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05 19: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说课版块: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
基本流程
教学内容
板书与作业设计
设计理念
效果预设与反思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概述
课程结构:本课为新授课,讲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12课内容,1课时。课标要求:结合新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课程地位: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教学目标:1课时
知识与技能: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理解民主融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具体情境,营造积极课堂氛围;课堂同步学案,落实基础知识;开展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板书呈现知识结构图,便于课堂总结以及形成知识脉络和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行省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策略:利用《元朝历史展厅》课堂设计,突破重难点。
重 点 难 点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3.重、难点
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学生能力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辽宋夏金的政权更替,有了一定的背景础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学史兴趣较浓,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开始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本课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图法 创设情境法 同步学案法 合作学习法
第三部分·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2.学法分析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历史的画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利用《历史的画卷》这一设定创设本课学习情境,通过蒙古歌舞视频,引出本课对于蒙古的学习,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然后我会下发本课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本课重大史实时间表,目的是以时间的角度首先落实基础知识。3、重、难点聚焦由于本课重难点知识有很多重合部分,所以,我采用集中聚焦共同突破的办法。我通过设置《元朝历史展馆》这一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三个展厅。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刺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归纳和总结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厅一:成吉思汗与蒙古统一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3、重点聚焦从三个角度,介绍忽必烈与元朝。落实知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厅二:忽必烈与元朝1、此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他有哪些事迹?3、产生了什么作用?角度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首先设置历史课堂抢答题环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然后通过课堂分角色扮演《狱中的文天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角度2.元朝的经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善同步学案上的《元朝经济发展概况》结构图。锻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史实,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元朝经济1、农业
2、交通运输
3、商业:繁荣的大都市——
4、中外交往:人物——;国家——;著作——(1)元世祖重视——
(2)治理——
(3)推广——(1)运河:目的—— ;
(2)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角度3.行省制度:设置课堂假想情境,如果你是元世祖,面对辽阔的疆域,你将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之后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讲述行省制度的意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3、重难点聚焦展厅三:民族大融合此处设置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组合作进行讨论,回答:
思考题: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①汉人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内迁。
③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④回族开始形成。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3、重难点聚焦4、拓展延伸我利用三组素材,以当今各民族团结的实例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深化学生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统一蒙古
经济发展统一全国促进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巩固巩固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同时又可以呈现本课知识结构图。
第六部分·课后作业课后上网查阅关于各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具体事例,形成100字左右的课后调查报告。下节课课上交流。
第七部分·设计理念
1、注意创设历史情境;
2、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
4、在课堂生成中,如果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突破部分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以教材为主,深化基础,再进行拓展。
第八部分·效果预设与反思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清楚明了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相关知识点,并且灵活运用。
针对历史课堂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借着本节课,我也想进一步探究如何上好高效、生动、有趣、丰富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