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视图 课件(2课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视图 课件(2课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9 12: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图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物体的三视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如图,假如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你能想象出它在这束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吗?把你想象的正投影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正面
左面
如果平行光线从左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情况又如何?如果平行光线从上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呢?
上面
正面
左面
上面
正面
像这样,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
左面
上面
正面
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左面
上面
正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议一议
(1)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与同伴交流.
(甲)
(乙)
(丙)
圆柱
圆锥

(2)在图中分别找出上述几何体的主视图.
(A)
(B)
(C)
(D)
(E)
(F)
(3)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
左视图
俯视图
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想一想
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吗?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随堂练习
1. 找出图中每一物品所对应的主视图.
(1)
(2)
(3)
(4)
(A)
(B)
(C)
(D)
2. 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皮球和一个蒙古包模型按如图所云浮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主视图是(  ).
(A)
(D)
(C)
(B)
D
课堂小结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图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直棱柱的三视图
情境导入
请你找出下列物体所对应的主视图.
(1) (2) (3) (4)
午餐肉
(a) (b) (c) (d)
(1)你能想象出这个正三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如图是一个正三棱柱.
探究新知
底边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称为正棱柱.
(2)小亮画出了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你同意他的画法吗?讨论一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3)你所画的主视图与俯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主视图与左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左视图与俯视图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在三种视图中,
主视图反映长和高,
俯视图反映长和宽,
左视图反映高和宽。
在画三种视图时,对应部分的长度要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通常把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下面,把左视图画在主视图右面.

画出如图所示的四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注意: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要化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要化成虚线.

画出如图所示的四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做一做
两个三棱柱的底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俯视图分别如图所示,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
(2)
(1)
(2)
俯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不能反映高度.
随堂练习
1. 已知某四棱柱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2. 画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观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小结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图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复习导入
三种视图分别反映几何体长、宽、高中的哪几方面?
探究新知
观察图1的三种视图,你能在图2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几何体吗?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图 1
(1)
(2)
(3)
(4)
图 2
根据图中的三种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一般先根据各视图想像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形状,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再根据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确定轮廓线的位置,以及各个方向的尺寸.
做一做
先想象一个几何体并画出它的三种视图,然后请同伴根据你画出的三种视图,描述这个几何体.
随堂练习
1. 画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3. 根据如图所示的三种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吗?(画出几何体的草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4. 根据如图所示的三种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吗?(画出几何体的草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1)
4. 根据如图所示的三种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吗?(画出几何体的草图)
(2)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THANKS!
感谢聆听 请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