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28 12: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概念辨析,了解元素的概念,明确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明确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落实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关系,提升“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和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和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提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低钠盐”中的“钠”和“高钙牛奶”中的“钙”是什么含义吗? 【资料】投影课件,展示三种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引导学生寻找相同点,进一步引出元素的定义。 根据已有经验,可能会说出“元素”,也可能说出“物质”等其他答案。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元素。 聆听,思考,记笔记。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对元素概念的正确理解。
环节二:明确概念,确定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引入】细致观察图片,说出三种氢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讲解】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能说“一个元素”,而应该说“一种元素”。 2.原子是具有实体的微观粒子,所以可以用“个”来描述。如“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回答:三种氢原子的区别之处在于中子数不同。相同之处在于质子数相同。 聆听,思考,记笔记。 回答:①区别之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既论种类,也论个数。②联系: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元素观”。
环节三:讨论概念,明确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提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提问】下面,我们请3个同学以课件的图示为例,讲解元素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课堂练习】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汞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提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你能举例说明吗? 【讲解】下面,我们从元素的视角重新认识地壳和生物体。如图所示,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而在生物体内元素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氧、碳、氢、氮。 回答:①物质由元素组成。②物质由原子构成,或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同学1回答:以氧气为例,宏观上,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微观上,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同学2回答:以金刚石为例,宏观上,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微观上,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同学3回答:以氯化钠为例,宏观上,氯化钠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微观上,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由水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由汞原子构成的。 回答:在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就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也只含有碳元素。 聆听,记笔记。 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需要明确元素和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师结合实例,通过设问,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环节四:发展视角,从元素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提问】学习元素之后,让我们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再次认识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拓展】烟花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这也与元素有关。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焰色试验: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所呈现的就是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元素的焰色。 【练习】1.下列对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的排列,符合从大到小顺序的是( )。 A.O、Si、Al、Fe B.Al、Fe、Si、O C.Fe、Al、Si、O D.Si、O、Fe、Al 2.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3.“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同学1回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过程中,由硫原子、氧分子反应变为二氧化硫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从原子的角度来看,反应前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也只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从元素的角度来看,反应前后只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种类不变。同学2回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中,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由过氧化氢分子变为水分子和氧分子。原子种类不变,只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元素种类也不变,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聆听,记笔记。 思考,回答问题。 1.A 2.B 3.D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明确元素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发展“元素观”。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元素的魅力,从而热爱科学。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