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整体感知
1851年
1839年
1860年
1895年
1900年
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1900年
1856年
1894年
1840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反抗: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侵略:中华人民的民族危机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1900年-1901年(辛丑年)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揭露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未有之奇变
——义和团运动
壹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1.兴起
(1)时间:
(2)由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这个组织来源于长江以北各省中流传甚久的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白莲教。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他们利用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1.兴起
(3)原因:
材料2:“教会势力很大,新县官到任拜!庙完后,就要去拜神甫,神甫出入都坐轿车。普通百姓不敢和教徒发生争执,教徒常常威胁说:“奶奶的,逮你去见神甫去!”百姓不能和教徒打官司,不论什么官司,无论谁有理,总是教徒打赢,连县令也怕教会势力。”
——《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
材:1: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②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2.发展
(1)斗争方式:
(2)特征:
(3)性质:
材料研读: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都是教堂止住天。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节选)
①捣毁教堂;②拆毁铁道;③砍断电线
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①迷信色彩;
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②武力斗争,盲目排外;
一、未有之奇变——义和团运动
(4)口号:
【问题思考】如何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扶清”
“灭洋”
局限性: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迷信色彩。
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理性爱国,让爱国更有深度
2.发展
(5)清廷态度:
剿灭
(镇压)
招抚
剿灭
(镇压)
一场殊死的较量
——抗击八国联军
贰
二、一场殊死的较量——抗击八国联军
1.原因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杀洋人毁洋物)
清政府
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强烈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八国联军号称为保护使馆而兴兵,其实他们怀有更大的侵略野心……试看他们的自供。
德国:欲在山东扩大权利,更望能置手烟台上。
英国:甚愿中国南北分办,有意以南京为东南各省都城。
法国:为自保起见,亦不能不有事于滇粤之边。
美国:主张开门共利。
日本:须于福建、浙江保存势力。
俄国:须力保不再肇事,方肯将满洲交还。
——《中国近代史》傅乐成主编
大英帝国
美利坚合众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日本帝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王国
二、一场殊死的较量——抗击八国联军
2.概况
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000多人,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
二、一场殊死的较量——抗击八国联军
3.过程
5月
6月
6.17
②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
③义和团在廊坊抗敌,联军撤回到天津。
①英、俄等以“保护使馆”名义,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④联军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6.21
⑤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⑥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使清政府处于被动局面,成为列强扩大战争的借口。
7月
⑦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8月
⑧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⑨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图为八国联军的军官在当时的日本领事馆的合影。
二、一场殊死的较量——抗击八国联军
3.结果和影响
材料1: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材料2: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3:“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
烧、杀、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举行阅兵
八国联军在到处奸淫中国妇女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客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走向崩溃的边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叁
1901年9月7日(辛丑年)
清政府VS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签订国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及影本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享年79岁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3.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
政治 禁
军事 拆
外交 划
改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丧失军事自主权;便利列强对清政府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屈辱之中,中国外交体制迈向近代化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4.影响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当作“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向列强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影响:①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思考】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6-1842.8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56.10-1860.11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1894.7-1895.4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1900.5-1901.7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思考】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农民阶级
1851.11-1864.7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资产阶级改良派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899-1901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
洋务自强运动、戊戌变法运动都失败了,清政府已堕落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随后,国人开始关注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辛亥革命
三、走向崩溃的边缘——《辛丑条约》的签订
【问题思考】从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对比,你有何感触?
从1901年到2021年,两个辛丑年,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中国态度、中国底气。
弱国无外交, 国强就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利用)
抗击八国联军
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根本)
过程:
廊坊阻击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随堂检测
1.《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中的乱民是指( )。
A.太平天国 B.洋枪队 C.义和团 D.国民革命军
C
2.“(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
随堂检测
3.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捕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宅子 D.老四远赴重洋去美国留学
C
4.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