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写作指导 +例文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写作指导 +例文分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8 16: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写观察日记》写作指导+例文分析
教材回顾
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观察日记,主要是通过连续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
一、习作内容
以连续观察为基础,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对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等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过程、想法和心情等,可附上相关图画或照片,展现观察的收获。
示例(来自课本)
我在花盆里种下几粒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秋天到了,有的树叶开始变色了我要记录树叶颜色的变化。
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我要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
我要观察家里养的小猫
二、习作要求
1、明确主题:围绕选定的观察对象展开,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收获。
2、内容具体: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包括外观、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描述观察的方法、过程以及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
3、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生动的词语,使观察日记更具吸引力。
4、结构清晰:遵循日记的格式,包括日期、星期、天气等信息,正文内容层次分明。
5、格式规范:格式正确规范(遵循日记的基本格式)。拟题思路本次习作要求写观察日记,可以直接用“观察对象十观察日记”拟题,如《国宝大熊猫的观察日记》;也可以用观察对象拟题,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还可以用“观察+观察对象”拟题,如《观察日出》《观察小乌龟》。
三、审题
1、抓住“观察日记”:明确这是一种特殊的日记形式,以观察为核心内容。
2、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要观察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等,思考其特点和可观察的方面。
3、注意“连续性”:进行连续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四、选材和构思
1、选材:
动物:可以选择宠物、野生动物或昆虫等,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行为变化等。
植物:如花卉、树木、蔬菜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等变化。
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月亮变化、天气变化等。
2、构思:
开头:在日记开头,写明日期、星期、天气等信息,然后简要介绍观察对象和观察的目的。例如:“[日期] 星期[X] 天气[具体情况] 今天我开始观察我家的小金鱼,我想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中间:详细记录观察的过程和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描述观察到的细节,包括观察对象的外观、行为、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可以写下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想法和心情。例如:“[日期] 星期[X] 天气[具体情况] 今天我发现小金鱼们游得特别欢快,它们的颜色也更加鲜艳了。我想它们是不是因为今天的阳光特别好呢?看着它们活泼的样子,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愉快。”
结尾:总结观察的收获或表达对未来观察的期待。例如:“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对小金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期待着它们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五、习作技法
1、运用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抓住观察对象的细节进行描写,如动物的毛发、植物的纹理等,使观察更加细致入微。例如:“小金鱼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片都那么精致。”
动作描写:描述观察对象的动作,展现其活力和特点。例如:“小兔子在草地上蹦蹦跳跳,一会儿吃草,一会儿玩耍,可爱极了。”
2、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向日葵的花朵像一个金色的太阳,灿烂夺目。”
拟人:赋予观察对象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加趣味性。例如:“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3、记录准确数据:
如果可能,可以记录一些准确的数据,如植物的高度、动物的体重等,增强观察的科学性。例如:“今天我测量了一下小树苗的高度,已经有 30 厘米了,比上周长高了 5 厘米。”
4、附上图画或照片:
在观察日记中附上相关的图画或照片,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观察对象的变化,增强日记的吸引力。例如:“我画了一幅小金鱼的画,把它们的可爱模样记录下来。”
六、例文分析
1、以《碗莲观察记》为例
10月16日 星期五 晴
爸爸今天下班带回来了一包灰褐色的、硬硬的小莲子。我好奇地问:“爸爸,这莲子怎么发黑了?是不是坏了?”爸爸告诉我:“这些是碗莲的种子,不是我们平时看到可食用的白色莲子。”于是我更加好奇了,追问道:“爸爸,既然碗莲也是莲花的一种,那它能不能长出莲蓬呢?”“土培当然可以,水培因为营养不够,可能长不出来。如果你要种的话,是选择土培还是水培?”爸爸为我解惑道。我思索了一下后,回道:“水培!”
随后,我们先找来一只大小合适的瓷碗,倒大半碗水进去,接着将碗莲的种子轻轻放了进去。只见种子像一块海绵似的,吃饱喝足后,渐渐沉入水中,睡起觉来了。看着沉在水底的种子,我心想:这黑家伙真的能发芽吗?好期待啊!10月16日的日记中,开头通过对碗莲种子的好奇提问引出观察对象,自然流畅。对种子的描述细致,如“灰褐色的、硬硬的小莲子”,让读者对种子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与爸爸的对话丰富了内容,也为后续选择水培方式做了铺垫。最后将种子放入水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只见种子像一块海绵似的,吃饱喝足后,渐渐沉入水中,睡起觉来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趣味性。
10月18日 星期日 晴
早晨,我还在睡梦中,耳边隐约传来一声惊呼:“碗莲发芽了!”我瞬间清醒,从床上一下子蹦了起来,立马跑到窗台边,细细观察——只见沉睡在碗底的碗莲嫩芽凭着强大的生命力,竟然从灰褐色的坚硬的“铠甲”中钻了出来。我小心翼翼地伸手一摸,觉得就像泥鳅似的,滑不溜秋的。再凑近闻一闻,隐隐有一股清香。突然,我眼尖地发现一颗种子有点与众不同。其他种子都长出了小芽,而它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我捏起它细细查看,原来是烂了,只能忍痛处理掉,哎,少了一个可爱的碗莲宝宝。10 月 18 日的日记,对碗莲发芽的描写十分精彩。从听到惊呼后的反应,到细致观察发芽的种子,“只见沉睡在碗底的碗莲嫩芽凭着强大的生命力,竟然从灰褐色的坚硬的‘铠甲’中钻了出来”,语言生动,比喻恰当。对发芽种子的触摸和闻嗅描写,使读者能更全面地感受碗莲发芽的状态。同时,对烂掉种子的处理也体现了观察的细致。
10月2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已经是我观察碗莲的第七天了。刚一放学回家,临近阳台,我就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心想:这是什么味儿呢?循着这股味道,我加快了脚步来到瓷碗边——原来是碗莲散发出来的啊!妈妈在一旁提议说:“你给它们换换水吧!”是啊,几天没有更换它们的“洗澡水”了,能不难闻吗?我赶紧换了水。换完水后,我才发现几天前的小芽,已经变成七八厘米长的小苗了,虽然依旧稚嫩,但充满了勃勃生机!见碗莲长成了苗,我越发期待它们开出莲花的样子了,那一定很美很美10 月 22 日的日记,通过闻到难闻味道引出需要给碗莲换水,情节合理。对小芽长成小苗的描述简洁而充满期待,“虽然依旧稚嫩,但充满了勃勃生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结尾以期待碗莲开花收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也体现了作者对碗莲成长的持续关注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满足观察日记的格式,记录时观察细致,描写内容准确生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情感真实,是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
2、以《豆芽成长记》为例
“鸭子嘴,蛇子尾,不吃粮食光喝水。”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植物?哈哈,答案是白白胖胖的豆芽。下面是我记录的豆芽成长记。开头以谜语的形式引出观察对象豆芽,富有趣味性,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明确了这是一篇关于豆芽成长的观察日记。
10月16日 星期一 晴
我抓了一小把绿豆放在小盒子里,并倒入少许水。浸了水的绿豆们好似一个个可爱的豆宝宝,有的在水上漂浮着,偶尔会有几个气泡慢慢聚集,又在水中破裂开来。它们身上都有一块小白点,这是它们的“肚脐眼”吗?凑近了看,有的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也有的趴在水面上闲目养神;还有的躺在水下“呼呼大睡”。原来硬邦邦的小豆子们变得 “神态各异”。详细描写了第一天绿豆泡水后的状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浸了水的绿豆们好似一个个可爱的豆宝宝”,以及拟人的手法,如 “有的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也有的趴在水面上闲目养神;还有的躺在水下‘呼呼大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绿豆此时的模样,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小豆子。同时,对绿豆的观察细致入微,包括它们在水中的位置、身上的小白点等都进行了描述。
10月17日 星期二 晴
经过一夜的浸泡,绿豆们差不多胀大了一倍。我拿起一颗放在手心上,只见白色的“肚脐眼”里钻出来一根小小的豆芽,摸着有些硬。仔细闻闻,似乎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豆芽香。顶着豆芽的豆宝宝们像一只只小蝌蚪一样惬意地漂浮在水中。它们也不再那么“懒懒”地睡着,而是安静地浮在水面上听“老师”讲课——一颗不知为什么比其他绿豆整整大出一倍的豆子,我称它为“老师”。小豆子们“上课”要乖乖的,如果偷偷“交头接耳”,就要被“老师”教训了。记录了第二天绿豆的变化,如胀大了一倍、长出小豆芽等,观察仔细。继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顶着豆芽的豆宝宝们像一只只小蝌蚪一样惬意地漂浮在水中”“安静地浮在水面上听‘老师’讲课” 等描述,使文章充满童趣。同时,通过赋予绿豆们 “上课” 的情景,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10月2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惊喜地发现前几天还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豆芽小学生们又长成了“兔耳朵豆芽兵”了。大部分豆芽脱去了绿色的外衣,露出粉红色的身子,细细的茎和像免耳朵似的芽叶向外舒展着。我拿出尺子,量了一下豆芽的长度:哇,差不多都快10厘米了。我摸了摸细长的豆芽,还是那么柔软无力,但根比茎还要柔软一些。加油,“豆芽兵们”!描述了第三天豆芽的成长情况,“长成了‘兔耳朵豆芽兵’” 的比喻十分形象,对豆芽的外观描写具体,如 “脱去了绿色的外衣,露出粉红色的身子,细细的茎和像免耳朵似的芽叶向外舒展着”,并且通过测量豆芽长度,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豆芽的生长进度。最后对豆芽的鼓励,体现了作者对豆芽成长的关注和期待。
10月22日 星期日 晴
两天的工夫,柔软的“豆芽兵”变成了茂密的“豆芽林”,根和叶几乎长长了一倍,也结实了不少。这片“豆芽林”与刚发芽时的模样简直判若两“豆”。随着时间的变化,原来夹着的芽叶完全展平。它们整整齐齐地“站”在盒子里,将盒子挤得满满当当。经过几天连续、细致的观察,我发现每天绿豆的样子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收获。现在,我的豆芽成长记要告一段落了。再见,我的豆芽林!记录了第四天豆芽的变化,“变成了茂密的‘豆芽林’” 生动地展现了豆芽此时的繁茂状态,与之前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豆芽生长的迅速。对豆芽的描写细致,如 “根和叶几乎长长了一倍,也结实了不少”“整整齐齐地‘站’在盒子里” 等。记录了第四天豆芽的变化,“变成了茂密的‘豆芽林’” 生动地展现了豆芽此时的繁茂状态,与之前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豆芽生长的迅速。对豆芽的描写细致,如 “根和叶几乎长长了一倍,也结实了不少”“整整齐齐地‘站’在盒子里” 等。
结尾总结了整个观察过程的收获,强调了连续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豆芽的不舍之情,使文章结构完整,情感真挚。
总体来说,这篇观察日记格式规范,观察细致,内容准确生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充满童趣,是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