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常生活着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真正理解“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探寻“为寻常生活着色”的几种方法,努力让文字变得优美一些,有趣一些,深刻一些。
【新设计】 .
1.以授课老师自己的摄影散文《冬鸟如花》为教学蓝本,和学生一起探索描述寻常生活的几种方法。
2.图文结合,读写结合,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
3.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循序渐进:首先,由“自家阳台上的小葱”引出“文字美妙,绘就美丽衣衫”;然后,以执教老师创作的摄影散文《冬鸟如花》和摄影的照片,还原老师的写作过程,和学生一起探索描述寻常生活的几种方法——抓住外部特征,用好特色比喻;视物如人,用有感情的词语来描绘词语,写出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让使寻常生活更有趣味更有深度;”物中有己,物即人“,在写物中放入”自我“,放入“人”,以升格内涵;最后,让学生明白“寻常生活”不“寻常”,关键在于能常常看见,勤于思考,丰富心灵,从而试着把寻常的生活加以艺术化。
【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记叙文写作基础,开始学写复杂的记叙文,但现在的学生生活体验相对缺乏,心理年龄偏小,平素更多是一个学习中的人,而非社会中的人,因而笔下的生活过于大众化,空洞化,概念化,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和真诚,这主要源于它们对生活和身边的景物关注度不够,所以,培养其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极其必要。另外,学生在写作手法上也比较盲目,所以作文教学也当传授一定的略有操作性的技巧方法。
【重点难点】 .
重点为描叙寻常生活的几种方法,难点是其中两种方法的运用:一是如何写出事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一是如何“代为之思”,使其情更远更有趣味,使其思更走向深刻。
【教学过程】 .
一.导入:“阳台上的小葱”——文字奇妙,绘就美丽衣衫。
在这美好的季节,希望我们在这一节课中,能体味到一点春天的芬芳味道。
今天的课,从我家阳台开始,看老师以前写的一段文字(投影):
想起阳台上花盆里那矮矮的一簇簇香葱,它们在冬天里似乎停止了生长,总停留在同一个高度,可某一天,花盆的一角却突然出现了一棵荠菜苗,翠绿而水灵,没几天竟还开出了白色的小花。还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的惊喜――我知道,有只鸟儿,已经在某个时刻来过我家的窗台逗留。
——《我喜欢轻翻书页》
请简要评价一下我家的窗台。请学生交流:
寻常,美丽,小清新,诗意……
比较窗台原型。展示图片:窗台上的小葱
无数叹息!何止寻常,太寻常了,简直有点儿小丑!
可见,文字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为寻常的生活、寻常的事物穿上一件美丽的衣服。
生活原本寻常,很少宏大壮观。所以,我们的笔注定离不开描绘寻常生活。下面,就借助《冬鸟如花》这篇文章来探索一下,如何为寻常生活着色。
二.主要步骤:“冬鸟如花”——还原写作过程,探寻写作的魔法棒
(1)看清外部特征,用好特色比喻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探讨交流:这篇文章描绘了生活中什么寻常的事物?
冬树,冬鸟 (冬天的树,冬天的鸟)
冬天刚刚过去,走得还不远。你留意过这两样事物吗?你被它打动过吗?那这篇文章中的冬树和冬鸟打动你了吗?
为什么? 美,动人,有情感。
怎么美?冬树如画,冬鸟如花。
为什么冬树会如画呢?
因为:冬树无叶,冬树无花,枝干如线条。你们知道很多画家最喜欢哪个季节吗?——冬天。
冬鸟不仅如花,还如铃铛,如新娘,如奇思妙想
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把美形象化了,画面化了。画面如下:
展示一张图片《冬鸟如花》,请学生简要评价。
自恋一下啊,这张照片是我拍的,说明我的摄影水平并没有停留在小葱的高度上。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我。没有选择名家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和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很贴近,二是因为我太熟悉这位作者了,知道文字背后的故事
我无数次被冬天的树打动,被冬天的鸟儿吸引,但不知如何动笔,直到有一天,我拍到这样一张照片:
一场小雪之后,看,这是小雪,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并非樱花树,樱花树上的麻雀飞走了,我没有拍到。这是银杏树。(银杏特别美,春天看嫩叶,秋天看颜色,冬天看枝干。)冬天,鸟儿落在树上,如花,真的很美。
明确:当有些我们感受到的美无法表现出来时,运用比喻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手法,但用好它并不容易。
进行一个小测试游戏:
现在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春天:
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满园春色;生机勃勃;姹紫嫣红;桃红柳绿,春色撩人……
现在,请说说东外校园里的花:玉兰、桃花,樱花,迎春花,山茶花,樱桃花、梨花……
知道它们分别长在哪儿吗?花瓣色泽等等,不开花时候的样子……
同学们很不错,是个有心人,观察比较细致,这是写好生活小事的基础。当然,还可以看得更分明一些。看花如此,看其他事物也一样。
以身边的一位老师所写的春天为例:
我知道/燕子衔来的春日里/无数音符般的垂柳/有些是潇洒的离子烫/而你是迷人的卷毛头/我知道/酢浆草合睡时的娇柔/盛开时的美丽/海棠春睡/紫薇俏皮地打着口哨/
明确:“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这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萨拉马戈书说过的一句话。
唯有看分明,才能抓住细部特征,抓住特征,才能自然而然地用好比喻。
(2)视物如人,用有感情的词语来描绘事物,写出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
俗话说,同一片风景,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样子,是因为,每样事物,除了外在特征,还有某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而且,它在每个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
现在,请每一位同学拿起笔,圈画出1-3小节中能体现事物精神气质的词语:
请一位同学来说,看能否找全:
沉默,忧伤,寂寥而深情,安静而风情,赴早约,逗留,单薄而伶仃……
看分明,把事物真的当做有生命的东西去注视,或者说,像注视一个人一样地去注视事物:像凝望你喜欢的人一样去发现的可爱之处,像盯着你的仇人一般去发现它的可恨之处,那么你的文字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了。(视物如人)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这一只我拍到了,请看图片。文中哪些词句让我们感觉到这只鸟在作者眼中特有的气质呢?有人的情意呢?
它多情,俏皮,安静地回眸,期待另一个,犹如“静女其姝”,简要解释文章中引用的《诗经》里的句子。
……
(你们学过了老舍的《想北平》,这篇文章里的“北平”,不单纯是大家心中的北平,更多的是老舍眼里和心中的北平,所以,才写得那么深情,有那么动人得话语“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
明确:如果你能感受到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那么某棵树,某只鸟儿,某片风景,就不再是大家眼里的那一个,而是你眼里你心中的唯独的这一个。 (个性化)
(3)“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让寻常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深意。
能观察事物的细部,捕捉到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还可以走得更远一些。来,跟着我一起画出这几个句子:
第8小节中:像在期待另一个生动而轻盈的身影。
第3小节中:原来是赴早约的麻雀
只等风来,似乎便可摇落串串脆音,或者,摇落一树关于春天的心事
第7小节中:像是孤单很久的树终于迎来了它的新娘,也许天空也不甘寂寞,所以才
随手涂抹下它胡思乱想的灵感妙语
你觉得这些句子都使用了什么手法呢?说不出来,没关系,其实我也是回看自己的文章时发现的:
在诗歌中有一种手法叫“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比如,你很想念你的朋友,你会想他此刻正在做什么呢?吃饭,看书,闲庭信步,或者看着月亮想念你……这么想其实因为你很想他。这几处,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都假想了一下,它们到底会什么会是我眼前看到的样子。这么一假想,文字就有趣了。
这个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呢?来个小训练。看图练习。
看一张图片:流浪猫。我们学校的流浪猫。它们很有故事,学生老师对它们都很好,有一只猫常和我们一起上早读课,学生读书,它坐那儿读人;还有一次,它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我问一个问题,学生不会,雅雀无声,它瞄了一声,学生不懂,它懂了。
来,我们看看同学看到了什么?交流:
三只猫在摩托车上,两只瞪着大眼睛,一只在闭目养神
三只猫很胖,很可爱,很漂亮
它的眼睛闪着光,好像想要和你进行灵魂的对话。
……
还看到了什么吗?请交流补充
法拉第。法拉第耶(谐音)
怎么没有同学说呢?我们今天讲的第一点:看分明。
你们觉得猫会想什么呢?交流:
我什么时候才能开上法拉第呢?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只土豪猫,我到底选择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
是我们学校的高东生老师拍到了这张照片。他又看到了什么呢?法拉第,还有猫的一身漂亮的闪闪发亮的皮毛,于是他写下了这句:
名车名模,穿得太多,没人看,睡会儿
比较深刻,有讽刺意味,现在的车模越穿越少。高老师由猫及人,代为之思,很好得讽刺了社会中的某一类现象。我们虽然没有他想得深刻,但也很不错,看来这方法还是管用的。你们以后可以多试试。
如果说前面两种方法能使你的文字富有“个性化”,那么“代为之思”这种方法,也许能使你的文字走向趣味化和深刻化
(4)阅读延伸,走向“大家”
其实很多大家都在使用这些最基本的方法——“看分明,抓特征,用比喻;视物为人,代为之思”,只是大家们用得很自然,不被大家在意而已。
推荐一位作家:鲍尔吉·原野 请看他怎么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小草:先闭上眼睛稍微想一下,初春小草,你会怎么描述它呢?看文字投影:
“草在出生的时候,抱紧身体,宛如一根针,像对土地恳求:我不会占太多的地方。而它出生的土地,总是黑黑的,好像泪水盈满了土地的眼眶。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日日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
土地哭了,为青草的出生;青草出生的土地,散发着草的汗香。
惠特曼说,草“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乃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生长”。面对着草,能体会谦卑的力量、贫贱的力量、民主的力量。这些观念像草一样,在静默中,分分秒秒生长。
写得真是好。越读越觉得好。鲍尔吉·原野,着实是有一个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细致观察和体悟生活的人,所以他的文字才那么特别。课后你还可以多多去阅读他的文章,感受这些方法的巧妙使用。
仔细琢磨一下,也许还有一种方法,“物中有己,或者说“物即人”
读一下《冬鸟如花》的最后一段,看看哪一句话中有我呢?
是这一句:“它们,让惟剩下枝干的树,瞬间灵动起来,也让我们野鸟一般的心,跟随着它们的身影,四处流浪,找寻着另一个自由的奇幻世界。”
每次有人说,如果让你选择成为一种动物,你选择什么?每次我都想到小鸟,我特别羡慕小鸟的自由自在,可能是生活中的我特别循规蹈矩,很平凡也很安分,鸟儿的形象满足了对自由自在的世界无比向往的另一个我。所以,还是那句话,文字,多么美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愿,都可以在文字中完成。
那么,就拿起笔,去写吧!
今天我们聊的是写寻常事物,写人其实也是一样。你们也可以试试同样的方法。
三.小结:“生活,其实无需着色”——用丰富的心灵,使寻常的生活艺术化
今天,我们探讨了如何为寻常生活着色的几种方法。但讨论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是否明白,生活,其实无需着色。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很不错,刚刚结束,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但平凡的世界其实并不平凡。我们的生活本身也足够精彩足够色,就如我拍摄的那两张鸟儿的照片。我只是用文字还原了生活之美。我们今天所讲的所谓方法,在写作中属于较低档次,是初学者的无奈之举,最高境界的文字,可能什么修辞都没用,只运用白描寥寥几笔,便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正如有人说,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因为比喻毕竟是比喻,也好比画画,你能想象郑板桥画竹,会选用绿色颜料吗?
想告诉同学们的是:用好你的眼,去看见世界的丰富吧,它是一切技巧的前提;用好你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独特吧,你有怎样的心灵,就能看见怎样的世界,就如那张有点小丑的小葱,我能把它写得那么美,是因为当时我真的被那棵荠菜苗打动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一瞬间的惊喜;日本一位作家说过:语言,有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一半是人自身。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语言在为寻常生活着色,不如说是用心灵把寻常的生活艺术化。
最后展示一张照片。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拍摄的,大眼睛豆娘,和蜻蜓差不多的那种,我们为他起了一个名字:好奇。
【测试】
附:
冬 鸟 如 花
张家港高级中学 郭静娟
冬天里,树叶越来越少,光秃秃的枝干,渐渐成了画家笔下的线条。所有凋零了叶的树,都是一幅画,疏朗的构图,感伤的意境,写意的笔法。
它们沉默地站立着。在冬日和煦的阳光下,在略带着忧伤的黄昏余辉里,在日日走过的小区一角,在偶尔经过的某个长廊一侧……一抬头,你总能遇见一棵惟剩下枝干的树。高大者总是寂寥而深情地仰望着天空,小株者则安静而风情地四处伸展着细密的枝丫。
有一天清晨出门,被楼下的一株樱花树吸引。灰褐色的枝干上,原本只剩下寥寥数片深红色叶子,它们稀疏地挂于枝头,单薄而伶仃,可这一天的樱花树,有些与众不同,两根横斜的枝干上,竟然都垂挂着一串灰色的铃铛,细看过去,才发现,原来是来赴早约的麻雀,一只,两只……五六七,共八只。它们蜷成圆融的球状,静静地逗留在枝干上,和那几片樱花叶相互映衬,如两串铃铛一般,垂挂着,只等风来,似乎便可摇落串串脆音,或者,摇落一树关于春天的心事。
想起春天时它们的样子。诗人说,春天里,它们的身体,像一把把打开的小铜锁,跳上跳下,在树枝上弹奏着自由。而冬天早晨的寒意,消除了它们的活泼,它们瑟缩着,躲进了自己温暖的羽毛里,可眼神依旧清灵。
奔回家拿相机,想记录下这串冬日里的音符,可当回来,樱花树上空荡荡的,惟剩那几片叶子,寂寞地等待着掉落的那一刻。
喜欢冬天里的这些小鸟。它们总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你看,一只流浪的鸟儿,偶尔栖息在某棵树的枝头时,像不像是孤单很久的树终于迎来了它的新娘?一群快乐的鸟儿,叽喳着落在光秃秃的银杏树干上时,像不像是盛情绽放的花朵,只是褪下了金黄灿烂的颜色?而当一列不知名的银白色鸟儿,闪着银光从我们的头顶飞速掠过,又带着我们的目光远去,飞向湛蓝的天空深处时,你是不是会觉得,也许天空也不甘寂寞,所以才随手涂抹下它胡思乱想时的灵感妙语,用来愉悦慰藉那些旅行者或者孤独者忧伤的内心?
记得有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曾拿着相机,去一个少人多树的公园里,寻找鸟儿,想让镜头里冬日的沉寂世界变得轻盈和跳跃些。走在无人的石块小径上,远处总是传来啁啁啾啾的鸣唱,可等走近,那些黑白的、灰黄的鸟儿便箭一般得往远处掠去了,或者,悠悠地,跌宕着身姿,扑棱棱飞远了。无奈之下,索性找了一块向阳的石头,坐在融融的草地上,细数阳光。偶然间一侧头,不远处一株笔直的树梢头,不知何时翩翩飞来了一只灰黄的小鸟。它羽翼合拢,昂着头,多情地望向远方,偶尔,还俏皮地扭一下并不纤细的腰,顾盼有意,有时会倏地轻啄一下树干,掉转头来,安静地回眸,像在期待另一个生动而轻盈的身影。“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里曼妙风雅的句子,原来也适合美丽的鸟类。
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忘记了身处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镜头,它记录下的,不只是一只鸟儿的故事,似乎,还有童年的光阴和情怀。自己好像还原成了一个逃学的孩童,只为寻找一只喜欢的鸟儿,便忘却了所有的叮嘱,任由脚步,把自己带向有着欢歌的草地和树林。
时光,一定是个有情人,有些美好,即使我们以为忘却了,或者以为已经被无声的岁月淹没了,它依旧会在某个适当的时候,装作不经意地把那些美好交还给你,让你突然间就心中湿润。
窗外,不时响起一声两声熟悉的欢歌。冬日里,鸟儿,是时空里最朴素的花儿,它们,让惟剩下枝干的树,瞬间灵动起来,也让我们野鸟一般的心,跟随着它们的身影,四处流浪,找寻着另一个自由的奇幻世界。
【作业】
正是陌上花开的美好时节,漫步校园,处处春色动人,请静下来心来,独自用心去发现,和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昆虫等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用文字绘就一幅或几幅你眼中的“春日剪影”。字数不限。文体不限。
课件10张PPT。 想起阳台上花盆里那矮矮的一簇簇香葱,它们在冬天里似乎停止了生长,总停留在同一个高度,可某一天,花盆的一角却突然出现了一棵荠菜苗,翠绿而水灵,没几天竟还开出了白色的小花。还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的惊喜――我知道,有只鸟儿,已经在某个时刻来过我家的窗台逗留。
——《我喜欢轻翻书页》为 寻常 生活 着色
张家港高级中学
郭静娟春天:我知道/燕子衔来的春日里/无数音符般的垂柳/有些是潇洒的离子烫/而你是迷人的卷毛头/
我知道/酢浆草合睡时的娇柔/盛开时的美丽/海棠春睡/紫薇俏皮地打着口哨/
“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这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萨拉马戈说过的一句话。 名车名模,穿得太多,没人看,睡会儿。
文/图 高东生)
初春小草:
草在出生的时候,抱紧身体,宛如一根针,像对土地恳求:我不会占太多的地方。而它出生的土地,总是黑黑的,好像泪水盈满了土地的眼眶。草是绿色的火,在风和雨水里蔓延。一丛、一丛的,不觉中连成一片。在草的生命辞典里,没有孤独、自杀、清高、颓唐这些词语,它们尽最大的努力活着,日日夜夜,长长的绿袖子密密麻麻写的全是:生长。
土地哭了,为青草的出生;青草出生的土地,散发着草的汗香。 惠特曼说,草“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乃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生长”。面对着草,能体会谦卑的力量、贫贱的力量、民主的力量。这些观念像草一样,在静默中,分分秒秒生长。 (鲍尔吉·原野)
用好你的眼,去看见世界的丰富吧,它是一切技巧的前提。用好你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独特吧。你有怎样的心灵,就能看见怎样的世界。用你的心灵把寻常生活艺术化。 语言:有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一半是人本身。生活 无需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