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8 08: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他是一个无可救落的乐天派,是位乐观旷达的高人。
——林语堂
与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一样,他成熟于一场灾难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
他是:
宋人曾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今天我们就学习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苏轼
北宋●苏轼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心态。 (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重点)
苏轼 (1037-1101),字 ,号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_______派词人。
三苏:是苏轼与父 弟 的合称,都在_______________之列。
苏辛:与_________都属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书法“宋四家 ”:擅行书、楷书,与 、 、 并称书法“宋四家”。
我知道
北宋
“唐宋八大家”
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苏洵
苏辙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背景资料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知识备查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备查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 何年。我欲 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 朱阁,低 绮户,照 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 长向 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 人 长久,千里 共 婵娟。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què
qiónɡ

chán
再读诗歌,梳理注释翻译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熙宁九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了这首词,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译 文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处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译 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宫殿。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意思是词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哪里比得上。
端起酒杯。
胜,受得住、经得住。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总有悲欢离合之事,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之时,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只愿你我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译 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朱红色的楼阁。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为什么。
雕花的门窗。
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1.这首词由几部分构成,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
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情景交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2.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疑惑思考
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3.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材料: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王安石令御史弹劾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自请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本词是熙宁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所作。
天上
庙堂之高
人间
江湖之远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想回朝廷为国效力
怕朝廷之上排挤、打压
地方上仍能有所作为
反映出作者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但又怕党政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
天上人间
初读诗歌
兼怀子由
1074年-1076年,任密州知州
组织民众用火烧、深埋的办法除蝗,保护农业;
修渠引水、求雨抗旱,引山水灌溉,解决土地干旱;
为民众申请免赋税、减盐税,发救济粮;
平定匪患;
申请让百姓贩卖许可数量内的盐以增加收入;
出台政策制止弃婴陋习,几年时间里挽救了几千个弃婴;
修密州府衙、超然台,留下了历史古迹。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把酒问天
赞叹美好月夜
向往美好天宫
内心矛盾
幻想脱离世俗
留恋人间生活
写对天上宫阙的向往,显示出了苏轼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落寞情绪,在出世(离开官场)、入世的矛盾转折中能看出作者最终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4.因思念亲人,久难入眠,只能看着那月亮:
写月亮移动,暗示时间流逝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被贬的失意
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6.此时政治失意且兄弟多年未能团聚的词人是否就一直陷入这深深的痛苦中呢?
哲理: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
要以豁达胸襟面对人生的哲理。
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对天下人真诚的祝福,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结语
本词借月抒怀,上片写了月下饮酒大醉后对天宫的浪漫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重新确认;下片写对月怀人。抒发了对远方弟弟的思念,对人生离散的哲理性思考,最后以对人们的美好祝愿作结,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亲人的美好祝福。
古代诗歌中“月”意象总结
相思之情: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怀才不遇、贬谪流放之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思乡怀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黍离之悲、亡国之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基础积累,积少成多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
一句中“此事”指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
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课后小练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主要抒发对政治的感慨,下片过渡到对兄弟的怀念。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表明词人对月上仙宫无限向往。
C. “转朱阁,低绮户”写月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的样子。
B
【解析】“我欲”“又恐”表现出词人虽然向往天上的生活,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课后小练
2.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开篇发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B
【解析】“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课后小练
1.借明月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2. 写出不知何去何从的内心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3.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感慨的句子是:
4.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
5.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背诵、默写诗歌。
课外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