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候课任务
阅读课本48—51页,勾画以下知识点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任务、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时间、内容、影响
3、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912年1月1日
学习目标
1、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时间、地点、任务、意义)
2、知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
3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4、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视频导入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成立
时间
地点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国旗
纪年
政府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五色旗
汉满蒙回藏
南京临时政府
公历 民国纪年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的组织机构
(中华民国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国家名称
概念解释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1914年
1916年
(民国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民国元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5年
民国6年
民国3年
民国N年
公式:公元X年=1911+民国N年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材料研读(P49)
想要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不敢公开反帝。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实力,具有软弱性。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
背景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被迫重用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镇压
政治欺骗
趁机施压进攻
妥协退让
逼宫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过程
1912.2.12
1912.4
1912.2.13
1912.3.10
1912.2.15
阅读教材第49页—50页,整理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宣统帝退位
溥仪
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在课本第49页中找出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1.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2.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
颁布人:
指定机构:
目的:
性质:
意义:
局限性: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
参议院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在当时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
(法院)
立法权
(参议院)
权力制衡
责任
内阁制
作用: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成功
(进步性)
失败
(局限性)
(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改变。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启示
小结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总统:孙中山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课堂检测
1.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
A.宋教仁 B.黎元洪 C.袁世凯 D.孙中山
2.“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