铁<G铝,故A正确;
根据公式G=mg可知,它们的质量m铜<m木<m铁<m铝,故D错误。
16.更新和补充
17.10;上浮;6
(1)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力=G排=10N;
(2)物体的重力为6N,受到的浮力为10N,即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放手后物体将上浮;
(3)物体最终在水面漂浮,此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F浮=G=6N。
18.(1)地表径流
(2)下渗
19.(1)不变
(2)上升
(3)下降
(1)当冰块漂浮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即,,冰块熔化成水后,冰块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V排=V化水,即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不变。
(2)冰块熔化前,在盐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有,即,所以,冰块熔化成水后,冰块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因为,所以V排(3)冰块熔化前,在煤油(或酒精)中沉底;冰块熔化后,密度变大,水在煤油(或酒精)中沉底。熔化前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体积变小,则液面下降。
20.(1)=
(2)<
(1)把A、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由图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GA+GB,所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2)①由图知V排甲=VB,V排乙=VA,且VA<VB,所以V排甲>V排乙。因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且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②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且容器相同,则液体与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同,但V排甲>V排乙,所以甲液体的体积较小,又知ρ甲<ρ乙,则根据G液=m液g=ρ液gV液可知,甲液体的重力较小。
整个容器水平桌面的压力F=G容+GA+GB+G液,因容器相同、其重力相同,且A、B两物体的重力不变,甲液体的重力较小,所以装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1.(1)2.5g
(2)C
(3)B;E;G
(4)40;80
(1) 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氯化钠质量为 50g×15%=7.5g,所以称量时要用5克砝码,2.5克游码,左右盘放颠倒,则实际质量为5g-2.5g=2.5g;
(2)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会使得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
(3)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足,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C、 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D、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会使得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E、 读数时,视线在游码偏右侧进行读数 ,会使药品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F、 砝码磨损 ,会使药品不足,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G、 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会使溶剂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4) 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2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质量为120g×5%15%=40g,需加水的质量为80克;
22.(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2)继续加水直至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Δ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的位置保持不变。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必须控制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而改变液体的密度,因此他的下一步操作为:继续加水直至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
23.(1)不变;乙
(2)让自制密度计沿竖直方向漂浮在液体中;
(3)B;C
(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它始终处于漂浮状态,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水=G物,F浮酒=G物,
所以F浮水=F浮酒,
即:ρ水gV排水=ρ酒gV排酒,
因为ρ酒精<ρ水,
所以V排水<V排酒。
由图可知:装酒精的容器是甲,装水的容器是乙。
(2)①在铅笔的下端缠绕铜丝,是为了让自制密度计沿竖直方向漂浮在液体中;
②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则G=mg,
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G,
即:ρ液gV排=mg,
ρ液gSh排=mg,
解得:。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即要求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知,当ρ液一定时,可适当增大配重,用更细的吸管,故B、C正确。
24.解:设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钠的质量为x。
×100%=15%解得:x≈11.8 g
答: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的质量为11.8 g。
25.(1)解:设铁的质量为x,25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98 2
x y 0.1g

x=2.8g,y=4.9g,
该铁制品中的铁的质量分数为:×100%=93.3%,
答:该铁制品中的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2)解: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6.(1)10
由图象知,长方体的重力G=20N,当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F=10N,
则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最大浮力为:F浮=G-F=20N-10N=10N。
(2)根据题意可知,物块的体积:,
物块的质量:;
则物块的密度:。
(3)由图象可知,长方体物块的高度h=15cm-5cm=10cm=0.1m,
容器底面积,
则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与浮力之差,即F=G-F浮=20N-10N=10N,
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