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份+课件(2份23张PPT)+课堂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1份+课件(2份23张PPT)+课堂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07 19:38:53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1.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溶液的特征;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溶液的特征
阅读书本26-2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或食盐)吗?
现象:蔗糖(或食盐)溶解;结论:蔗糖(或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1.溶液的特征:上面的蔗糖溶液或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温度不变,水不蒸发,它们不分层(填“分层”或“不分层”),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溶液是混合物(填“单质”或“混合物”)。
2.蔗糖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有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则新物质为溶质之一;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无水的部分。
1.判断溶液的组成
溶液
溶质
溶剂
碘酒

酒精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75%的酒精
酒精

2.CaO溶于水,溶质是Ca(OH)2;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CuSO4;Zn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ZnSO4。
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的,稳定的都是溶液吗?
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溶质是固体:观察同学们做书本27页实验9-2,填写下表。
溶剂
溶质
现象
(1)水

碘微溶于水
(2)汽油

碘溶解
(3)水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溶解
(4)汽油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不溶解
结论:由(1)(3)可知,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由(1)(2)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1.汽油为什么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2.溶质是液体:自己动手做29页实验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填写下表。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的现象
振荡后的现象
静置后的现象
结论

乙醇
溶液分层
溶液不分层
溶液不分层
水和乙醇互溶
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若是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其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2.我们了解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的用途。
3.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
3.认识乳化现象。
探究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1.教师演示:取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面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1)现象:玻璃片上的水结冰。
(2)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小结猜想: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下面我们进行活动与探究,解决以上问题。
2.活动与探究
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注意药品要过量,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
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①实验方案:
②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③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④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璃片、NaCl、NH4NO3、NaOH
①设计探究:
②交流与展示:同学互相交流设计结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叙述。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阅读书本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放出热量。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解于水。
1.摇摇冰是一种即冷的饮料,吸入时,将饮料罐隔离层的固体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化学物质是(B)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糖
2.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2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1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与固 体B的组合不可能的是(D)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乳化现象
阅读书本30-3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3.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9-4,完成下列表格: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溶液分层
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溶液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溶液分层
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溶液不分层
干净
1.通过实验现象,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若不是溶液又是什么?
2.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1.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D)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无色及透明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
3.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A)
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C)
A.面粉和大量水的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
C.KMnO4溶解在水里形成的紫红色的液体
D.向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
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方法中不采用乳化功能的是(D)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组成与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处的性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2)稳定性:在温度不变化,溶剂的量不减少时,溶质不会从溶液中析出。
2.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系。
3.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除此以外还与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2.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不一定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
3.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4.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5.用汽油、洗涤剂等都可以清洗油污,但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两者原理不同。
溶质、溶剂的确定
溶液类型
溶质
溶剂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
固体、气体
液体
两种液体(不包括水)相互溶解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
液体
两种液体(一种是水)相互溶解
除水外的另一种液体

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散在水中的生成物,如SO3溶于水后,溶质是反应生成的H2SO4

知识点一 溶液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质是指____________,可以是固体、________体或________体;溶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常见的溶剂,_______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知识点二 乳浊液和乳化作用
3.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功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知识点三 物质溶于水时吸热与放热
4.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下同),可用作“一拉凉”饮料,而当NaOH溶解时,正好相反,表现为溶液的温度________。
                       
1.(上海中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草莓酱 B.蒸馏水 C.蔗糖水 D.玉米糊
2.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一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3.(潍坊中考)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4.(枣庄中考)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澄清石灰水
C.生理盐水 D.酒精
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7.(成都中考)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8.(邵阳中考)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9.(宜昌中考)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10.(株洲中考)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11.(德州中考)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而增强。
13.将一块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的溶有少量且等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如图所示。
(1)10分钟后分别用小洗衣机洗涤2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________(填字母)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南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还有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液体温度(℃)
实验1
50 mL
NH4Cl
15
实验2
50 mL
CaCl2
28
实验3
X
NaCl
21
实验4
50 mL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均一 稳定 2.被溶解的物质 气 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汽油 3.小液滴 乳化 4.降低 升高
当堂训练
1.C 2.B 3.B 4.D 5.B 6.(1)氢氧化钙 水 (2)酒精 水 (3)白磷 二硫化碳 (4)硫酸亚铁 水
课后作业
7.B 8.A 9.D 10.D 11.B 12.(1)减小 (2)吸收 (3)降低 13.(1)D 温度高,洗涤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洗涤效果最佳 (2)清洗餐具时向热水中加洗涤剂效果好 14.(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4)AB
课件11张PPT。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1.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溶液的特征;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阅读书本2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食盐)吗?
现象 ;结论 。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 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
和 。 叫溶剂; 叫溶质。
3.溶质可以是 体,也可以是 或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 多叫做溶剂 ; 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 ,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4.溶液的质量等于 的质量加上 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不一定或一定)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 1.溶液的特征:上面的蔗糖溶液或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 (相同或不相同),说明溶液具有 性;温度不变,水不蒸发,它们
(分层或不分层),说明溶液具有 性。溶液是 物(填单质或混合物)。
2.糖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 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有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则新物质为溶质之一;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无水物部分。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1.判断溶液的组成 2.CaO溶于水,溶质是 ;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 ;Zn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 。
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错的举例说明;均一的,稳定的都是溶液,错的举例说明。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溶质是固体:观察同学们做书本27页9-2实验,填写下表。结论:
由(1)(2)可知: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 (填相同或不相同);
由(1)(3)可知: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 (填相同或不相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有关。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汽油为什么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2.溶质是液体:自己动手做28页实验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填写下表:(提示:水与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形成溶液)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 或
为溶质;为 溶剂;若是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 ,量少的看作 ;其它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 都是溶剂。
2.我们了解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的用途。
3.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课件12张PPT。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
3.认识乳化现象。三 乳化现象小组讨论跟踪练习21 1.教师演示:取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1)现象: 。
(2)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小结猜想结果 。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物质溶入水是否都是这样的?下面我们进行活动与探究,解决以上问题。小组讨论跟踪练习212.活动与探究: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注意药品要过量,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加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
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①实验方案:
②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③观察记录:④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小组讨论跟踪练习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璃片、NaCl、NH4NO3.NaOH
①设计探究:
②交流与展示:同学互相交流设计结果,可以用画图,也可以文字叙述。答案1.在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三种固体,有玻璃棒搅拌,以手触摸烧杯外壁来判断溶液的温度变化。2.在装水的广口瓶中加入药品,迅速盖上带导管的塞子,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如果―――――3.选用广口瓶、带有U形管的塞子。
自主预习跟踪练习阅读书本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 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 热量。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填>或<或=)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 溶解于水。自主预习跟踪练习211.摇摇冰是一种即冷的饮料,吸入时,将饮料罐隔离层的固体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糖
2. 如下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2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1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与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的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阅读书本29-3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叫做乳浊液。
2.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 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3.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9-4,完成下列表格: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1.通过实验现象,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若不是溶液又是什么?
2.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1.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无色及透明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
3.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 )
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