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3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3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28 12: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灭火实例的分析,认识灭火原理,并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 关问题。 2.通过讨论日常生活的防火及逃生方法,了解调控燃料燃烧的方法和价值,初步体 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运用燃烧反应模型认识灭火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灭火原理和防火措施。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新课引入 【图片展示】 火之“福”、火之“祸”。 【问题】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燃烧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反应? 倾听、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回顾燃烧反应模型,为利用燃烧反应模型归纳灭火原理做铺垫。
环节二:应用燃烧模型,分析生活中的灭火实例,归纳灭火原理 【思考与讨论】 情况一: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应该怎么处理? 情况二:做实验时不慎打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该怎么处理? 情况三:纸张、纸箱着火怎么处理? 情况四:森林着火怎么灭火? 思考、回答: 通过控制反应物、反应条件,可得出灭火的三个原理分别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应用燃烧模型分析实际问题。 初步形成合理利用、调控化学变化的意识,认识调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环节三:认识常见的灭火器,针对不同火情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 【演示实验1】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结论】 可通过二氧化碳隔绝氧气来灭火。 【演示实验2】 泡沫灭火器。 认识生活中常见灭火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资料】轮胎起火,灭火器灭不了火? 【小结】根据火灾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 介绍先进灭火器,如声波灭火器、智能灭火机器人。 观察现象,思考回答。 观看。 思考。 借助实验分析,结合燃烧模型认识灭火器的灭火原理;针对不同火情选择适当的灭火方法。
环节四:学以致用,火灾自救 【资料】回忆电影院消防宣传片。 【归纳】火灾自救措施。 【问题】为什么要捂住口鼻、弯腰逃生? 【演示实验3】高低蜡烛燃烧。 思考。 形成正确防火、灭火、用火的安全观及珍视生命的意识,体会可以利用燃烧反应规律避开灾害,造福人类,从而弘扬正确的学科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环节五:总结提升 【总结】利用燃烧模型分析了灭火的原理,通过控制可燃物接触面积大小、氧气是否充足、温度高低来调控燃烧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并且学习了针对不同的火灾类型选用不同的灭火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火胜于救灾,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发生,不携带易燃物和火种,从源头上杜绝火灾,共同为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倾听。 认识到学习灭火的重要性,在防火、救火中渗透生命教育。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