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望海潮
柳永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 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学习词人描景状物的构思和表现手法。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 之志。”
孙何,柳永的老朋友。两浙转运使: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
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 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 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柳永(约984 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 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 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 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43]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作者简介
很会唱歌。苏东坡问他:“我的词和柳永词相比怎么样 ”幕士答道:“ 柳 郎 中 (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经常与歌妓游玩,他擅长填 词。教坊中的乐工每次得到新的曲调,必求柳永填词,然后歌才能流行于世,于是 声传一时。叶梦得在丹徒任官时,曾见一位从西夏归朝的官员说:“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 ”。
3、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宋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 柳永好作艳词,宋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宋仁宗就 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
‘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 说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宋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 出入歌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
柳 永 典 故
1 、 据《历代诗馀》引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在翰林院任职时,有个幕士
在黄金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皇帝的题名。圣明的时代失去了如我一般的贤能之士,未来又会走
向何处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 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 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 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
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 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 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 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 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 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 写作背景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
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钱塘 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一百零七字,双调, 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 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 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柳永的 一首传世佳作。
> 题解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夸什么
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 2、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三吴都会
东南形胜 繁 华
分写
总写
>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西湖湖山之美
百姓生活愉悦
长官生活休闲
重湖 桂子 荷花
( 羌管 菱歌 嬉嬉
千骑 乘醉 吟赏
下 片
1、从地理位置上看
【东南重镇】
2、从历史传统上看
【自古繁华】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西湖、钱塘江】
4、从市井面貌上看
【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安居乐业】
夸什么
太平、富庶、
安定、祥和的 都市生活景象
惊叹 赞美
>怎么夸
·品味典型意象
·推敲精彩词句 ·点出手法技巧 ·展开合理想象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 柳 / 画桥,风
帘/翠幕,( 比 喻 )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涛/卷/霜雪,( 动 静 结 合 , 比 喻 )天 堑 / 无 涯 。( 夸 张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峨/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 管 /
弄晴,菱歌/泛夜,( 互 文 )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夸 张 )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怎么夸 5、本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本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铺排、比喻、互文、动静结合、夸张等手法。
> 鉴赏手法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明确:
(1)绕:环绕,参天绿树环绕江堤,卷:卷起,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
(2)“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字写出狂涛汹涌,排山倒海之势。
(3)这是对钱塘江江岸和江潮的特写,“绕”“卷”两字特别形象、逼真写出了钱塘江雄 浑壮阔的特点。
柳永为何写这首诗
借祝福孙何将来加官进爵至朝廷中央,向同僚夸耀他治 理下的杭州盛景,来夸赞孙何的治理之功。
> 为什么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 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 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干谒诗:
小结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 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 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 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 —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