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
B.迤逦(yí) 逶迤(yí) 铁索(suǒ)
C.长征(zhēng) 磅秤(bàng) 磅礴(páng)
D.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
B.乌蒙磅礴走泥丸(往来)
C.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D.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红军队伍)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
B.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比喻)
C.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排比)
D.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4.根据拼音写词语。
远zhēng páng bó 铁suǒ 等xián mín 山
5.语境里面辨音节,你把“√”奖给谁?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 会场。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 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他用强(qiáng qiǎng) 有力的语调(tiáo diào) 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4)群众差(chā chà) 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6.比一比,选词填空。
(1)【浅 残】 阳 凶 肤 深
(2)【赛 寒】 冷 比 竞 饥
(3)【澄 橙】 清 香 色 澈
(4)【擎 警】 告 引 巡 举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屹立 挺立 耸立
(1)冬天到了,苍翠的松树依然 在风雪中。
(2)进入天山,映入眼帘的是 的群山,连绵不断。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8.读一读,连一连。
庄严的 国旗
雄伟的 宣告
热烈的 声音
鲜红的 欢呼
9.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寂静 安静 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告 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汇成 变成 融成)一阵(激烈 猛烈 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3)“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意思的递进
(4)文中画线的部分,表达了什么?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
佚名
1935年5月,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泸定桥是由13条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2条,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条,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冲击在岩石上,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海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着冲锋枪、短枪,( )着马刀,( )着马刀,手榴弹,(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几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胜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①水势急。
②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本文记叙了红军 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 的精神。文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时的 、 形象地概括出来了。
(3)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
(4)在文中找出一处比喻句,用“――”画出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11.小练笔。
《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中的战斗场面描写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壮士,这种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你学会了吗?生活中,也有一些令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请选择一个场面,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200字左右)
六年级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
B.迤逦(yí) 逶迤(yí) 铁索(suǒ)
C.长征(zhēng) 磅秤(bàng) 磅礴(páng)
D.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七律”的“律”应读“lǜ”。
B.有误,“迤逦”的“逦”应读“lǐ”,指(形)曲折连绵。“逶迤”的“迤”应读“wēi”,指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C.正确。
D.有误,“蒙骗”的“蒙”应读“mēng”,指欺哄。读“méng”时,指蒙昧。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
B.乌蒙磅礴走泥丸(往来)
C.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D.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红军队伍)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走:像小泥丸一样的滚动。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
B.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比喻)
C.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排比)
D.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C
【分析】考查了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判断修辞手法时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从“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选:C。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方法,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4.根据拼音写词语。
远zhēng 征 páng bó 磅礴 铁suǒ 索 等xián 闲 mín 岷 山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征 磅礴 索 闲 岷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5.语境里面辨音节,你把“√”奖给谁?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 bèn 会场。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 gēng 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他用强(qiáng qiǎng) qiáng 有力的语调(tiáo diào) diào 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4)群众差(chā chà) chà 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要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1)奔bēn 奔走;急跑:狂~.~驰。bèn直向目的地走去:投~.直~工地。他顺着小道直~那山头。~向小康。
(2)更gēng改变;改换:~改。~换。gèng更加;越发:~好地为人民服务。
(3)强 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国。富~.身~体壮。工作能力~.qiǎng勉强:~笑。~辩。~不知以为知。调tiáo.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diào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4)差chā义同“差”(chà):~别。~异。chà不相同;不相合:~得远。chāi 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兼~.出~.cī参差,不整齐。
故答案为:
(1)bèn
(2)gēng
(3)qiáng diào
(4)chà
【点评】根据语境来进行分析,结合语境。填写音节。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6.比一比,选词填空。
(1)【浅 残】 残 阳 凶 残 肤 浅 深 浅
(2)【赛 寒】 寒 冷 比 赛 竞 赛 饥 寒
(3)【澄 橙】 澄 清 香 橙 橙 色 澄 澈
(4)【擎 警】 警 告 引 擎 巡 警 擎 举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残 残 浅 浅
(2)寒 赛 赛 寒
(3)澄 橙 橙 澄
(4)警 擎 警 擎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字音和字形。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浅”与“残”,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
【解答】故答案为:
(1)残 残 浅 浅
(2)寒 赛 赛 寒
(3)澄 橙 橙 澄
(4)警 擎 警 擎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 2、从字形区别 3、从字义区别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屹立 挺立 耸立
(1)冬天到了,苍翠的松树依然 挺立 在风雪中。
(2)进入天山,映入眼帘的是 耸立 的群山,连绵不断。
(3)五位壮士 屹立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挺立;
(2)耸立;
(3)屹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屹立:指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挺立:指笔直地耸立。耸立:指高高地直立。根据词义,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挺立”;
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耸立”;
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屹立”。
故答案为:
(1)挺立;
(2)耸立;
(3)屹立。
【点评】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内容,丰富词汇,锻炼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8.读一读,连一连。
庄严的 国旗
雄伟的 宣告
热烈的 声音
鲜红的 欢呼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热烈的——欢呼
鲜红的——国旗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中间为“的”,前面为形容词,后面为名词,完成时要注意分析前后词语的特点及意思,然后搭配,如:庄严的宣告。
故答案为:
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热烈的——欢呼
鲜红的——国旗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9.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寂静 安静 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告 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汇成 变成 融成)一阵(激烈 猛烈 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掌声 比作 雷鸣 。
(3)“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意思的递进
(4)文中画线的部分,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领袖的敬爱之情。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1)肃静 宣读 融成 热烈;
(2)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掌声 雷鸣;
(3)A;
(4)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领袖的敬爱之情。
【分析】语段选自《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寂静:指没有声音,很安静。安静:安详,宁静。肃静:严肃而安静。结合语境选择“肃静”。宣告:宣布,告知。宣布:公之于众。宣读:当众朗读。结合语境应选择“宣读”。汇成:汇合、汇集。变成:从以前的状态或情况转化为现在的状态或情况。融成:融入到一起。结合语境选择“融成”。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猛烈:气势大,力量大。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结合语境选择“热烈”。
(2)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阅读句子“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可知,这句话把“掌声”比作“雷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理解。阅读句子“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可知,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领袖的敬爱之情。
故答案为:
(1)肃静 宣读 融成 热烈;
(2)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掌声 雷鸣;
(3)A;
(4)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领袖的敬爱之情。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
佚名
1935年5月,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泸定桥是由13条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2条,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条,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冲击在岩石上,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海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拿 )着冲锋枪、短枪,( 背 )着马刀,( 带 )着马刀,手榴弹,( 冒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 攀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几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胜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①水势急。 湍急
②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奋不顾身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本文记叙了红军 夺取泸定桥的战斗 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的精神。文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时的 神速 、 惊险 形象地概括出来了。
(3)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 22位英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4)在文中找出一处比喻句,用“――”画出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击队员们行动之快速,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考点】记叙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补充句子;比喻.
【答案】(1)①湍急;
②奋不顾身;
(2)夺取泸定桥的战斗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神速 惊险;
(3)拿 背 带 冒 攀 22位英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4)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击队员们行动之快速,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分析】《飞夺泸定桥》主要写了1935年5月28日早上到29日清晨短短20小时的时间里,红军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行军120公里抢先赶到泸定桥下,面对危险英勇无畏,终于夺下泸定桥,奔向抗日前线,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湍急:水势急。
②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和字词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短文第2~4自然段可知,本文记叙了红军 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飞:(鸟、虫等)扇动翅膀在空中飞行;(自然物体)在空中流动飘浮;利用飞行器在空中行动;像飞一样快速运动;没有根据的;无缘无故地。夺:脱漏;使失去;强取;抢;争先取得;做决定。文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时的 神速、惊险形象地概括出来了。
(3)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与分析。“冲锋枪”前应用动词“拿”;“马刀”前应用动词“背”;“手榴弹”前应用动词“带”;“敌人密集的枪弹”前应用动词“冒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前应用动词“攀着”。从“拿”“背”“带”“冒”“攀”我们可感受到22位英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英雄们”比作“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击队员们行动之快速,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故答案为:
(1)①湍急;
②奋不顾身;
(2)夺取泸定桥的战斗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神速 惊险;
(3)拿 背 带 冒 攀 22位英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4)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击队员们行动之快速,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1.小练笔。
《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中的战斗场面描写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壮士,这种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你学会了吗?生活中,也有一些令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请选择一个场面,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200字左右)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
一次有趣的活动
岁月像湍湍激流,不断冲刷我的记忆,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但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
记得那是去年的秋天,老师为了让我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个队,一个是猛虎队,另一个是雄鹰队。我被分到了雄鹰队。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即将展开了。随着老师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后来两局我们队乘胜前进,连续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更激励我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拔河比赛。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选择一个场面,写一篇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难忘又有意义的活动来写。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解答】范文:
一次有趣的活动
岁月像湍湍激流,不断冲刷我的记忆,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但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
记得那是去年的秋天,老师为了让我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个队,一个是猛虎队,另一个是雄鹰队。我被分到了雄鹰队。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即将展开了。随着老师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后来两局我们队乘胜前进,连续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更激励我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拔河比赛。
【点评】本文选取难忘又有意义的校园拔河活动来写,重点写了紧张激烈的场面活动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最后总结活动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