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四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白山市第四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5 18: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诗歌特点,反复朗读,能掌握诗歌朗读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语言;
(2)、学习象征的手法,能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3)、懂得实现理想需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首现代诗,学生对诗歌特点及朗读方法都没有了解,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3、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能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4教学过程 .
.
【导入】交流式 .
同学们,图片上这么郁郁青青的大山对于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就生长在大山的脚下,终日与山为伴,我们被称作“山区的孩子”,那么作为山区的孩子,你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
同学畅谈梦想。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位大山里的孩子,看看他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讲授】诗歌朗读及特点讲授 .
1、作者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介绍及做简要点评)
2、文体介绍:
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诗歌。诗歌是与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内容: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特点:凝练性、形象性、抒情性、节奏性;形式:比较自由,一般分行排列,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它的形式比较自由,一般以句子或词组为诗行,每句话长短不一。诗歌可以整首诗为一节,也可以分为若干节。
诗歌语言上的特点我们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再慢慢了解。
3、初步感知诗歌:
(1)指明朗读
学习诗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声朗读,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准确、流利、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首诗歌,其他同学倾听感悟。请根据课件出示的语句的速度合理调整自己的语速。
点评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美,正因为诗歌有了节奏,才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美感。注意诗歌中“啊”字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山那边的山”后的“啊”读成“哪”,“人们”后的“啊”读“哪”,“雪白的海潮”后的“啊”读“哇”,具体读音是由前一个字的韵脚决定的。慢慢培养语感就适应这种变音现象了。
(2)听读
我听过一个小女孩的范读深受感动,把它推荐给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但是朗诵的内容与我们课文的版本稍有不同,我们可以忽略内容,只体会情感。
(3)跟读
我们一起来跟读一遍,一起看着课件跟着录音小声跟读。
(4)内容探究
听着录音及同学们的跟读,让我再次被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觉得同学们此刻和我一样心情澎湃,我在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难过与坚定,那究竟这2部分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能让你们产生这种感觉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诗歌两部分内容,思考一分钟。
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并明确:
第一部分写出儿时的想往,第二部分写出今天的感悟。
【活动】语言赏析 .
1、赏析语言:
诗歌这丰富的内容,深厚的情感正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凝练和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诗歌精美的语言,哪位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最喜欢哪句诗歌及喜欢的理由。
同学分析,教师明确: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指“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希望能够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希望落空。“山铁青着脸”用了拟人手法,山色本是青的,铁青着脸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生气发怒时的脸色,在这里用铁青脸表达出山的嘲笑,指责,借山色来暗示自己心情的沮丧、失望极为贴切,拟人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诗歌的形象性及抒情性。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的那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种子一般都用“种下”或“生出”来搭配,这里为什么用飘呢?这是小时候妈妈给的答案,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似懂非懂,不是非常确定,所以说是飘来的。
“扎下根”指对那个信念怀有深刻的情感,“扎下深根”更能强调信念的强烈。
诗歌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这里的“扎下深根”就体现出了诗歌的凝练性。
飘指很轻的东西,扎下深根又指影响很深,轻的东西却扎下深根,不矛盾吗?
不矛盾,指模糊的理解随着自己的成长,对人生的感悟加深,越来越清晰。
(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喧腾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海对我的鼓舞,“夜夜奔来”,指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指对理性的渴望,“漫湿”指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作用强调理想的鼓舞作用及“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5)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6)“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三句用三个数量词,“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的次数多;“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次”强调屡败屡战的努力与坚持。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那么诗歌的这些特点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通过关键词语及关键语句的运用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体现出来的,所以以后我们再品系诗句的时候就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2、写作特色及主题研讨:
刚刚在赏析语言过程中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到诗歌第1、2部分有这样两句话“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两句话矛盾吗?
(1)“山”和“海”在诗中有什么意思?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的山和海指自然中实实在在的景观;
第二部分“山”是指困难、障碍等,“海”指理想、信念、成功等,爬山看海的过程就指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过程。
这首诗用到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借用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2)诗人借助象征手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
【练习】拓展朗读训练 .
王家新小时候对山外世界的想望支撑着他不断努力,终于从那个封闭的大山中走出去了,当他走出去之后他就裹足不前了吗?下面这首诗,会给我们答案。
多媒体出示《在山的那边续作》,同学配乐朗读
这首诗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实现理想,获得成功时,不要被成功陶醉,我们要树立更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测试】写作训练 .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会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很多困难,有的可能已被我们征服,有的正等着我们去探索,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片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作业】诗歌朗读训练 .
阅读冯雨晴的《我终于见到了大海》;(美)朗费罗的《生命的礼赞》;朱自清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