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课件(22张)+教学设计(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课件(22张)+教学设计(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22:26:25

文档简介

《国殇》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屈原以及作品;了解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叙赞”结合的写法。
(2)、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意,背诵整首诗。
(3)、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诗人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受到鼓舞和激励,重拾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这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篇是追悼楚国将士为国作战而英勇牺牲的祭歌。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对屈原这一伟大的爱国诗人略知一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透过诗歌感悟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意,背诵整首诗。
难点: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诗人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受到鼓舞和激励,重拾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
引言: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被公认为是“中国诗歌之父”,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历代传承不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九歌》中的名篇《国殇》,共同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
【解读题目】
【结合注释明确】:国殇:“未成年而死者;为国家写生的将士”。本文属于后者。
【教师点拨】:本篇就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
【介绍作者】
【学生自主完成】明确: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背景:楚怀王17年,楚与秦战于丹阳,秦军大败楚军,斩首8万,夺取汉中郡,俘虏楚国高级将领70多人。
【初读课文,体会诗意 】
教师配乐《十面埋伏》范读诗歌,指导点拨学生注意句读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点拨,针对【幻灯片】的提示,强化校对读音和实词含义,体会整首诗的诗意。
3、自主理解诗意,达成共识;齐读诗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清结构,赏析探究 】
1、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前十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士怎样的形象?【结合课文插图】
句式:我从“操吴戈兮披犀甲”的描写中中可以看出楚军将士的雄姿英发,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
2、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结合具体的小组赏析鼓励学生之间点评和补充。
【明确】:“车错毂兮短兵接”:可以看出敌我双方在刚一交战是的场景,兵戈交战,场面浩大的嘶喊声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也能看出楚军将士奋不顾身的形象。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这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说明秦军人数众多,实力相差悬殊,但并不能抵挡住雏军将士的英勇无畏,“敌若云”“士争先”在诗人浓墨重彩的描写中,反衬出浓烈的战场悲壮的氛围下楚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气概。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四句中描写了将士们殊死搏斗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战阵被打乱,行阵被冲垮,驾车的战马死伤惨重,此时为国献身捐躯的时刻到了,将士们用“方马埋轮”的战术表示视死如归的决心,他们拼尽全力擂响了战鼓,他们毫不畏惧死亡的爱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3、教师小结:
诗歌的前10句为我们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和慷慨为国捐躯,不畏死亡的楚军将士的英勇、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
面对这样一群爱国将士,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凝结在一起,喷薄而出内心对这些将士深切的悼念,强烈的敬意与颂扬。
3、师生共同探究后六句:齐读后六句探究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组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评价。
【明确】:“出不入”“往不返”写出了诗人对将士们为祖国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的无比沉痛的悼念,“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将士们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更增加了诗歌的被转氛围,让读者不仅潸然泪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怀着极大的敬意,对牺牲的将士们的勇武刚强,凛然不可冒犯的精神的高度颂扬。更加强调的是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对死者的追念,更是对圣者的激励和鼓舞,着重体现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坚强决心和爱国情怀。
4、带着我们从诗歌中品读出来的情感再读全诗,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比较阅读,提升情感 】
【大屏幕】试与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唐燕国公张说所写的《吊国疡文》相较:
见马血兮夜然,闻殇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横万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写悲…殪原野兮奈何?违君亲兮不见。于戏,何天命之奄忽,俾仁义之礼兵,为蛮夷之俘骨。
1、学生自由探究,讨论后交流并达成共识:
教师点拨:虽然张文中也有“横万里”、“吊群山”等气象苍莽的词句,但作者只是用来形容“悲”、“恨”的深广无穷而已,决不能给人以鼓舞斗志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殇》是一首悲壮的爱国主义的赞歌,是千年祭文之绝调!
2、再读整首诗歌,试着背诵。
【作业】
1、课后积累:背诵整首诗并积累屈原的其它诗歌中的名句。
2、从诗歌中任选几句,展开想象,运用生动的描写,试着还原当时盛大、悲壮的战争场面。【必做】
3、面对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去体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4、结合你整首诗的学习和感悟,自创一副挽联或者给将士们写墓志铭。
课件22张PPT。国 殇
屈 原解题:
殇:①未成年而死者;
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国殇:指死于国事。
这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后人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作者介绍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背景:楚怀王17年,楚与秦战于丹阳,秦军大败楚军,斩首8万,夺取汉中郡,俘虏楚国高级将领70多人。诵读感知 体会诗意
要求: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意。疏通有障碍的在小组里共同解决。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语气助词“兮”的运用,不仅使诗歌调子婉转动人,而且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发奔腾澎湃的激情。《楚辞》特色:啊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毂(gǔ)轴辐辋(wǎng)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 自主学习 赏析写法:
结合前十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想到了、感受到了)楚国将士怎样的形象(怎样的战争场面)?【结合课文插图】
要求:可从单音节动词、诗句、修辞动静结合等不同角度赏析,语言表达流畅。(自主创新)

【参考句式:我从“操吴戈兮披犀甲”的描写中仿佛看到了楚军将士的雄姿英发,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

诗人运用富有特色的“操”、“被”(披)、“蔽”、“躐”、“殪”、“霾”(埋)、“援”、“击”、“带”、“挟”等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
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
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栩栩如生的描写,为最后四句点晴式的议论文字做了极为形象的铺垫与展示。
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如“吴戈”、“犀甲”、“长剑”、“秦弓”以及战车、战马、战鼓、战旗等,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楚军将士英勇雄姿,意气风发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
第一部分:
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
塑造了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形象。叙合作探究 交流体会:
齐读后八句探究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独到的理解说一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组补充、评价)赞
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第二段:比较阅读 感悟写法
《吊国疡文》张说
见马血兮夜然,闻殇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横万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写悲…殪原野兮奈何?违君亲兮不见。于戏,何天命之奄忽,俾仁义之礼兵,为蛮夷之俘骨。
探究分析:两篇文章在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关键字】 《吊国疡文》张说
见马血兮夜然,闻殇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横万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写悲…殪原野兮奈何?违君亲兮不见。于戏,何天命之奄忽,俾仁义之礼兵,为蛮夷之俘骨。 点拨:虽然文中也有“横万里”、“吊群山”等气象苍莽的词句,但作者只用来形容“悲”、“恨”的深广无穷而已,决不能给人以鼓舞斗志的力量。 《国殇》则是一首悲壮的爱国主义的赞歌,是千年祭文之绝调!读写结合 延伸拓展
1、从诗歌中任选几句,展开想象,运用生动的描写,试着还原当时盛大、悲壮的战争场面。【课后必做】
2、结合你对整首诗的学习,自创一副挽联、写颁奖词、写墓志铭、填词等多种文学样式表达你的阅读感悟。【课堂展示】推荐阅读:
屈原 《橘颂》
郭沫若 历史剧《屈原》
余秋雨《淡水河边吊屈原》补充: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