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21:11:09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
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句式。
2. 把握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知识积累
1.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故事。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病偻,隆然伏行 偻: 脊背弯曲 驼背
(2)名我固当 固: 的确 确实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 繁殖
(4)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①殷: 深厚 ②勤:急切 殷切
(5)勖尔植 勖: 勉励
(6)病且怠 ①病: 困苦 ②怠: 劳乏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 所以 乡里人 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古义: 已经这样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它的果实 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小民 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甚善,名我固当 名: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故乡人号之“驼” 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3)早实以蕃 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字而幼孩 字:名词作动词,养育,抚养
(5)而卒以祸 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
(6)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名词作动词,作传
(7)旦视而暮抚 旦、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鸣鼓而聚之 鸣:使动用法,使……鸣响
(9)驼业种树 业: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5.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故不我若也。 句式类型: 宾语前置
译文:所以(这些种树的人)都不如我啊。
(2)吾又何能为哉! 句式类型: 宾语前置
译文:我又能做什么呢?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句式类型: 宾语前置
译文: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6.一词多义
因: ①因人成事 依靠 凭借
②因材施教 根据 按照
③陈陈相因 因袭 沿袭
④因势利导 顺着 就着
⑤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通过(特指通过某种关系)
⑥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趁
⑦于今无会因 机会
⑧因果报应 原因,起因
⑨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于是,就
⑩因噎废食 因为
文本探究
   1.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拓展阅读
边官柳宗元
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年唐代宪宗皇帝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实干家。他教沙塘人栽柚子,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蕴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有一辉煌席位。
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21岁即考得了进士,置身于治国安邦实践场上。在坎坷仕途路上,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财富;砚边疆开发治理为己任;把百姓的脱贫致富视为目标,视国家的安定团结视为目的。正由于此,他不留恋京城内地,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在坎坷崎岖的道途上。他丝毫不觉得是被贬被谪被罚而来的,他无丝毫垂头丧气,消极怠慢的表现。事实上,朝廷和官府的说客们,在动员他赴任边境时,也决不讲他是贬谪而去的。柳宗元顾不得这么多,对此也无所谓。不管是湖南的邵州永州,还是广西的柳州,都是需要自己大显神才的地方,愈僻远,凄凉,冷落,愈是他高兴去的地方,他要把被遗忘的角落催醒激活,因那里百姓更苦,治安更差,边境的江山更要稳定。更要发展与开发。正如他把广西灌县的清秀明澈的冉溪定为“愚溪”一样把自己当为“愚人”,甘心情愿地超越常人置身贫境之中,这对他是解脱,是安慰是幸福。他如一只忙蜂,在短暂的时间内,做了许多兴利除害的事情,他在柳州的几年内,竟写出了那么多光辉耀世的散文和书法艺术之作,超负荷地做出了那么多前无古人,后世无双的令人敬佩流泪的业绩。毫无疑问,正是恶劣环境,动乱社会,朝政腐败才把为数不多的清官廉吏凸现出来,才成全和造就一代文豪巨匠和艺术大师。
柳侯公逝世后,他的灵柩由他的朋友河东人氏裴居行立悄悄由广西跋涉数月行程数千运回山西运城家乡的,安葬费用是由他的朋友解囊支付的,这与利用公款,耗费巨资,惊天动地的大操大办成为明显的对比。他的名声赫赫而远扬,他的廉政闻名天下,沿途的匪盗歹人无有一人去阻劫。柳侯公那么一言不留地匆匆离去,柳州百姓无不震惊,似乎是场突如其宋的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使他们极度痛苦与无奈,他们含着热泪,从四面八方赶来,捧着他遗下的衣服帽子,自发地像悼念亲人那样,挥泪隆重举行了他的衣冠安葬仪式。
我默默站在“柳宗元衣冠墓”前,脑海中浮现了他做人当官的理念,浮出边官柳宗元在南疆身先士卒,亲自动手惩贪官、治邪恶,栽树打井,行医垦荒催人泪下的画卷。我似乎看到他给壮人韦中立悠悠谈论做人为师的场景,仿佛听见给好友韩愈风平浪静地阐明当官做事的原则标准和申述朝政如何选用人才和治国安邦的高见。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慢慢地两眼湿润了,眼前竟出现当年柳州一方的百姓黎民面对失去亲人“愚人”的悲壮场面。《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高二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句式。
2. 把握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
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知识积累
1.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病偻,隆然伏行 偻:
(2)名我固当 固: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
(4)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①殷: ②勤:
(5)勖尔植 勖:
(6)病且怠 ①病: ②怠: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 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甚善,名我固当 名:
(2)故乡人号之“驼” 号:
(3)早实以蕃 实:
(4)字而幼孩 字:
(5)而卒以祸 祸:
(6)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
(7)旦视而暮抚 旦、暮:
(8)鸣鼓而聚之 鸣:
(9)驼业种树 业:
5.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故不我若也。 句式类型:
译文:
(2)吾又何能为哉! 句式类型:
译文: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句式类型:
译文:
6.一词多义
因: ①因人成事
②因材施教
③陈陈相因
④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⑤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⑥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⑦于今无会因
⑧因果报应
⑨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⑩因噎废食
文本探究
1.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
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2.“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拓展阅读
边官柳宗元
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有“柳宗元衣冠墓”,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年唐代宪宗皇帝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实干家。他教沙塘人栽柚子,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蕴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有一辉煌席位。
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21岁即考得了进士,置身于治国安邦实践场上。在坎坷仕途路上,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财富;砚边疆开发治理为己任;把百姓的脱贫致富视为目标,视国家的安定团结视为目的。正由于此,他不留恋京城内地,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在坎坷崎岖的道途上。他丝毫不觉得是被贬被谪被罚而来的,他无丝毫垂头丧气,消极怠慢的表现。事实上,朝廷和官府的说客们,在动员他赴任边境时,也决不讲他是贬谪而去的。柳宗元顾不得这么多,对此也无所谓。不管是湖南的邵州永州,还是广西的柳州,都是需要自己大显神才的地方,愈僻远,凄凉,冷落,愈是他高兴去的地方,他要把被遗忘的角落催醒激活,因那里百姓更苦,治安更差,边境的江山更要稳定。更要发展与开发。正如他把广西灌县的清秀明澈的冉溪定为“愚溪”一样把自己当为“愚人”,甘心情愿地超越常人置身贫境之中,这对他是解脱,是安慰是幸福。他如一只忙蜂,在短暂的时间内,做了许多兴利除害的事情,他在柳州的几年内,竟写出了那么多光辉耀世的散文和书法艺术之作,超负荷地做出了那么多前无古人,后世无双的令人敬佩流泪的业绩。毫无疑问,正是恶劣环境,动乱社会,朝政腐败才把为数不多的清官廉吏凸现出来,才成全和造就一代文豪巨匠和艺术大师。
柳侯公逝世后,他的灵柩由他的朋友河东人氏裴居行立悄悄由广西跋涉数月行程数千运回山西运城家乡的,安葬费用是由他的朋友解囊支付的,这与利用公款,耗费巨资,惊天动地的大操大办成为明显的对比。他的名声赫赫而远扬,他的廉政闻名天下,沿途的匪盗歹人无有一人去阻劫。柳侯公那么一言不留地匆匆离去,柳州百姓无不震惊,似乎是场突如其宋的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使他们极度痛苦与无奈,他们含着热泪,从四面八方赶来,捧着他遗下的衣服帽子,自发地像悼念亲人那样,挥泪隆重举行了他的衣冠安葬仪式。
我默默站在“柳宗元衣冠墓”前,脑海中浮现了他做人当官的理念,浮出边官柳宗元在南疆身先士卒,亲自动手惩贪官、治邪恶,栽树打井,行医垦荒催人泪下的画卷。我似乎看到他给壮人韦中立悠悠谈论做人为师的场景,仿佛听见给好友韩愈风平浪静地阐明当官做事的原则标准和申述朝政如何选用人才和治国安邦的高见。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慢慢地两眼湿润了,眼前竟出现当年柳州一方的百姓黎民面对失去亲人“愚人”的悲壮场面。
参考答案
3.(1)脊背弯曲,驼背(2)确实(3)繁殖(4)①深厚②急切,殷切(5)勉励(6)①困苦②劳乏
4.(1)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2)已经这样(3)它的果实(4)我们小民
5.(1)名词作动词,给……起名(2)名词作动词,称呼(3)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名词作动词,养育,抚养(5)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6)名词作动词,作传
(7)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使动用法,使……鸣响(9)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6.(1)(宾语前置句),所以(这些种树的人)都不如我啊。
(2)(宾语前置句)我又能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3)(宾语前置句)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因: ①依靠 凭借②根据 按照 ③因袭 沿袭④顺着 就着⑤通过(特指通过某种关系)
⑥趁机 趁⑦机会 ⑧原因,起因⑨于是,就⑩因为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