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诸葛亮认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辛弃疾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4.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5.西晋永嘉之乱使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7.发生于4 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
A.自然环境的优越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农民的辛勤劳动
9.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如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淮 《晋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宋书》
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
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文化交流
10.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这反映当时( )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11.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 )
A.司马昭 B.刘渊
C.苻坚 D.司马炎
13.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体现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14.北朝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5.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民众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东晋顾恺之擅长“以形写神”,下图是他的珍贵画卷摹本,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该作品是( )
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步辇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铠甲生凯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1)材料一中曹操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结合所学,回答曹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名称。(6分)
材料二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魏晋后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是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祖冲之取得的成就。图2这部农书的作者是谁 图3的作者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谁 (6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1)这句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谁 根据材料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6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8分)
(3)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潜在的统一因素。(6分)
18.(17 分)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数十万大军南下。到达 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 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 结合所学,说说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8分)
材料二
鲜卑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汉姓 元 陆 贺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编自《魏书》
(2)材料二所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4分)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5分)
1. D 2. A 3. B 4. B
5. B 解析 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
6. A 解析 由材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了民族的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没有涉及江南的开发,排除 B项;题干没有涉及文治,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的交融,没有体现科技的进步,排除 D 项。故选A项。
7. D 8. D
9. C 解析依据材料“幽、翼、青、并、究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淮”可知,材料体现了北人南迁,依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及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可知,体现了江南地区由荒凉到繁盛的发展情况,因此,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技术发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0. A 解析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当时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项;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 A 项。
11. B 12. D 13. B 14. A 15. C
16.(1)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官渡之战。
(2)北人南迁,给江南输送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江南自然条件优越,人民辛勤劳动。
(3)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大明历》,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等。作者:贾思勰。书圣:王羲之。
17.(1)曹操;屯田。
(2)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
(3)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18.(1)A城:洛阳。因为旧都平城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区,而且鲜卑旧贵族势力强大,不离开旧环境,很难推行汉化改革。
(2)改鲜卑姓为汉姓;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