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7 16: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适 空灵 着落(zháo) 薄雪(báo)
B.晌晴 地毯 慈善(cí) 镶嵌(xiāng)
C.发髻 秀气 贮蓄(zhù) 肌肤(jī)
D.宽敝 清亮 澄清(chéng) 看护(kā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
A.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B.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D.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的感受?
6.下列各项中,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无比优越的。 ②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沉重与乏味,即使偶有轻松也是稍纵即逝。 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④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7.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8.仿照画浪纹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同:春天(1) , , ;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 , , ;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10、第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雪后小山的?从文中找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12、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3.第1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 点?


14.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第6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6.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瓜·茄子·小鸡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
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还是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
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
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儿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
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伯伯何等艰辛,为一个蒲团南瓜。
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
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
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青茄子、红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是神仙般的伙食。
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
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
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
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
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
妈妈就成全她。
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到窝里了。
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
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一个小黑点而已。
《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
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地坐在稻草堆上,望远……
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
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唧唧唧”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一起养起来。
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麦娘。
(选文有改动)
17.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18.选文第一部分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9.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
20.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浪纹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1.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浪花 杨朔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过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餐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靠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又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说得妙,里面又含着多么深的人情世故。我不禁对那老渔民望了几眼。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清朗,又深沉。老渔民说完话,不等姑娘们搭言,早回到船上,大声说笑着,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似的新鲜鱼儿。
我向就近一个渔民打听老人是谁,那渔民笑着说:“你问他呀,那是我们的老泰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不过我们叫他老泰山,还有别的缘故。人家从小走南闯北,经得多,见得广,生产队里大事小事,一有难处,都得找他指点,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此后一连几日,变了天,飘飘洒洒落着凉雨,不能出门。这一天晴了,后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红的霞光,从海边散步回来,瞟见休养所院里的苹果树前停着辆独轮小车,小车旁边的一个人俯在磨刀石上磨剪刀。那背影有点儿眼熟。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说:“老人家,没出海打鱼么?”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说:“哎,同志,天不好,队里不让咱出海,叫咱歇着。”
我说:“像您这样年纪,多歇歇也是应该的。”
老泰山听了说:“人家都不歇,为什么我就应该多歇着?我一不瘫,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闲饭,等于骂我。好吧,不让咱出海,咱服从;留在家里,这双手可得服从我。我就织鱼网,磨鱼钩,照顾照顾生产队里的果木树,再不就推着小车出来走走,帮人磨磨刀,
钻钻磨眼儿,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活,总得尽我的一份力气。”
“看样子您有六十了吧?”
“哈哈!六十?这辈子别再想那个好时候了——这个年纪啦。”说着老泰山捏起右手的三根指头。
我不禁惊疑说:“您有七十了么?看不出。身板骨还是挺硬朗。”
老泰山说:“哎,硬朗什么?头四年,秋收扬场,我一连气还能扬它一两千斤谷子。如今不行了,胳膊害过风湿痛病,抬不起来,磨刀磨剪子,胳膊往下使力气,这类活儿还能做。不是胳膊拖累我,前年咱准要求到北京去油漆人民大会堂。”
“您会的手艺可真不少呢。”
“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不瞒同志说,三十年前,我还赶过脚呢。”
他正要讲述精彩过往的时候,休养所的窗口有个妇女探出脸问:“剪子磨好没有?”
老泰山应声说:“好了。”就用大拇指试试剪子刃,大声对我笑着说:“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
西天上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得红彤彤的。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他走了,他在海边对几个姑娘讲的话却回到我的心上。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老泰山姓任,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笑笑说:“山野之人,值不得留名字。”竟不肯告诉我。
一九六一年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动静相宜。冲击礁石的浪花,是势不可挡的动景,金光灿烂的晚霞,是绚丽优美的静景,描绘出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的画面。
B.文章写人方式多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景物烘托、他人评价的侧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正面描摹,手法灵活。
C.文章线索清晰分明。以“浪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推出一组“浪花”的特写镜头,结尾以“浪花”为喻点题,前呼后应,首尾圆合。
D.文章结尾别具匠心。在红霞如火、野菊绽放的景色中,老泰山的背影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蕴含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意。
23.文中多次运用“咬”字,请结合文本分析该字的妙处。
24.杨朔的散文善于从大处看眼,小处落笔,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背手法。
答案
1.C 2.D 3.A 4.A 5.A 6.B 7.B
8. (1)惠风和畅草长莺飞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9.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0.从上到下或空间顺序 山尖 山坡 山腰
从下到上或空间顺序 河面,空中,半空中,天上
11.(1)“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
(2)“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绿 ,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
12.和“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13.丰富、幽静。
14.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帝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15.示例①:运用了对比。如:“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更加突出了红叶滋润、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示例②:运用了比喻。如:“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将“地下的红叶”比喻为“薄薄的一层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叶的喜爱之情。
16.①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肃穆庄严”“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②更有对人生大大司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和当下、珍惜美好和欢乐等的感悟。
17.母亲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
18.写出了市场上卖的南瓜卖相不好看,口感不佳,与家乡的南瓜形成对比,突出家乡南瓜外形的扁圆美丽,堪称艺术品以及口感糯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赞美。
19.“勾”“铺”“描”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妈妈侍弄南瓜的情景,表现了妈妈照顾南瓜秧时的小心、仔细和对南瓜秧的爱惜、重视,深深地体现出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
20.拟人。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的情形,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精神。
21.对童年时光、家乡风物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经历中所得启示的感慨、难以忘怀;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22.C
23.①形象生动。如“是叫浪花咬的”一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浪花冲激海岸、凿刻礁石的力量。②寓意深刻。如“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一句,用“无数浪花”比喻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而一个“咬”字将他们团结奋进、坚韧不拔、改天换地的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24.①文章从大处着眼,表现了礼赞齐心协力、顽强坚韧、塑造江山、创造时代的新中国劳动人民的宏大主题;②文章从小处落笔,舍弃伟大人物和宏大场面,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普通劳动者“老泰山”置于日常生活情境中加以描写,折射宏大主题;③这种由平凡细微的人和事.反映重大主题的艺术手法,使读者倍感亲切,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