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二)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现象
2、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新知导入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请在图中画出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眼睛B通过平面镜“看见”A点的光路图。
新知讲解
一、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新知讲解
练习: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新知讲解
(一)用来成像——主要是用来观察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如自己的面容、姿势、口腔内牙齿等 。
五、平面镜的应用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潜望镜利用两个与水平面成45°夹角,且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使海底的人可以看到海面的情况。
(二)平面镜的作用: 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潜望镜
新知讲解
在由多块平面镜做成的万花筒内,我们可以看到美丽而 奇妙的图形
新知讲解
分别将一把不锈钢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对着自己,两次看到的像是否有差别?其中哪一个与汽车后视镜或马路边的道路反光镜的成像相似?
凹面镜
凸面镜
新知讲解
五、各种面镜
(一)凸面镜
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1、定义:利用球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 子
2、对光在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新知讲解
汽车观后镜
弯道观察镜
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
新知讲解
汽车观后镜
弯道观察镜
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二)凹面镜
1、定义:利用球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 子
2.对光的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新知讲解
太阳灶
3、应用
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
课堂练习
1、莲花湖是达城的后花园,在初夏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面下游弋;树荫下的地面上有无数的圆形光斑;巴山大剧院传出优美的歌声。此情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
C. 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
D. 排练中的小花正在靠近剧院中的大镜子,她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A
课堂练习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 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 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B
课堂练习
3、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
C
课堂练习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A
课堂练习
5、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小鸟靠近湖面时,像远离湖面
C. 小鸟在湖中的像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D. 小鸟到湖面的距离大于像到湖面的距离
C
课堂练习
6、 同学们每天早晨起来洗漱时要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面容,我们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我们面镜时,像的大小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虚像
不变
课堂练习
7、(2023年江苏连云港)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_°。远远望云,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不变
140
60
6
课堂练习
8、如图乙所示,物体AB放置在平面镜MN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井保留作图痕迹_______。
课堂练习
9、(2023年山东滨州)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课堂练习
10、(2023年广东广州)如图,S为光源,画出①光线a的反射光线;②S在平面镜中的像。
课堂练习
11、有一工作间,人在B处要想看到外间A处的花盆,需要在某处安装一块平面镜。请把平面镜C画到合适的位置,并完成由B看到A的光路(只需在图中画出一条光的完整路径)。
课堂总结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板书设计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作业布置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65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6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二)
1、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
B.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 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 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 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3、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 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 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4、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5、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玻璃板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6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___________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_____cm。
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24江苏连云港)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2024江苏扬州)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灯的亮度,观察到吊灯的像更___________。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___________,她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___________。(本题后3空填变化情况)
9、(2024年成都)夜幕降临,横跨成都锦江两岸的安顺廊桥灯火璀璨,桨声灯影里,夜色让人陶然而醉,正所谓“锦江灯月遥相近,烟火市井三千年”。如图,水中“灯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若锦江水面上涨,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变________。
10、“照镜子,正衣冠”。小红站在平面镜前0.3m处,她的像离她 __________ m.利用自制简易潜望镜可以观察到高处的物体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 ________ 。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充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 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
1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1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
14、图甲为开封铁塔及其倒影的美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塔尖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
15、(2023年湖北咸宁)“仙女飞天”魔术表演中,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漫舞的仙女,实质是挡板后的演员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P点观众看到仙女的光路图。
答 案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
A.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因为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棋子不能重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证像的虚实时,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从B处直接观察光屏,通过看到光屏上没有像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光的直线传播会形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但不会形成倒影,故A不符合题意;
B.国家大剧院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而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故C不符合题意;
D.光色散现象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 虚 6 10
解析:由平面镜所成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实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蜡烛的高度为6cm,所以像的高度也为6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为10cm。
6、答案: (1). 虚像 (2). 不变
7、【答案】 ①. 1.7 ②. 3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小明身高1.7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7m。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距离平面镜3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
[3]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8、【答案】 ①. 清晰 ②. 不变 ③. 变小 ④. 不变
9、【答案】 ①. 反射 ②. 小
【解析】
【详解】[1]水中“灯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
[2]若锦江水面上涨,则灯距离水面的距离减小,即物距减小,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距变小,故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10、答案:0.6;改变光路
解析: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
90°-30°=6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即反射角为变为
60°+10°=7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70°+70°=140°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6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向下俯冲还是向上飞,像和小鸟等大,所以若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该“倒影”的大小不变。
11、答案:(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像距等于物距
(3)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解析:(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像距等于物距。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我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理由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12、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A ③. 不变 ④. 虚像 ⑤. 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 ⑥. A
解析:(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通过平面镜看到镜子后面像,目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时,小芳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只有在A侧反射光线才会进入眼睛,从而看到A的像B,在B侧看不到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大小相等,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不能成在光屏上。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可能是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导致蜡烛A的像偏高或偏低,无法在桌面上找到与蜡烛A重合的像。
(6) 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蜡烛A的成像仍在B处,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14、 答案:
解析;首先找到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为塔尖,连接A和眼睛,与水面的交点O,在水面以下用虚线,水面以上用实线,并标上指向眼睛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连接塔尖A’与O点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
15、答案: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连接,做垂直平分线即镜面的位置,连接交镜面于O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P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