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卷(一)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检测卷(一)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8 14: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东汉赵岐避难至北海(在今山东),常在市中卖胡饼。胡饼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食物,传入中原后,深得中原人喜爱。这表明( )
A.民族差异消失 B.南北习俗趋同
C.民族交融加强 D.孝文帝改革影响大
2.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D.诸葛亮的《出师表》
3.诸葛亮进入南中(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后,“命人教打牛,以代力耕”“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这反映了当时蜀国( )
A.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B.重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C.利用德治笼络少数民族 D.建立城邑,控制西南地区
4.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北方政权一直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早出现于( )
A.长平之战后 B.官渡之战后
C.赤壁之战后 D.淝水之战后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徙,在关中地区杂居。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游牧区域的扩大 D.分而治之的特征
6.西晋建立后,司马氏大封同姓王,同姓王在中央和地方均担任重要职务。此举埋下了国家祸乱之源。上述材料中的“国家祸乱”指的是( )
A.外戚专权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楚汉之争
7.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晋初年,江淮一带在水稻种植中采用了烤田法,即在耕耘之后,排水晒田,以使稻根发达,不易倒伏,并且稻穗大、颗粒多。该材料主要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民的辛勤劳作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生产技术的改进
8.从下面卡片的两则史料中,能得出的恰当结论是( )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料二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A.东晋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南方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
D.东晋时期南方商业异常活跃
9.在小叶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内容,那么他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0.在历史小游戏“看成语猜史事”中,老师出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淝水之战 B.楚汉相争
C.八王之乱 D.赤壁之战
11.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十)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洛阳城出现以上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原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
B.北魏统一北方并恢复经济
C.大运河保障了洛阳物资供应
D.晋商和徽商推动商品流通
12.《魏书》记载:“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 )
A.原因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13.北朝文人的作品除了与生俱来的游牧文化底色外,还吸纳了中原地区朴实敦厚的儒家文化;而南朝文人的诗歌除一以贯之的文学气质外,风格也渐趋于雄健豪迈之风。这一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B.政权更迭加剧南北方的冲突
C.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
D.政治变革加快少数民族汉化
14.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思维,求得圆周率为3.1416。南北朝时,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 3. I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说明了我国( )
A.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C.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性
D.古代科技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性
15.下图是某册书的目录,这部书最可能是( )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等
卷二:豆、麦、麻、稻、瓜、瓠、芋等
卷三:种葵(一种蔬菜)、蔓菁等
卷四:枣、桃、李等果树
…………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祖冲之的《大明历》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郦道元的《水经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
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对联
(1)三国指哪三国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的理由。(8分)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指什么战役 (2分)
材料二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补充完整。(6分)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① ② 曹操和袁绍 ④ 曹操胜利
赤壁之战 208年 ③和曹操 曹操失败
(3)① ② ③ ②
(4)《三国演义》涉及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但它毕竟是一部长篇小说。如果让你研究三国历史,你应该查看的第一手史料是诸葛亮的《出师表》还是司马迁的《史记》 请写出理由。(4分)
17.(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政府对待流人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7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举两例“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4分)
18.(18分)在学习完《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这一单元后,某老师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进行列表归纳(见下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政治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
经济方面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北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文化 南北文化差异大,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也有民族交融的特色;思想异常活跃,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打上佛教的烙印
科学技术 科技、地理领域成就突出,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齐民要术》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水经注》的诞生等都是明证
(1)请绘出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示意图。这一历史时期北方发生的什么重大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6分)
(2)这一历史时期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列举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深远历史影响。(4分)
(3)东晋哪位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祖冲之是南朝著名大数学家,他在圆周率计算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分)
《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它是北朝哪位农学家的著作 该部农书有何重要意义 (4分)
1. C 2. D
3. A 解析 据题干“命人教打牛,以代力耕”“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和所学知识可知,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中诸葛亮的做法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和开发,A项正确。
4. C 5. A 6. B 7. D
8. A 解析 根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可知,汉朝以前,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A项正确。
9. A 10. A
11.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十)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嘉之乱后,洛阳地区惨遭浩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地区出现安定局面,社会经济开始恢复,洛阳出现繁荣的景象,B项正确。
12. B
13. A 14. B 15. A
16.(1)魏、蜀、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赤壁之战。
(3)①官渡之战;②200年;③孙刘联军;④以少胜多。
(4)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他写的《出师表》一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一手史料。
17.(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
(2)措施:迁都洛阳。表现: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交融。
18.(1)宋→齐→梁→陈;(北魏)孝文帝改革。
(2)原因:战乱频繁。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4)贾思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