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28 12: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2.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3.知道简单物质化学式的读写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化学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认识纯净物的组成 【活动1】再认识水的组成。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想一想关于水的组成,你有了哪些认识? 【归纳】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完善对水具有“定组成”的认识。 【活动2】再现化学史,展示对氯化钠“定组成”的研究。 【总结】纯净物具有固定组成。 讨论、分享。 回顾电解水实验,寻找实验证据,证实水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倾听、思考。 基于实验证据,形成对纯净物具有固定组成的认识,为建构化学式的符号模型提供了依据。
环节二:表示纯净物的固定组成 【活动1】在任务单上,用化学符号表征水的“定组成”,通过筛选与评价,建立表征纯净物固定组成的符号模型,即化学式。 【活动2】梳理化学式H2O的含义。 【活动3】应用模型,解读化学式CO2的含义。 【活动4】辨识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 书写、讨论、筛选。 思考、倾听,体会化学式的含义。 深化对符号模型的理解。 构建表示纯净物固定组成的符号模型——化学式,帮助学生完成从语言文字描述到化学符号表征的转化。 基于化学式的符号模型,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下对纯净物固定组成的认识。
环节三: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活动】归纳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律。 观察、总结。 建立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规律,能够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环节四: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化学式的符号模型与纯净物具有固定组成的联系。 聆听。 巩固知识。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