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4课《论民本》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4课《论民本》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5 17:53:58

文档简介

《论民本》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并大致了解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苟、胜、就、形、衣、王、诸、盍、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
一、课前预习
题目解说
孔子的“仁”更多的侧重于理论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治持续,表现的有些保守,而孟子立足“以民为本”的原则,将其更多的应用于政治之中,他的很多观点都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和现实主义的要求。他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思想----这也是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
2.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的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共七篇,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和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
3.正字音
社稷(jì) 粢盛(zī chénɡ) 圹(kuànɡ) 鹯(zhān)
苟为不畜(xù) 胥(xū) 溺(nì) 閧(hònɡ)
沟壑(hè) 仓廪(lǐn) 邪侈(chǐ) 狗彘(zhì)
赡(shàn) 庠序(xiánɡ) 孝悌(tì)
二、夯实基础
1.通假字
为丛驱爵者(爵,通“雀”,鸟雀)
放辟邪侈(辟,通“僻”,邪)
是罔民也(罔,同“网”,用网捕捉。陷害、坑害的意思)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古义:名词,祭祀用的牲畜。今义:①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②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3.词类活用
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动用法,为……而死)
是罔民也(名词作动词,通“网”,用网捕捉。陷害、坑害的意思)
从而刑之(名词作动词,施刑)
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做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名词作动词。丧,为动用法)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作动词,穿着)
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作动词,吃)
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种植)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死其长矣(为动用法,为......赴死)
4.一词多义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靠近,趋向)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就要,将要)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成就)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读cù,密)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美好的)
5.判断下列文言特殊句式,选出正确的选项。
a.判断句 b.宾语前置 c.省略句 d.状语后置
此之谓也。(b 正常语序应为“此谓之也”)
祭祀以时(d 介宾结构后置句,译为“按时祭祀”)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a “……者,……也”作判断标志)
树之以桑(d 译为“把桑树种在那里”)
未之有也(b 没有这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 “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三、课堂测试与巩固提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2题。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知之,亦嚣嚣②;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①游:指游说。②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文中孟子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3~8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岂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恤孤独 恤:顾念 B.岁亦无恙耶 岁:年成
C.书未发 发:送到 D.振困穷 振:救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衣者亦衣 B.何似王齐国
C.何以至今不业也 D.上不臣于王
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威后首问“岁亦无恙耶”,说明她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把农业看成是国家的基础。
B.赵威后痛恨於陵子仲,是因为他消极避世,对社会不负责任,给国人做出了坏样子。
C.赵威后评论了齐国三士一女所作所为的功过,批评了齐王对这些人的举措失当。
D.从赵威后对齐国人、事的评析中,可以看出她有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6.文章的第一部分表明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2)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的理解和感悟。
1.(1)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2)不得志时就独自修养好自身,显达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2.人生不管穷达,只要尽了自己所能,就可以安详自得。
【参考译文】
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句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就把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不得志时就独自修养好自身,显达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3.C【提示】发:打开、拆开。
4.D【提示】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余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5.D【提示】说“赵威后有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没有根据。
6.赵威后具有岁为本、民次之、君最次的“民本”思想。
7.(1)赵威后说:“不对。假设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成,哪里还有百姓?假如没有百性,哪里会有国君呢?难道有所询问,应该舍弃根本而先问末节吗?”(2)他的为人啊,怜悯鳏夫寡妇,抚恤孤儿和孤身的老人,救济贫穷的人,补助衣食不足的人。
8.孟子说的“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的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人才“跳槽”,往拄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恶劣,那就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爵”的鹞鹰。
译文:
齐建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胜《论民本》学案
高二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并大致了解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苟、胜、就、形、衣、王、诸、盍、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
一、课前预习
题目解说
孔子的“仁”更多的侧重于理论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治持续,表现的有些保守,而孟子立足“ ”的原则,将其更多的应用于政治之中,他的很多观点都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和现实主义的要求。他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 “ ”“ ”思想----这也是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
2.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 散文集。《孟子》共七篇,是
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 、 两篇,与《论语》《孟子》和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
3.正字音
社稷( ) 粢盛( ) 圹( ) 鹯( )
苟为不畜( ) 胥( ) 溺( ) 閧( )
沟壑( ) 仓廪( ) 邪侈( ) 狗彘( )
赡( ) 庠序( ) 孝悌( )
二、夯实基础
1.通假字
为丛驱爵者( )
放辟邪侈( )
是罔民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直不百步耳( )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2.古今异义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
3.词类活用
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是罔民也( )
从而刑之( )
树之以桑(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然而不王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王无罪岁( )填然鼓之( )
死其长矣( )
4.一词多义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指物作诗立就( )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数罟不入洿池( )
驴不胜怒,蹄之(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5.判断下列文言特殊句式,选出正确的选项。
a.判断句 b.宾语前置 c.省略句 d.状语后置
①此之谓也。( )
②祭祀以时 ( )
③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
④树之以桑( )
⑤未之有也 ( )
⑥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三、课堂测试与巩固提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2题。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①。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之,亦嚣嚣②;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①游:指游说。②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译文: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2.文中孟子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3~8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岂有处士曰钟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恤孤独 恤:顾念
B.岁亦无恙耶 岁:年成
C.书未发 发:送到
D.振困穷 振:救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衣者亦衣 B.何似王齐国
C.何以至今不业也 D.上不臣于王
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威后首问“岁亦无恙耶”,说明她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把农业看成是国家的基础。
B.赵威后痛恨於陵子仲,是因为他消极避世,对社会不负责任,给国人做出了坏样子。
C.赵威后评论了齐国三士一女所作所为的功过,批评了齐王对这些人的举措失当。
D.从赵威后对齐国人、事的评析中,可以看出她有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6.文章的第一部分表明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
耶?”
译文:
(2)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译文:
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