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1份+课件(2份29张PPT)+课堂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1份+课件(2份29张PPT)+课堂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07 19:42:27

文档简介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知道溶液的结晶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书本33-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都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呢?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同学们在下面以组为单位做34页实验9-5、9-6)
操作
向20 mL水中
加入5 g NaCl搅拌
再加入5 g NaCl搅拌
再加入5 mL水搅拌
现象
NaCl溶解
NaCl未全部溶解
NaCl全部溶解
结论
物质溶于溶剂的质量与溶剂的量有关
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 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②上述的一定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
③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2.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的温度下,向100 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 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103 g,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如何将一瓶不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饱和的食盐溶液?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如:Ca(OH)2的水溶液。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那么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又是如何转化的?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C)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
2.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A,溶液B可能是饱和状态,也可能是不饱和状态。
3.t ℃时,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硝酸钾,其中一定可行的是(D)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①④
4.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结晶方法
阅读书本34-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海水晒盐示意图如下:
粗盐 氯化钠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多种化工产品
海水原来为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到达蒸发池后,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使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溶剂,食盐以晶体的方式析出,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也叫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增的物质)。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C)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降温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海水和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第2课时 溶解度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2.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固体的溶解度
阅读书本35-3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同学们相互之间说一说,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3.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还可以怎么说?
1.向盛有20 ℃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 ℃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 ℃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 ℃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 ℃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 ℃水中加入硝酸钾直至饱和。比较二者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互相讨论:定性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 ℃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2.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看物质的溶解性,就看20 ℃的溶解度)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小于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大于10
易溶
(1)比比看,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人一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2)把以上关系转化为数轴画出来,这样便于记忆。
(3)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 3克,所以碳酸钙是难溶物质。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是易溶物 质。
溶解度曲线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B>C>A。
(2)A物质在20℃的溶解度是30g。20℃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
(3)从图中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陡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硝酸钾;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氯化钾。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降型”。代表性的物质氢氧化钙。
(4)A和B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某温度时A与B的溶解度相同。A和C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某温度时A与C溶解度相同。
1.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2.A与C相交并与Y轴围成的图形中的任意一点,是A的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是C的不饱和溶液(同上)。要把C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你使用的办法是增加溶质。
1.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溶质有剩余;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陡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缓升型的曲线对应的物质在提纯时,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t2oC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2)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4)大量的甲物质中含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在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必须具有 哪五要素?
2.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g。用定义怎样解释?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1.为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常常把水喷向空中,为什么?
2.在寒冷的冬季,北方养鱼池的冰面上总要打很多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3.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就形成氨水,当温度升高时氨气又会逸出。试想在保存氨水时应注 意什么?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通过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剩余溶质可确定溶液是否饱和。饱和与不饱和必须要强调“三个指明”,即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和“某种溶质”。
2.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
3.温度的变化或溶剂量的减少可以使溶解的固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此时得到的固体叫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①降温结晶(如KNO3);②蒸发结晶(如NaCl)。
4.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合的,但对于Ca(OH)2来说,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果温度相同,溶质相同,则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 结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结晶,结晶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证明硝酸铵溶液在30 ℃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铵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铵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石墨分散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
3.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降低温度 B.蒸发水,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C.加KNO3固体 D.加水
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
5.(河北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6.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1)20 ℃时,50 g水中加入15 g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向上述溶液再加入5 g氯化钠,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g,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7.(佛山中考)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浓度可能相等                   
8.(本溪中考)t ℃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9.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分别取样(如图),则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该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少量水
10.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质量(g)
5
15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130
136
11.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12.(绵阳中考)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40 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8.4
4
0
1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浓度最大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D.四杯溶液中各加入20 ℃ 100 g的水后,溶液质量相等,且均为不饱和溶液
13.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0 g食盐正好达到饱和,现将0.9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可归入图中_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区域;现有已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示数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示数__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示数________。
第2课时 溶解度
1.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①一定温度;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克(g)。
2.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变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确定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从而确定使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
2.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搅拌只是加快了溶质的溶解速率,并不能改变其溶解度的大小。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其中的溶质要增加,但溶解度不会增大。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用数轴表示如下:
 
知识点一 固体溶解度
1.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如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
知识点二 溶解度曲线
3.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知识点三 气体溶解度
4.在压强为101 kPa和________时,某气体溶解在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
    
1.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 A物质,30 ℃时,100 g水中溶解35 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A>B B.A2.(成都中考)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铁岭中考)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4.(南京中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 ℃时,甲、乙的两溶液的浓度相等
C.t1 ℃时,在50 g水加入15 g甲物质,可得到65 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5.(山西中考)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__物质,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t1 ℃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6.喝了汽水以后常常要打嗝,如图所示曲线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7.(滨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 ℃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至t1 ℃,所得溶液的浓度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8.从所给数据分析,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A.欲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将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
C.60 ℃时,往100 g水中加入100 g硝酸钾,可得到饱和溶液200 g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
9.(常州中考)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硝酸钠
73
80
87
95
103
114
125
136
150
163
170
(1)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35 g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________溶液温度;
(2)现有8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 g,要使其析出晶体70 g,应降温至________℃;
(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 ℃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___;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 ℃降温到t2 ℃,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0≤t2C.0≤t210.(威武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 ℃时,将5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t1 ℃,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临沂中考)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 ℃,B烧杯中水温为30 ℃,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 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 ℃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他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 ℃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前预习
1.一定温度 溶剂 不能继续溶解 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2.升温或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3.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当堂训练
1.D 2.A 3.D 4.A 5.C 6.(1)不饱和 (2)饱和 18 68
课后作业
7.C 8.D 9.A 10.D 11.C 12.D 13.(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Ⅲ 加入食盐至不再继续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14.(1)AB (2)C (3)D (4)B (5)否 15.(1)不变 (2)变大 (3)变小
第2课时 溶解度
课前预习
1.温度 100克 饱和 质量 2.增大 硝酸钾 变化不大 氯化钠 减小 熟石灰 3.溶解度 温度 4.一定温度 1体积 饱和 5.温度 压强 减小 增大
当堂训练
1.D 2.B 3.C 4.D 5.(1)A 25 (2)降低温度(或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3)减少
课后作业
6.B 7.C 8.C 9.(1)升高 (2)10 (3)125 ga>c (4)NaOH溶于水放热,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1.(1)B (2)相等 饱和 (3)①升高温度 ②加水
课件14张PPT。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知道溶液的结晶方法。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阅读书本33-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都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呢?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同学们在下面以组为单位做34页图9-9的实验)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氯化钠 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 ,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 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 ,又能继续溶解。
②上述的一定条件是 、 。
③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21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 2.在一定的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 的饱和溶液。
3.在一定的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 的不饱和溶液。21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的温度下,向100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103g,此说法对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1.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如何将一瓶不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饱和的食盐溶液?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增加溶剂或升温增加溶质或降温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211.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
2.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B可能是 ,也可能是 。
3.t℃时,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硝酸钾,其中一定可行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①④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21 4.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自主预习教师点拨跟踪练习 1.溶质以 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看海水晒盐示意图, 海水原来为食盐的 溶液,到达蒸发池后,利用 和 蒸发水,使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变成 溶液,继续蒸发溶剂,食盐以晶体的方式析出,母液是该温度下的 溶液。自主预习教师点拨跟踪练习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1.蒸发结晶 (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也叫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增的物质)自主预习教师点拨跟踪练习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降温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海水和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课件15张PPT。第2课时 溶解度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2.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 阅读书本35-3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解度表示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 里的溶解度。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同学们相互之间说一说,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还可以怎么说?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直至饱和。比较二者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互相讨论: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四要素:① ,② ,③ ,④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1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21 2.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看物质的溶解性,就看20℃的溶解度)(1)比比看,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人一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2)把以上关系为数轴画出来,这样便于记忆。
(3)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 溶物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是 溶物质。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 。 (2)A物质在20℃的溶解度是 。20℃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从左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陡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降型”。代表性的物质 。
(4)A和B的交点,表示的意义 。
A和C的交点,表示的意义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1.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2.A与C相交并与Y轴围成的图形中的任意一点,是A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是C的 (同上)。要把C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你使用的办法是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溶质有剩余;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陡升型的曲线这种物质在提纯时,使用降温结晶;缓升型的曲线这种物质在提纯时,使用蒸发结晶。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跟踪练习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⑴P点表示的意义 。
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⑵ 在t3℃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⑶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
⑷大量的甲物质中含少量的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物质。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气体溶解度: 。
气体的溶解度必须具有哪五要素?
2.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用定义怎样解释?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跟踪练习1.为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常常把水喷向空中,为什么
2.在寒冷的冬季,北方养鱼池的冰面上总要打很多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3.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就形成氨水,当温度升高时氨又会逸出。试想在保存氨水时应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