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练(科技文化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绿松石龙,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龙柱形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龙等。这些考古发现( )
A.说明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B.丰富了中原文明的精神内涵
C.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2.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其后楚庄王曾一度称霸,召集诸侯盟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社会秩序的崩溃 B.诸侯争霸的格局
C.华夏认同的观念 D.楚国实力的增强
3.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殷民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这反映出商代( )
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 B.科技与文化得到发展
C.早期民本思想的孕育 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
4.“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准确反映出( )
A.鼎的工艺高超,制作精美
B.鼎是研究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依据
C.鼎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D.鼎的数量代表着权力和社会地位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合则留,不合则去”,允许人才流通、学术自由,让他们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此举( )
A.提高了儒学地位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结束了兼并战争 D.加速了民族交融
6.下图所示是汉字“陈”字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 )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现代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文字
7.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 )
A.思想理论 B.政治制度
C.文化底蕴 D.经济繁荣
8.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和引领时代发展。但是,秦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却造成了思想界的黑暗。秦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焚书坑儒 D.尊崇儒术
9.汉武帝时期,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到成帝时的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汉武帝( )
A.推恩诸侯,削弱封国 B.加强皇权,设立刺史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遣使西域,开辟丝路
10.东汉之后,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这主要得益于( )
A.书同文、车同轨 B.皇帝尊崇儒术
C.造纸工艺的改进 D.印刷术的发明
1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这说明中国古代( )
A.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B.数学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知识得到普及 D.数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12.《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吾有一术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
A.蔡伦 B.华佗
C.司马迁 D.张仲景
13.东汉末年疫病流行时,张仲景家族中有许多人染疫亡故。因而他立志从医,遍读医学典籍,博采民间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成(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4.诞生于公元前1 世纪早期的一部史书,创造性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编纂方法,成为中国历代正史的典范。这部史书是( )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15.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流行(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3分)2024年4月 11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黄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编自班固《白虎通义》
神农之世……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摘编自班固《后汉书》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3分)
材料二 (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2)据材料二指出“他”是谁以及“他”的重要贡献。(6分)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3)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具有的民族精神。(8分)
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他的哪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 (8分)
材料二 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①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②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2)材料二中①和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6分)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8分)
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末年,张仲景因疫病流行萌发学医救民的愿望。他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诊断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成就众多,请你对保护和传承传统医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专题练(科技文化篇)
1. C 解析 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绿松石龙,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龙柱形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遗址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中华文明,共同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同时,这些遗址出土的文物也表明,尽管地域和时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特征,从而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一体性,C项正确。
2. C
3. B 解析 根据题干“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殷民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科技与文化均得到一定发展,故B项正确。
4. D 5. B 6. A 7. C 8. C 9. C 10. C
11.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数学知识源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需要,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说明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无法得出数学成就在世界的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数学知识得到普及,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数学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12. B 13. B 14. C 15. C
16.(1)炎帝。
(2)大禹;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最终取得成功。
(3)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4)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热爱和平、坚强不屈、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反侵略精神;具有敢于担当历史重任,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探索与奋斗精神;等等。
I7.(1)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①兼爱;②非攻。
(3)百家争鸣。如何对待: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8.关注和吸收优秀中医学成果;注重培养优秀的中医学人才;积极宣传中医知识;等等。(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